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的发展、创新与传承

2023-09-05 17:02狄松菊
戏剧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渔鼓曲艺桂林

狄松菊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桂林渔鼓原有的说唱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所以必须进行相关创新,才能够让与这种传统的曲艺与时俱进并继续传承。然而,目前对于桂林渔鼓曲目的创仍然较为薄弱,能够创造出富有现代气息的渔鼓的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为此,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的发展、创新与传承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桂林渔鼓的发展

关于桂林渔鼓的开端有多种观点:一是桂林渔鼓早在宋代就已经在北方形成,后来传入桂林,受到当地的语言和曲调影响,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桂林渔鼓。但有人秉持不同的观点,认为桂林渔鼓约于清代初期由湖南艺人传入桂林。此后,桂林渔鼓由一代代艺人口口相传,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位名叫王仁和的盲艺人向来自湖南祁阳和桂林兴安的两位渔鼓艺人学艺,后来又从桂林民歌中吸收精髓,从而发展成为当前在桂林流传甚广的桂林渔鼓。桂林渔鼓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唱时节奏畅快、清新动人。早期的桂林渔鼓通常演绎民间传说、神话等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类似于“说书”的形式,民众都是到堂馆去欣赏艺人的表演。

一些渔鼓艺人在桂林圩市、码头等热闹地方演唱渔鼓。虽然曲调单一,但内容吸引人,令人百听不厌。一个曲本唱上数月,听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聚越多。传统唱本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故事性较强,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雷锋送钱》《五分钱》《双龙斗龟》《老劳模三让住房》等也很吸引人。

桂林渔鼓在早期的传播方式通常是由盲艺人四处流浪演唱,如早期的盲艺人何昌葵就是如此。此外,有的艺人会设立固定的摊位进行渔鼓表演。这些摊位一般是在江边桥下。早年在漓江边上,我们能看到很多渔鼓艺人的身影。作为现代桂林渔鼓的创始人,王仁和的技艺十分高超,他能够一人分别饰演多个角色,还能模仿女声,表演时声情并茂,非常动人。

1953 年,王仁和自编自演的现代曲目《王老头子学文化》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并获得优秀奖,并以《王老头子学文化》为代表作开辟了现代桂林渔鼓先河。20 世纪50 年代,桂林成立了“曲艺改进会”三个分会和“文场研究社”等组织。王仁和共有9位学生,目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的传承人李蔚琛就是王仁和的学生之一。这些学生多数已经超过七十岁,虽然已然年迈,但是他们仍旧在为桂林渔鼓的传承而不间断工作。正是这一批老艺人完成了对桂林渔鼓传统曲目的整理和加工。桂林渔鼓的曲目内容哲理丰富、故事鲜活。如清代光绪年间的桂林渔鼓曲目《三姑记》曾经广为流传,讲述的是善恶有报、不畏强权的故事,长达600 多句,其中很多语句在桂林民众当中流传颇广,甚至成了当地常用语。《三姑记》目前保留有木刻本,非常珍贵。桂林渔鼓发展到现代之后,融合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和故事,多反映当代人们的幸福生活。现代桂林渔鼓的曲目简短易懂,辞藻通俗,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受到民众的喜爱。

二、桂林渔鼓的创新

(一)发挥民族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发扬民族的特色能够为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也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广西桂林当地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和民俗活动,相关部门可以将这些民俗和桂林渔鼓结合在一起,从而打造一种新的模式。例如,广西特有的“三月三”节日,当地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各类歌舞、曲艺表演,桂林渔鼓完全可以和这些传统的表演融为一体,成为这个文化品牌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观众知晓和喜欢桂林渔鼓。

(二)将桂林渔鼓融入公共服务中

传统的曲艺文化可以和现代公众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公众服务当中加入传统的曲艺元素,不但可以让公共服务变得更加温情、有趣,也能够带动传统曲艺的发展。例如,可以在城市公共电子屏幕上不间断播放渔鼓表演内容,让民众随时随地接收相关信息,进而对渔鼓产生兴趣。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表演活动,在一些公共场所进行免费表演,吸引大众观看,使渔鼓文化深入人心。

(三)深入生活寻求创作素材,使渔鼓与时代同频共振

渔鼓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其所传唱的内容多是神话、传说故事,但仍然来源于民间,所以要想让渔鼓更好地传播下去,还是要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一方面,在剧目创作上要注意结合时代,创造出跟现代人息息相关的内容,多反映时代生活,让人们能够自然地对曲目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渔鼓创作者深入生活,从中寻找可以被纳入曲目的素材,并且要多组织相关的研讨会、采风活动等,让新时代的渔鼓曲目作家能够和时代同频共振,创作出服务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品。另一方面,在桂林渔鼓的人才培养上要加大力度,进行相关的政策倾斜和有力支持,为渔鼓的传承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邀请老艺人到相关曲艺学校任职,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这门传统曲艺,为渔鼓的发展增添更多年轻力量,使之能够有序完成传承接力。此外,在不断创作新曲目的同时,还要去发掘渔鼓在文化娱乐价值之外的一些实用性的商业价值。旅游产业是桂林当地的支柱产业,渔鼓完全可以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发挥其所具有的吸引人的表演特性,比如可以将渔鼓作为固定的表演节目,在知名的旅游景点进行固定表演,这样不但能够为景点吸引更多游客,而且还能让来自各地的游客都能够了解到桂林渔鼓这一传统曲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三、桂林渔鼓的传承

(一)借助大众传媒,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传承

在娱乐文化十分丰富的当代,桂林渔鼓这种传统的曲艺项目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很小,很多人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桂林渔鼓,尽管已经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列,但是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进行传播,那么最终也只能够进入博物馆,从而失去文化和娱乐价值。虽然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大众信息如此发达的当前,优秀的内容也要利用适当的方法广泛传播,才能够让其内在价值获得真正体现。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桂林渔鼓进行宣传,也是对其最好的保护方式。一方面要利用好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多制作和桂林渔鼓相关的曲艺节目、文化纪录片等,频繁地向民众宣传介绍;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好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等颇受年轻人欢迎的平台,制作相关的宣传视频等,让桂林渔鼓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民众面前。

(二)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进行保存和传承

要做好桂林渔鼓的传承工作,首先就要全面、细致、系统化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这些资料不但包括桂林渔鼓的相关剧本、曲目、曲谱,而且还包括相关传承人的经历、贡献,同时历史典籍当中所记载的和渔鼓相关的内容也要包含在内。对这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不是短时期或阶段性的,而应当是持续不断的,因为桂林渔鼓现在还处于传承中,还在不断产生新的曲目,所以要做好传承工作,必须设立专门的资料部门,不间断、系统化地进行整理。相关部门可以在当地建立一个渔鼓博物馆或展览馆,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实体资料得到妥善保管,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展览,让大众了解桂林渔鼓的历史、发展、传承情况等。当前网络信息十分发达,相关部门可以构建相应的官方网站,将实体资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后上传至网站,以便于让这些资料获得长久保存,同时也便于人们随时查阅以及对桂林渔鼓进行研究。

(三)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打造生态艺术旅游特色

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人们并不仅仅想要观赏别具特色的异地风光,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异地感受到独特的风俗以及欣赏有特色的文化娱乐节目。桂林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型城市,旅游文化十分发达,而桂林渔鼓想要走出本地的拘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那么旅游就是其打开门路的一个重要通道。所以,桂林渔鼓应当依托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结合桂林现有的文化旅游活动,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当中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从而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参与美学理论强调,在审美过程中,人不再作为旁观者而是全程参与并全身心地成为审美活动的组成部分。和普通的旅游相比,生态艺术旅游结合了自然、生态、文化、艺术等多种形态,是集自然和文化为一体的高级审美活动,游客对这种新型旅游活动的参与度极高,而且从中还能够获得艺术和文化的双重洗礼,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民众素质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桂林渔鼓参与到生态艺术旅游的活动当中不但可以在传播广度上获得更好提升,而且能够有效帮助这种传统的民族曲艺走出国门,从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桂林渔鼓参与到生态艺术旅游活动中能让更多民众欣赏到这种传统的曲艺文化,让观众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生态艺术旅游活动通常都是在风景优美的外景舞台进行表演,这种山水交融、曲调优美的表演方式也给游客带来了非同一般的观赏体验,让其能够获得极佳的审美享受。

(四)引入校园,培养传承桂林渔鼓的优秀人才

要想促进桂林渔鼓的传承,必须将桂林渔鼓引入校园,培养校园传承人才。比如,可以将桂林渔鼓引入高职高专音乐专业课堂,目的正是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这些即将消亡的濒危剧种,在挽救这些曲艺的同时,也为学生扩宽了就业渠道,保证学生可以掌握一门有利于就业的专业技能,培养一部分可继承传统曲艺文化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桂林渔鼓是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别具特色的一种曲艺形式,也是这座国际旅游名城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当地政府应加强对桂林渔鼓保护和传承力度,让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资源能够为这座生态山水名城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获得的这些经济效益反过来又能够投入对桂林渔鼓的保护和传承当中。强化宣传并保证桂林渔鼓的传承和发展能够让传承人更好地从事桂林渔鼓表演和传承工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文化内涵。总之,通过保护桂林渔鼓,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民俗文化,让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能够对桂林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渔鼓曲艺桂林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桂林行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
“渔鼓”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