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建设思路

2023-09-06 05:07郭春涛史江涛
高教学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科研团队建设思路内涵

郭春涛 史江涛

摘要:新晋本科院校占我国高校较大比例,对其科研团队进行探讨,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促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逐步提高。该文首先对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进行定义,探讨其3个方面的内涵。进而讨论其8个方面的特征,并从5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基于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特征,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提出4项团队建设的注意事项,冀希有助于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内涵;特征;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069-05

Abstract: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discuss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ir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university quality. Firstl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of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discusses its connotation in three aspect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e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es it from five aspects. Final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aking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team building,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words: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ideas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之际,打好关键核心科技攻坚战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多措并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深度融入并有效支撐国家创新体系,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增强高校国际竞争力、解决我国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1]。传统上,高水平院校具有更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取得更丰富的科研成果,因此更能吸引社会的关注和研究,处于科研体系的金字塔顶。而新晋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成果层次低数量少,很少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截至2020年我国有本科院校1 270所[2],比2010年增加550所[3]。这些新晋本科院校大多是在大专院校、成人院校、独立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科研基础薄弱。提升这类院校的科研能力,对于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新晋本科院校大多缺少高层次科研人才,教师科研能力弱,因此很有必要组建科研团队,利用院校人才数量优势和多学科长处,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发挥群体力量和资源的优势,以尽快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达到本科办学的基本要求。

虽然新晋本科院校占我国本科高校较大比例,然而由于其知名度较小、科研成果层次低数量少,其为提升科研能力而做的一系列工作(如培育、组建科研团队)较少受到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建设思路等进行必要的理论探讨,以便使其科研团队建设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推动其科研工作上新台阶。

一  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有关高校科研团队概念的界定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从传统意义团队的定义出发,特别是从管理学家拉姆斯登、斯蒂芬·罗宾、乔恩·R·卡曾巴赫等提出的团队的概念出发,再结合高校自身特点,进而对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进行界定[1,4-5];②从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中引申出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6-8];③基于各级管理部门的文件,从中归纳总结出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

基于前人研究,本文将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定义为:新升格或组建的高等本科院校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以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发展为目的,优选某个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参考一定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科研能力、专业方向等,以学术带头人、科研领军人才等为核心,由若干技能互补的、在相关领域有一定专长的教师自发或被动共同组成的基层学术组织。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新晋”是其背景属性。“新晋”本科院校也就意味着该院校刚刚升格本科或者刚刚组建,其进行本科教育的时间较短。前人并没有对“新晋”的时间概念做出明确的定义。本文参考前人研究,结合高校科研发展规律,定义“新晋”主要指10年内,“新晋本科院校”主要是10年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本科院校。例如,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本科院校增加了550所[2-3],占本科高校比例43.3%。

第二,科研和教学是该团队的主要功能和根本任务。高等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科研团队与其他类型科研团队的使命有着显著的区别。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的重要使命。因此,组建科研团队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更是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教师始终处于科技和学术发展的前沿,保证教学内容与质量的不断更新与提高。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要充分认识教学和科研的互补性,通过科研工作夯实理论教学的根基,通过教学培养和发掘创新型人才,使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

此外,新晋本科院校大多都是教学型高校,除了科研工作外,教学才是这类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更有部分高校将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组合为一个团队。

第三,创新是其本质属性。新晋本科院校组建科研团队的目的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凝练研究方向,汇聚专业人才,整合科研资源,着力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获取原创性、创新性成果,进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促使学校学科、专业、科研又好又快发展。

二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特征

前人对科研团队进行了诸多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科研团队的特点[1-8]。然而,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明显与企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团队的特征不同,这决定了其运作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下主要从8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团队组建多源于行政命令

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组建方式不同,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组建更多是依靠学校行政命令、系部或教研室整合,较少是基于研究项目自主组建。在实际的组建过程中,学校、学院基于优势专业或学科,将相关教师整合在一起,或者为了申报项目或奖励,将部分或全部教师整合成一个团队。这种团队凝聚力较差,没有或较少有项目资金支持,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平时团队间的科研交流也很少。

(二)  团队成员是非全时的研究人员

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比,新晋本科院校较少具有硕士点或博士点,科研团队主要由教师组成。这类院校又往往都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生师比偏高的特点,教学任务繁重[9],部分新晋本科院校规定专任教师的年教学工作量超过400学时。与企业科研团队相比,虽然各类高校的教学工作量有较大差异,但作为科研团队成员的教师,教学工作才是其第一任务,教师是非全时的研究人员[1]。新晋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繁重,严重挤压了科研时间,导致科研团队研究力量不集中,创新能力不稳定。

(三)  团队负责人的角色极其重要

一般来说,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往往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良好的学术道德、较高的学术声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科研团队一般有较好的学术梯队,除了负责人外,其他人也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团队的研究方向、科研水平、研究成果是团队共同决定的。而在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中,负责人的学术造诣相对不高,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较弱,较难申请到高级别的纵向科研项目,而横向科研项目可能主要取决于团队负责人。这就凸显了团队负责人的重要性,其对团队的人员构成、研究方向、科研水平和奖惩措施等有着绝对的话语权[10]。

(四)  团队成员间大多并不是平等关系

理論上,科研团队应该是一个成员相互尊重、人人平等、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群体,不存在一言堂现象。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中,每位成员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这种平等关系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在新晋本科院校,团队成员往往同属于同一个教研室、系部,科研团队负责人往往是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等,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在教学、教育、事务性工作方面能够约束团队成员。同时,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项目课题大多都源于团队负责人,其他成员没有项目或者项目较少、较小。这些都导致团队负责人与成员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负责人的意见往往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

(五)  团队科研的第一目的不是为了创新

与企业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相比,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科研压力相对较小,科研意识不强,成员从事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前提下,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研究的课题。但大多成员从事科研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评职称,为了完成学校的科研工作量,大多沦为“为了科研而科研”,导致其研究成果很多仅停留在报告里,而很少考虑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六)  科研平台层次低,科研能力弱

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常依托于实验室、研究所、工程技术中心等,大多具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实验仪器繁多,种类复杂,价格昂贵,实验室软硬件都较先进,科研平台层次较高。团队成员也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学历层次以博士为主,科研能力突出。而新晋本科院校较少具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科研团队多依托于教研室、专业、系部,实验室多以教学仪器为主,基本没有大型贵重的科研仪器,科研平台层次低。团队成员也以讲师、助教为主,学历层次多为硕士。在目前科研基本成为“博士之间游戏”的情况下,硕士很难在本科高校取得明显的科研成果。

(七)  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不强

团队成员的归属感来自与其他成员的关系、荣誉感、认同感和成就感等。由于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项目较少,需要协作完成的任务较少,各成员在科研方面的互动较少,作为团队成员的重要性很难体现。同时,科研团队高级别研究成果不多,较少获得各级别的奖励,除了少量的科研津贴外,团队成员精神层面的荣誉感、认同感、成就感较难获得,更难以通过科研团队获得职位的提升、职称的晋升等。这些共同导致科研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不强。

(八)  团队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良好的激励政策、合理的分配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团队整体绩效和成员个人积极性,是团队成员稳定合作的基石。然而,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往往很不健全,除了能给予团队成员部分科研津贴外,并不能在绩效、加薪、升职、职务和职称等方面给予明显帮助,科研成果如专利、文章、报告等知识产权往往也被团队负责人署名。此外,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约束机制也较少。由于团队成员更多地是依附于教研室、系部,科研团队对成员在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等方面并没有制约力,在学习进修、科研项目、研究方向和学术道德等方面影响更少。

三  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类型

前人按照不同维度对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分类进行了诸多研究[1,4,9-13]。而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自有其特点,与其他类型科研团队有着显著差别。

(一)  依组建方式分类

不同目的的团队往往具有不同的组建方式。常见的团队组建方式包括自发形成团队、行政组建团队。在新晋本科院校中,一些为了完成某个科研项目而临时组建的团队、一些具有一致或相似学科背景教师组成的团队等多是自发形成的团队,这类团队一般具有清晰的研究方向、明确的研究目标、较强的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团队运行较为稳定。而一些跨学科团队、跨系部团队等则多是依靠行政力量组建,高校基于优势专业或学科,围绕某一具体目标,将相关专业的教师整合而形成团队,这类团队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二)  依组建团队的目的分类

所有的科研團队在组建的时候都有明确的目的。依团队的目的,可将其分为项目导向型团队、学科导向型团队。项目导向型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为完成或申报某一具体的科研项目,由相关领域教师组建而成。团队成员关系相对松散[14],项目完成后,如果没有后续项目跟进,团队面临解散。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很多是项目导向型的。学科导向型团队主要以促进某一学科或专业的发展,由相关教师自愿或被动组建而成[15],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专业背景[14],研究方向较清晰稳定,联系较紧密,合作较固定,团队将长期协作。

(三)  依科研活动的纵向流程分类

不同组织对科研活动的纵向流程分类不尽相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科研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科院将科研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推广研究(庞杰)。按照中科院的分类方案,依据科研活动的不同层面,高校科研团队可分为基础研究团队、应用基础研究团队、应用研究团队和推广研究团队。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平台层次低、科研能力弱,很少有从事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团队,科研团队主要是以实现基础理论的实践应用、提高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能力为目的的应用研究团队。

(四)  依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分类

按照科研团队成员或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学科,可将其分为单学科团队和跨学科团队。单学科团队主要指团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某一学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同一教研室或专业,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范式,相互之间的学术沟通顺畅。一般来说,新晋本科院校基于教研室或专业组建的团队、自发组建的团队、项目导向型团队多属于此种类型。跨学科团队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型的、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研究人员共同组建。新晋本科院校跨学科团队主要由行政命令组建,如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团队成员涉及地质、测绘、遥感和材料等多个学科。

(五)  依团队的规模分类

目前,对于团队规模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方案。一般将2~5人的团队称为小型团队,5~20人的团队称为中型团队,超过20人的团队称为大型团队[1,4,12]。新晋本科院校自发组建的团队、临时组建的团队、项目导向型团队等多属于小型团队,教研室或系部组建的团队多属于中型团队或大型团队,而跨学科团队、学校组建的团队等往往属于大型团队。

四  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思路

新晋本科院校作为刚刚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少,成果层次低,资源匮乏,科研氛围不浓,高层次人才不足,很多教师没有做科研的意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其科研水平的提高。新晋本科院校通过实施科研团队培育计划,能显著增强其科研能力。然而,不同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有其自身规律,相比研究型大学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在新晋本科院校培育科研团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依托优势学科或专业组建团队

一流的学科或专业拥有一流学者队伍、一流科技成果、一流学术声誉和一流社会服务。科研团队建设的本质就是人才队伍建设,把一批优秀拔尖人才以一定的科研项目或目标汇聚起来,形成合力,对学校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起到带头和推动作用。相比其他学科或专业,新晋本科院校的优势学科或专业往往拥有更优秀的师资队伍,更高的教授、博士比例,更坚实的科研基础,更好的科研平台。学校应因势利导推动相关学科或专业组建科研团队,以人才优势实现科研项目、研究平台突破,进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人才,带动所属学科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创造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以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联合实验室、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等整合组建“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研团队。

(二)  配备科研能力强、资源丰富的团队负责人

科研团队负责人在团队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4]。优秀的科研团队必然拥有一位能科研、会管理、有战略眼光、有丰富科研资源的负责人[16]。团队负责人一定具有非常强的科研能力,能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能够把握学科的未来发展,科学制定团队的研究方向;能够组织、协调、管理和领导团队,最大限度发挥团队潜力,协调团队内外关系;能够申请并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更能与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中标各类横向项目。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成员学历层次较低,科研能力较弱,较难申请到各类科研项目,团队的科研项目主要取决于团队负责人或少数的几个人。在新晋本科院校中,团队负责人的科研能力、科研资源甚至会影响或决定整个团队的发展方向。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其科研团队成员超过80%为硕士学历,科研项目主要由团队负责人和少量的博士主持,较大额科研项目更是主要由团队负责人主持。

(三)  准确把握团队研究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新晋本科院校绝大部分是应用型高校,办学服务定位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这就要求学校的专业、学科、人才队伍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更要求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与区域企业的需求相协调[16]。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整体科研能力较弱,较难申请到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这就凸显了科研团队与地方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常态化、制度化组织科研团队下企业,与企业座谈、调研,收集其技术需求信息,更在企业建立博士驻企工作站。通过一系列工作,不仅调整了部分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更是显著提升了科研团队的项目数量和研究能力,还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

(四)  适度授权,权责一致,激活团队

科研团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做到管理扁平化、技能互补化、工作协同化、成果高效化,然而过度的集权就违背了初衷。团队负责人通过适度授权于成员,使其各尽其职,激发其自主性、责任感,才能最大化其科研积极性和能力。只有这样,负责人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项目的申请和科学性把控上,而不是精力被一些琐碎的事务所占据。这对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这些院校发展较落后,官本位意识更浓,团队负责人很难做到适度放权。在这方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研团队就做了积极表率。该团队负责人就做到充分放权,4个研究方向可以自行组人、攻关科研项目、分配科研津贴,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对重大项目的把控。

五  结束语

新晋本科院校占我国本科高校较大比例,加强其科研团队研究不仅是为了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更是为了保障教学内容与质量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还是为了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但是,科研团队对新晋本科院校本就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科学的过程。基于此,本研究对新晉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概念、特征、分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团队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冀希有助于其科研团队形成,以此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促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怡然,陈士俊,张海燕,等.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特征及类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20-23.

[2] 张苏俊,姜献东,张军,等.高职产教融合集成平台“33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21,25(3):46-49.

[3] 李翠琴,贵志祥,周强,等.高校地缘集群及其生成机制[J].现代大学教,2012(3):22-27.

[4] 卜祥云,唐贵伍,蔡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90-92.

[5] 生延超.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结构体系及其优化策略[J].教学研究.2010,33(2):30-34.

[6] 张立国,龚爱清,蔡翔.高校创新性教学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行为[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3):118-121.

[7] 解飞厚.非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52-56.

[8] 白晓丽,阮竞兰.创新型教学科研团队创建理论及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22-23.

[9] 周春辉.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突破——以新晋本科院校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8,35(2):81-85.

[10] 杨松青.高校科研团队协作相关因素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以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11] 李运庆.新晋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内涵及意义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0-112.

[12] 王怡然,陈士俊,张海燕,等.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8):194-197.

[13] 卜元,宫瑞泽,王俊清.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科研团队建设研究[J].现代交际,2020(20):188-190.

[14] 孙昭宁,李强,许玉艳,等.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要素与路径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1):79-81.

[15] 张萍,徐赟.应用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智囊.2020(8):43-45.

[16] 温锡敏,丁欣茹.“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问题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24-27.

猜你喜欢
科研团队建设思路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建设思路
浅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建设思路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国内计算机领域科研团队结构分析
基于组织学习的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