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孤独夜晚的避风港

2023-09-07 10:15徐宁遥
知识窗 2023年8期
关键词:饭团便利店生活

徐宁遥

在电影《重庆森林》中有这样一幕,在街角的一家便利店里,何志武寻找着凤梨罐头。便利店的空间不大,货架上却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物品。作家林二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便利店知道自己小,所以尽量用最小的空间,摆上最丰富的商品。”便利店变身为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无论是馋嘴的零食、速冻的快餐,还是装饰精美的果酒、修补伤口的药膏,仿佛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切你想要的物品。这里划分着卖煮物炸串的区域,响着咖啡机、豆浆机飞速运作的声音,构成一个藏匿在城市中的“微缩世界”。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镜头,主人公匆匆忙忙地走进便利店,买上一个饭团和一瓶可乐,安静地坐在窗边的位置上,不必面对喧嚣熙攘的世界,远离不断内卷的工作环境,摆脱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一刻,烦恼都烟消云散了。我们也经常光顾便利店,会看到不少温馨的画面。例如,散步结束后的情侣推开便利店的玻璃门,取下两瓶冒着冷气的可乐;学生穿过拥挤的人潮,挤进便利店,从货架上取下一袋薯片、一包辣条,在排队的间隙和友人聊上几句隔壁班的某某同学;母亲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便利店,买了一整盒泡泡糖,小男孩用稚嫩的声音感激母亲……

我们为什么喜欢光顾便利店呢?因为它便利,它快捷,它几乎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必需品。当你睡眼惺忪地整理好公文包,从家中出发,手表上秒针“滴答滴答”地拨动着,你有些焦急和饥饿,但公司楼下有一家便利店,这简直是你的救星。你只需花两分钟,买一个肉松饭团,放进微波炉里。“叮”声响起,你捧起微热的饭团,在上楼等电梯的间隙咬上一口,能尝到一些清甜味。在陀螺运转体系的社会里,我们似乎都患上了“时间敏感症”,我们生存在“快一点”“再快一点”化的世界,而便利店恰巧有助于我们克服对时间的恐惧,尽可能地减少了我们挑拣的时间,使生活在原定的计划中有秩序地运转。

又或许当你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天色深沉,路上行人零星,饥肠辘辘的你看到了街角的便利店,看到了那盏明亮的灯光,看到了在收银台前整理货物的店员,闻到了炸鸡串的香腻气味,想到了咕咚冒泡的关东煮。那颗孤独漂泊的心突然找到了宿主,便利店或许就是每一个“社畜”停泊的港湾。在这里,无论多晚,都会有一盏明晃晃的灯为你点亮,便利店隔绝外界的吵嚷,搭建了一个可以让人歇脚的角落。在这里,你的名字未知,你的工作不定,但它扮演着家的角色,煮物炸串撲鼻的香气、流动的顾客,似乎都提醒着你,你不是孤单的一个人。便利店起着避风港的作用,心甘情愿地做我们情绪的“垃圾桶”,收容我们无处倾诉的孤单,缓解我们无处消解的疲惫。

在电视剧《二十不惑2》里,姜小果每次在遭遇工作不如意或是庆祝欢欣的时刻,都会来到便利店,彻彻底底地“充电”一番。在这里,你不用制作上司布置的报表,不用担忧四下无人的夜晚寂寞无比,不用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陷入内耗的精神漩涡里。你只需从一众座椅中选择一个心仪的,坐下来细细品味刚买的饮料,看窗边走过的匆匆路人,看高楼大厦流转的霓虹灯光,看树枝上学步的黄色小鸟。

金爱烂在《奔跑吧,爸爸》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每次去便利店,我都会感觉很安心,也许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去便利店买的不是物品,而是日常生活。”便利店外是生活,便利店内也是生活,但这是一种不同于在挣扎和劳累中谋生的生活。浮躁的心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慢慢沉淀,美好的心境便油然而生。

在创作小说《夜班便利店》时,林二曾说自己认为便利店的精神就是传递温暖。作家房昊在评论这部作品时说道:“那些寒夜里无人问津的心事与孤独,自我深处潜藏的情绪与冲动,都将有这样一个便利店包容一切,抚平心痕,温暖过客。”那些曾在夜里无处可去的人,在霓虹灯闪烁、歌舞笙箫的城市里,寻觅到这样一个角落,买一杯刚磨好的豆浆、一碗速热的意大利面,想象有朝一日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深深扎下根来,恍惚间又有了冲劲和动力。那些拖着疲惫灵魂的人同聚于此,倾吐彼此难言的心事,两颗陌生的心有了新的联系,产生了浓厚的情谊。

一家小小的便利店,作为生活的背景板,无声地陪伴了多少失落的人,包容着人们无处安放的疲惫、对于时间流逝的敏感,以及潜藏心底的情绪。容纳生活的可能,慰藉心灵的创伤,这便是便利店存在的意义。

猜你喜欢
饭团便利店生活
便利店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赚钱不易
一心二用
艰难的选择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