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把时间存起来

2023-09-07 10:15黄鹤权
知识窗 2023年8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银行

黄鹤权

世界再大,有“时间银行”就可以联通天涯近咫尺。乍一看,你是否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时间也可以存取?它到底是什么银行?该怎么使用?

所谓“时间银行”,简单地说就是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比如,志愿者将服务老年人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年满60周岁时,就可以兑换等时的服务或各类商品。

这是一个志愿服务领域的新概念。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家时间银行是日本的水岛照子于1973年创立的。在20世纪40年代,她预见未来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当时就提出参与者服务他人获得时间积分,可以使用这些积分换取他人对自己服务的方法。

后来,这一概念逐步在日本和美国普及,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相继建立起超过1 000家时间银行。20世纪90年代,时间银行也进入中国。随后,时间银行经历了30多年的本土化过程,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社区有了1.0版本和2.0版本的初步探索与尝试。

时间银行成立之初,很多志愿者都是退休的低龄老人,他们在为老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少城市停留在1.0版本,他们限于条件,仅仅开发了“时间银行”管理系统或者实名制IC芯片卡——义工卡。义工卡具有储蓄和记录志愿服务时间的功能,即在记录储蓄金额的同时,还记录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时间。经过数年试点,深圳、北京等城市很快在“熟人社区”的基础上推出2.0版本,那就是时间银行存折,它的优势在于尝试兑现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消费项目有快乐老饭堂、百姓矛盾诊所、一刻钟大管家等,甚至有参观、学习、旅游等福利。

直到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把时间银行更新到3.0版本。比如,江苏钟楼区锦阳花苑社区采用区块链技术,陆续推出了时间银行的微信公众号和时间币。他们在微信平台上增设了“时间银行”信息处理功能,社区里推出哪些公益活动、居民有什么需求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志愿者可以直接在微信平台上认领,更加方便“时间银行”各项公益活动的开展和对接。同时,一个志愿者在当地提供服务,能够将时间银行里存储的记录异地转赠给自己或家人,很便捷地实现了时间银行的异地转存和支取。

雷伯就是这样一位3.0版本的受益者。每个人都会有多重身份,父亲、母亲、儿子或是爱人,雷伯也一样。他是生命力如火焰般旺盛的上校,是孤寡老人的儿子,是问题学生的父亲。他告诉我,自己每天都会去领取任务,事情包括又不限于拿药、推老人出去晒太阳、帮老人到超市购物、帮助一对外国人学习中文、把微单相机的照片传到手机上并发朋友圈、整理房间……领到任务后,他会逐一完成。每次入户能为他们各自“储存”1个小时,相当于入账10个积分。

雷伯还告诉我,他账户里有1 382个积分,这些积分已经达到最低50积分的兑换流通要求,可以兑换一些实物和服务。上次,他就兑换了采耳和剪头服务,为此存折上扣掉了30个积分。有时候,他还会邀请家人去一些景点参观游玩,也是用积分抵扣的。

“开始参加这个活动只是因为好奇,而现在慢慢走过来,陪伴他们的过程中也能给我赋能,让我温暖。这很有趣,而且建立了一个完全不用货币的关系网络。”雷伯说,“他们得到他们需要的,我得到我需要的。相比赚取货真价实的金钱,我更喜欢做这样的工作,有一种积德行善的心里踏实感。”

有很多人正在加入时间银行这项志愿服务中。那些人的故事三言两语,甚至是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艰辛和劳作。它需要大量的入户走访,由很多个打败恐惧、不再左支右绌的瞬间堆成。所以,做大做強这项志愿服务很有必要。但要想持续运营下去,依靠的是信用体系,如何获得大家的信任并长久地运行下去至关重要。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出台更多的法律,再结合保险制度的加持,辅之以文明风尚的推崇,一点点营造低龄帮高龄、一代帮一代的接力氛围,为爱增值,让老人都可以从心而行、幸福美满,让社会更有温度。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银行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