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媒工具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3-09-07 05:54师秀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立德树人高职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基于传媒工具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模式,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帮助当前高职院校进行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文章分析传媒工具在大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包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利于拓展思政教育范围、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传媒工具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包括转变传媒视角下的高职思政教师教学理念、运用网络平台创新高职思政教育内容、借助移动程序创新高职思政教育过程、通过社交媒体创新高职思政教育评价等。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中,传媒工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转变教师观念,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传媒工具在教学中的潜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借助移动程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思政教育内容,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社交媒体的运用也为高职思政教育评价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学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反馈评论等方式参与评价过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希望文章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大思政课教育提供借鉴,进而提升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传媒工具;高职;大思政课;教学模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205-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在大思政课中主体意识提升的路径研究——以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22JGSZ07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媒工具的普及应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探索。大思政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在传媒工具的支持下,思政教育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基于传媒工具的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思政课教学中传媒工具优势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如图像、视频、音频等,可以生动地呈现抽象概念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传媒工具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互动的机会,如在线讨论、网络投票等,这种参与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思考和表达的主体。

(二)利于拓展思政教育范围

传媒工具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优质的思政资源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课程等方式,大思政课教育可以跨越地域界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思政教育的力量[1]。同时,传媒工具还可以整合多种形式的信息和资源,如文本、图片、音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传统的大思政课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和教材阅读,而传媒工具则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载体。例如,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平台等媒体,思政教育可以与时俱进地传播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此外,利用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兴传媒平台,思政教育可以与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娱乐习惯相结合,以更轻松、有趣的方式传达思政理念,增加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传媒工具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感知和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传媒工具可以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具体的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最后,传媒工具还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评估和反饋的机制,通过在线测试、互动问答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问题,提升学习效果。

三、基于传媒工具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一)转变传媒视角下高职思政教师教学理念

转变传媒视角下的高职思政教师教学理念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一纸讲义和传授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树立开放包容的教育观念,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首先,思政教师应树立开放包容的教育观念,适应传媒技术的发展并认识到传媒工具在大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传媒工具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支撑[4]。思政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将抽象的思政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使用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展示实际案例和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理念的转变不只是接受,还要积极地去适应,除了注重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还要深入学习和应用传媒技术,了解不同传媒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5]。教师应积极熟悉教学软件和多媒体制作工具,以便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来展示和传递思政教育的内容。

最后,思政教师还应加强对思政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例如,可以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探索思政教育与传媒工具的创新结合方式[6]。

(二)运用网络平台创新高职思政教育内容

互联网平台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为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特点和功能,高职院校及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供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网络平台可以为高职思政教育中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这一优势不仅在于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资源的多样性和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国内外优秀的学术论文、教材、教学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料[7]。这些资源的来源不仅仅限于学校自身,还可以通过开放式教育平台和知名高校的资源共享平台获得,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浏览、下载、分享等方式自主获取所需资料,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网络平台还可以提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在线课程,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面对面授课为主,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8]。而网络平台则具备强大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形式的在线课程,包括小型讨论课、学术研讨会、主题演讲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参与,自主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这样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往往以静态的教材为基础,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变化和新兴问题[9]。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获取最新的社会热点、时事政策等信息,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发布博客、撰写评论、制作教学视频等方式,针对性地解析和分析当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相结合,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10]。

(三)借助移动程序创新高职思政教育过程

传统的大思政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教师依靠课堂讲解和书面材料使得学生接触的信息较为单一,这种单向传授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降低。而且传统大思政教学往往缺乏互动与合作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与教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限制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11]。

首先,教师要充分借助移动程序这一教辅工具,如学习计划管理工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学习时间和提升学习效率,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习平台的个人账号和学习记录功能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12]。教师通过个性化设置为学生定制学习路径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和节奏进行学习。教师利用移动程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反馈信息,提供智能化的推荐和引导,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師要利用移动程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移动程序,学生可以参与在线讨论、共享学习成果、协作完成作业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发表评论、回复他人观点,提出问题和建议,形成学习共同体[13]。这种互动与合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思政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机会。

最后,移动程序可以实现跨界融合与应用拓展。通过移动程序,可以将思政教育与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开设跨学科的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与互动[14]。教师利用移动程序整合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媒体内容,如图文并茂的文章、音视频教学资源等。通过融合不同媒体形式和学科内容,移动程序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通过社交媒体创新高职思政教育评价

传统的大思政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化,主要依靠考试或者问卷调查,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全面评价,而且评价结果缺乏综合性,过于注重定量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教育水平。此外,评价反馈滞后,无法及时提供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限制了教学策略的调整和教学效果的改进[15]。并且评价缺乏参与性,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评价结果由教师或评委单方面决定,缺乏学生的意见和反馈。这些问题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估。因此,教师要通过社交媒体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具备多元化、综合性和及时性。

首先,教师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账号或群组,在课程开展期间进行实时互动和评价。通过发布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邀请学生参与互动并表达观点,形成多层次的评价结果。学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评价,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反馈。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监测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反应。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传递渠道,教师可以即时收集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反馈和意见[16]。通过观察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关注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效果。

最后,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合作性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展项目合作、讨论活动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互助。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思考,互相学习和借鉴,形成学习社群。在这种合作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积极拥抱传媒技术的发展,探索更加灵活、互动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虽然传媒工具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但教师对于传媒工具的使用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信息质量和真实性难以保证,须具备辨别能力。因此,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整合传媒资源、提高信息准确性和指导质量以及引导教师合理使用传媒工具,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吴艳国,颜涛.“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研究[J].大学,2023(12):66-69.

[2] 黄娟,廖簪.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创新研究[J].才智,2023(3):53-56.

[3] 陈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J].大学,2022(12):54-57.

[4] 梁伟莹,罗少珍,孙贵平,等.“大思政”教育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创新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80-83.

[5] 徐丽霞.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20,9(34):72-74,137.

[6] 邓红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才智,2022(29):154-157.

[7] 何成诚.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路径分析[J].现代交际,2020(5):168,167.

[8] 杜立群,裴艳庆,韩颖.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创新精神之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63-65.

[9] 李汶珈.新媒体语境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新西部,2023(2):158-160.

[10] 王良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15-416.

[11] 朱永,蒋慧亮,张明珠.基于新媒体的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3):21-24.

[12] 梁晓,高峰.运用新媒体讲活高校思政课的策略探索: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J].传媒,2022(4):82-84.

[13] 卞尧钦.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24):56,95.

[14] 陈月华.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8):128-129.

[15] 翁紫萍.移动平台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影响:以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31):181-182,180.

[16] 关俊明.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3(8):280.

作者简介 师秀芳,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立德树人高职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