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体育背景的民族体育传承路径分析

2023-09-08 03:48杨云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体育

杨云飞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民族体育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其存在不仅为各民族文化增添色彩,而且也能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我国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提出,传承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重视发掘整理民间民族体育项目推广工作,弘扬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但是,在社会时代变迁下,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存在不均衡性,传承质量良莠不齐,个别项目甚至濒临失传。而智慧体育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方式,也为民族体育传承提供了新路径。因此,民族体育在传承中,应当基于智慧体育背景,合理利用数据技术,谋求民族体育传承性的新突破,改善不利局面。

1 智慧体育内涵

体育是以身体锻炼为主,促进人的发展,增强人的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智慧体育”无准确界定,广泛被认同的定义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管理、分析海量信息,对城市内体育运动设施及场地进行管理,整合体育公共信息资源,检测智能科技设备等,并作出智能化响应及决策的技术[1]。“智慧体育”是以“智慧”方式共享、开放、整合及协调体育资源,由互联网基站平台、云数据库、支撑平台、智慧设备构成。其中,互联网基站是智慧体育的基础,包括体育政务平台、体育网站群、全民健身管理平台、竞技体育平台、体育产业服务平台、体育决策服务平台等;云数据库作为“仓库”,能够为数据正常使用提供支持,包括产业数据库、国民体质数据库、运动员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资料影像数据库等;支撑平台作为“后台”,能够为智慧体育智能、科学运行提供支持,包括应用支持平台、体育云平台、决策支撑平台、地理信息平台;智慧设备则是应用模块,是展示智慧体育的窗口,包括移动传感器、云计算中心、物联网、定位导航技术、大数据设备等。

2 民族体育发展现状

2.1 政策文件

民族体育在传承中,需要各地区为民族体育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及所需人才,加大各项投入,方能实现良性循环。在党中央领导下,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国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地运行,各地区生产总值也有所增长,迎来了休闲新时代,人们加强对闲暇时光休闲娱乐的重视,为民族体育发展提供机会[2]。国家层面,为发展全民健身,多次颁布《全民健身计划》,涉及民族体育政策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 年颁布《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挖掘民族体育项目;2006 年颁布《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开展群众民族体育传承活动,建立体育基地;2014 年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引导各地区发展特色体育产业,扶持民族体育项目;2016年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鼓励根据不同地域、人群特征开发特色体育项目,推广和扶持民俗民族运动项目[3];2017 年颁布《“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一带一路”沿线组织开展舞狮、舞龙、太极拳等民族体育。各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要求,以京津冀区域为例,颁布《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三地武术节、风筝节、空竹艺术节、龙舟比赛、踢毽子比赛等,打造体育品牌赛事。通过挖掘地区民族体育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传承体育文化,展示民族体育特色。

2.2 传承方式

2.2.1 体育赛事

我国民族体育应实现多元化、项目化、市场化与现代化。以龙舟竞渡为例,作为民族特色运动项目,通过国家规划组织,将其转型为竞技运动,走向世界,改变了传承主体、比赛形式及组织形式,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4]。此外,还有打陀螺、毽球等项目,规定了比赛规则及器具规格,开展四年一度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促进民族体育发展。

2.2.2 体育教育

民族体育项目也可利用体育教育扩大影响力,传承民族体育,使民族体育能够走进“课堂”,不仅有效丰富学生课堂内容,还能让其加强对地方民族文化的了解。现阶段,民族体育进课堂影响较为积极,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民族体育项目种类少,仅有常见的跳皮筋、踢毽子、拔河、跳绳等,仍有诸多优秀项目未能开发,有待加强。

2.2.3 体育旅游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下,旅游消费逐渐受到人们追捧,更多的人参与到旅游之中。据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达到2.74 亿,同比增长70.83%。可见,旅游热度较高,有效促进表演类民族体育发展,有逐渐兴起的“民俗村”,各种体育旅游也风生水起,特色民族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地区“标识”[5]。各地区积极将民族体育纳入旅游产业中,收集民间民俗、翻新房屋建筑、制作体育工具等,为民族体育发展提供物质助力。并利用民族体育文化带动制造业、旅游业发展,实现多产业融合。

3 民族体育传承问题

3.1 民族文化鸿沟

我国民族体育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体育项目,彰显出独特的民族色彩与民族风格。在历史发展中,受到经济、语言、宗教、历史、道德及心理等影响,民族体育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特点显著。例如,道教“太极之理、阴阳变化”,佛教“虚极静笃、悟于自身”思想渗透至太极拳、武术、导引养生功等项目中。部分项目流传于民间,仅为师徒传承或家庭传承,未能将民族体育以文字记录下来,未融入主流文化,史料记载不详细[6]。特别是我国土地广袤,民族体育资源丰富,个别地区传承意识差、经济支持不足,体育项目散落于民间,未获得关注,导致记录缺失,与现有文化形成鸿沟,难以实现民族体育的有效传承。

3.2 传承人才匮乏

某种程度上,民族体育传承人能够决定某体育项目的存在与发展,其作为传承主体,承载了民族体育的文化、规则等信息,没有传承者,则“传承”将无从谈起。传承人需承担传承记忆与民族文化的责任,但在传承过程中,却普遍存在新老更替断层、人才匮乏的情况。我国受到城镇化与市场经济影响,年轻人多创业打工,老人与孩子留守,人口年龄结构产生变化,导致民族体育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整体传承人队伍萎缩[7]。并且,民族体育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传承多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老一辈传承人离世,会导致民族体育出现失传危险。年轻人对民族体育缺乏认知,无意传承,出现传承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

3.3 民族体育小众

民族体育文化拥有千年历史,是我国人民的文化财产,传承与发展民族体育是每个人的责任,仅依靠专家与政府难以完成传承这一系统、复杂的工程。现有民族体育较为小众,宣传较为弱化,即便个别民族体育宣传力度大,吸引一定的公众关注,却受限于民族体育时令性特点,未能实现常态化宣传[8]。例如,端午赛龙舟,作为纪念屈原的体育运动,由于是端午节习俗,仅节日前后会引起公众注意。并且,民族体育宣传中,宣传空间存在分布不均情况,多集中于庙会、广场等场所,影响范围有限。宣传内容仅为图片、文字的单一形式,未能应用先进技术,个别网站维护更新慢,内容老旧,甚至仅发布少量体育项目与新闻,缺少网络互动性。

4 基于智慧体育下民族体育传承路径

4.1 强化大数据的应用

民族体育在传承中易受到习得者主观影响,导致传承信息丢失或出现偏差,基于智慧体育,应当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采集、传播,弥补原有传承体系的缺陷。

4.1.1 构建数字资源库

在民族体育传承中,可建立民族体育数字资源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民族体育项目包括广西、浙江等地区的项目进行收集梳理,将体育运动的动作、套路、服饰、拳谱、技法演练、教学方法、动作原理等,以图片、音频、视频方式存储,构建云端数据库,便于查阅,实现传承效果最大化。数据资源库可设计为四部分,即服务平台、调度平台、存储平台及计算平台。一是服务平台,作为资源库门户,由交流板块(民族体育爱好者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板块)、宣传板块(集中展示民族体育,包括赛事介绍与精彩视频)、查询板块(查询比赛视频、场地信息、教学视频及天气预报)构成[9]。二是调度平台,由于各项数据存在传输壁垒,需利用调度平台制定使用数据规则,开放数据接口,将与民族体育有关的政府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等融合至平台中,筛除不良数据,保证数据质量。三是存储平台,提供民族体育存储功能,包括传承人信息、爱好者身体数据等,以便为民族体育传承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舞狮传承中,不仅要了解动作技巧、背后文化等,还要有专门的师傅为其训练提供指导,即可利用该平台为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免由于外部条件对民族体育传承造成制约。四是计算平台,为民俗体育、个人、企业及国家提供服务接口。例如,体育器材企业能够掌握民族体育器材销售数据,调整产品设计及销售方案,设计新型器材[10]。以抖空竹为例,样式玩法较多,有双轴、单轴之分,受众从孩童到老人分布广泛,受限于性别、年龄等,对空竹大小、颜色、外观需求不同,可利用计算平台,收集各地区空竹爱好者对器材的反馈,确定最佳产品需求,实现体育项目、爱好者与企业的三赢。

4.1.2 建立数字博物馆

在民族体育传承中,应当建立数字博物馆,涵盖内容更为广泛,包括详细的民族体育信息、发展历程、节庆日活动、文化内容、最新发展政策、组织活动等,不仅保留民族体育信息,还能借助数字平台传播,为体育项目的传承提供辅助。例如,畲族体育项目繁多,已经挖掘整理63项,分布于江西、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经过多年发展,学者专家对其进行文字化梳理概括,系统汇总内容,为建立数字博物馆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需要民间体育组织、地方政府、传承人协作,丰富网站内容,构建官方体育网站平台。还要优化畲族体育项目网站页面,根据畲族体育特色,规划整齐、分门别类,便于民众选择性浏览。数字博物馆需突出畲族体育功能及地域文化,如健身性、休闲娱乐等,促使更多受众能够利用博物馆了解民族体育。同时,手机、电脑等也要开发有关软件或应用,辅助体育传承,起到传播效果。

4.2 搭建人才传承体系

在民族体育传承中,应当搭建人才传承体系,培养更多传承人,以免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而教育手段作为传承民族体育的重要方式,可采取“大数据+教育”方式,搭建民族体育人才传承平台,改变以往内容和技巧讲授有限、内容单调、场所局限、形式单一的问题,否则仅掌握动作要领,难以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通过将民族体育数字博物馆、数字资源库与地方学校教育融合,学生在课堂上既可学习动作技术,又可通过网络了解体育信息,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传承人才较少,为推广民族体育项目,必须加强教师对体育项目的了解,可将民族体育制作成数字化云课堂,将其上传至慕课、网易云课堂等平台,便于师生在线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课后练习。同时,在民族体育教学中,利用VR技术,能够让学生体会虚拟现实场景,感受真实环境效果,以游戏方式参与学习,提高其学习民族体育的兴趣。

4.3 拓展体育宣传途径

在民族体育宣传中,一方面,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宣传体育项目,能够给受众带来丰富、立体、真实的体验,打造虚拟数字空间,以虚拟和现实叠加,做到场景再现,拉拢更多年轻受众。例如,广西地区著名的花山壁画,有土红色物像与人像,能够展示壮族医者为强身防病创作的动作技巧。利用数字方式复原壁画内容,模拟虚拟世界,使体验者能够在AR 与VR 打造的数字空间中,与当地百姓共同练拳,感受壮族文化。

另一方面,还可推出VR 竞技产品,其发展空间广阔,以腾讯的“丝路英雄”为例,获得一定成功,树立了玩家丝路的认知理念。通过VR游戏方式,推出民族体育游戏,让学校、景区与个人下载购买,能够拓宽宣传路径。另外,组建社群平台,由民族体育组织和地方政府牵头,建立官方体育群,进行群员拓展,能够借助“大数据”将体育项目推荐给感兴趣群体,或群成员邀请,或是新媒体推广,或是实地宣传,粘贴体育二维码,便于民众根据兴趣爱好扫描,添加微信群。之后,群内也能互动分享,使得群成员加强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实现民族体育的文化灌输与信息传播,为受众提供选择空间,将民族体育融入人们生活中。此过程中,必须做好“群”的管理,制定“群规”,加强日常维护,更新转发相关民族体育信息,并定期发布讨论话题,提高群内活跃度。例如,畲族节日时,可开展民族体育摄影比赛,或是分享民族体育练习感想等。

5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维度限制,收集、挖掘海量数据,精准、高效地掌握更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其用于民族体育传承中,能够建立智慧体育模式,推进民族体育传承。因此,在民族体育传承中,应当立足于智慧体育,结合实际情况,从强化大数据的应用、搭建人才传承体系、拓展体育宣传途径等方面出发,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民族体育传承路径。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体育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多元民族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