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与干预路径研究

2023-09-08 08:30山显光魏淑华
科教导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志愿者维度差异

山显光,魏淑华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3;2.济南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24)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盯着手机屏幕的大学生随处可见。空闲时,刷手机;吃饭时,刷手机;睡觉前,刷手机;走路时,刷手机;甚至在课堂上,也有很多学生刷手机。大学生对于手机的成瘾程度可见一斑。已有研究也发现,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非常突出[1]。手机成瘾,是指个体过度的、失控式地使用手机,并由此引发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到损害。患有手机成瘾的大学生,自我评价水平会显著降低,会出现自责、内疚、恐慌等情绪问题,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学业拖延等行为问题。

1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抽样获得的605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的调查工具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2]《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3]《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4]。

1.1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总体水平

被调查者如果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上的总得分高于48 分,即可被诊断为手机成瘾。在本研究中,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在48 分以上的大学生有233 名,在605 名被调查对象中占38.5%,即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发生率为38.5%。在手机成瘾的四个维度中,社交抚慰的项目平均分最高,其次是戒断症状、心境改变,凸显行为的平均分最低。

1.2 不同类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情况

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是否独生子女”“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差异检验,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进行“年级”差异检验,各类型的大学生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总体来说,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1.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情况

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得分(2.85±0.68)显著高于男生(2.69±0.64)(P<0.05),说明女生的手机成瘾程度重于男生。在手机成瘾的四个维度上,戒断症状、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男、女大学生的凸显行为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1.2.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情况

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得分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城镇大学生的得分(2.87±0.73)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2.73±0.62)(P<0.05),说明城镇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程度重于农村大学生。在手机成瘾的四个维度上,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均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均为城镇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在凸显行为和社交抚慰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1.3 无聊对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的影响作用

无聊,指的是由于能够感知到的内外刺激匮乏,导致个体产生的兴趣缺乏、动机缺失、情感淡漠、无所事事等心理状态。多项研究表明,无聊能够导致包含各种成瘾或成瘾行为等功能不良心理与行为的产生[5-6]。

分别选取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上总得分位于前、后27%的大学生作为高无聊组和低无聊组,其中高无聊组163 人,低无聊组164 人。对高、低无聊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高无聊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低无聊大学生。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无聊程度对手机成瘾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0.29),可以解释其7.8%的变异率。对于手机成瘾的各维度而言,无聊程度对戒断症状、凸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分别可以解释其5.7%、5.1%、3.7%和7.9%的变异率。

1.4 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的影响作用

自我概念清晰性,指的是个体对于自我的认知与评价的确定程度、一致程度和稳定程度。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不同的个体,其自尊水平不同、生命意义感不同、行为受外界情境刺激影响的程度也不同[7]。

分别选取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上的总得分位于前、后27%的大学生作为高自我概念清晰性组和低自我概念清晰性组,其中高自我概念清晰性组165 人,低自我概念清晰性组160 人。对高、低自我概念清晰性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高自我概念清晰性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低自我概念清晰性组的大学生。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程度对手机成瘾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0.33),可以解释其10.8%的变异率。对于手机成瘾的各维度而言,自我概念清晰性对戒断症状、凸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分别可以解释其8.2%、9.4%、6.1%和7.0%的变异率。

2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路径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的探讨,要预防或者干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可从以下途径入手。

2.1 关注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教育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的手机成瘾整体发生率较高,且具有一定跨群体普遍性,因此教育者首先要对大学生广泛开展手机使用素养教育。对于不同的大学生亚群体而言,女大学生在手机成瘾总分及戒断反应、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相较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城镇大学生在手机成瘾总分以及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维度上的得分显著较高。

这就意味着,不仅要从整体上重视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还要针对不同的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预防。针对这两个“特殊”群体,可通过鼓励他们更多参与现实生活,加强现实人际沟通,进而预防与改善手机成瘾问题。第一,高校教育者要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教育主途径——课堂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将大学生从“电子屏幕”和“网络世界”中“抢”回来。第二,高校可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加强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大赛等形式,强化全环境育人效能,增强大学生的现实学习和生活良好体验。第三,对于已经出现手机成瘾症状的大学生而言,可使用系统脱敏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户外拓展活动、体育锻炼干预等方法进行干预治疗。

2.2 降低大学生的无聊水平,干预其手机成瘾程度

本研究发现,高无聊水平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低无聊水平的大学生,大学生的无聊水平对手机成瘾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因此降低大学生的无聊水平,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其手机成瘾倾向。

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较高的无聊感,与他们生涯规划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生命意义感缺乏等有关。那么,高校就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大学生的无聊感从而降低手机成瘾倾向: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涯教育工作。大学时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已经基本确立,是进行个体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者要通过生涯教育课程、生涯探索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系统了解自我,知晓自己的兴趣(我喜欢干什么)、性格(我适合干什么)和能力(我能干什么),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思考当代青年的社会使命(需要我干什么),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且有活力。第二,加强专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制订适宜的政策,鼓励高校教育者投身专业教学,强化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鼓励教师优化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互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探究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带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增强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第三,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志愿者活动可以分为校内志愿者活动和校外志愿者活动。校内志愿者活动,是组织学生承担学校的公共服务任务或者引导学生主动为校内特殊需要者提供服务活动;校外志愿者活动,是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社会公众或者校外特殊需要者提供公益服务。通过参与校内或者校外志愿者活动,可以很好地起到扩展社会认知、开阔格局心胸、增加生命体验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2.3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降低其手机成瘾水平

自我概念清晰性包括三个维度,涉及个体对自我认知的明确性、对自我各方面认知的一致性和对自我认知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致性。本研究发现,高自我概念清晰性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自我概念清晰性低的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对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其手机成瘾。

一方面,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探索,提高其自我概念清晰性。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反思意识,掌握反思方法,从反思中认识自我;通过开设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各种促进自我认识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从专业心理服务中认识自我;使大学生掌握人际沟通技能、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与深度,从人际交往与反馈中认识自我,等等。

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积极扩展自我概念的内容,建构多重类别的自我概念结构,提升自我概念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容纳性,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日益复杂和丰富的社会环境要求[8]。以上提到的诸如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内外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降低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同时也可以起到扩展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的良好效果,值得大力推行。另外,阅读可以使人明智,写作可以使人思路清晰。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新一代大学生的整体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有所下降的。那么积极推行“书香校园”建设,引导大学生“读好书”“深读书”“勤动笔”“写好文”,不仅可以有效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降低其手机成瘾水平,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志愿者维度差异
志愿者
相似与差异
我是志愿者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