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进课堂:“双减”政策下家校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11 23:18邵静江苏省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教书育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减班级家长

邵静(江苏省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2021 年7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犹如投下一枚深水炸弹,迅速引发全民热议。新政策的出台使很多家长喜忧参半:喜的是再也不用奔波在无尽的补习班,再也不用被焦虑的大环境裹挟着消耗孩子的童年,再也不用在大环境中内卷了;忧的是家长自己的学历辅导不了孩子,身边没资源,如果切断培训班的“外力帮扶”,孩子的学业进步会不会受到影响?此时,全面深入开展家校合作,就成为为家长减忧,为学生减负的有效手段。

一、“双减”政策呼唤家校精准合作

“双减”政策对老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也非常迫切地想知道孩子在学校能学到多少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每学科的课程学习到了哪种水平?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重点?既然家长这么迫切地想知道孩子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真相”,不妨就让家长走进课堂来当“老师”,真切地感受一次执教者与学生面对面共处40 十分钟相互学习,让家长可以充分了解孩子真实的课堂表现和综合实力以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

二、协同育人理念下的“家长进课堂”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给学校指明了方向,“指南”中提出了“协同育人”理念,就是提倡加强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建立社会共育模式。把家庭、社会的优势发挥出来,一同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促使学校德育更上一层楼。家校的有机结合,能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统一方式方法,形成合力,积极促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家校联合的基础则是教师,其中班主任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更是重中之重。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影响孩子品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孩子吸收到的精髓,是伴随他一生的宝贵财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幸福快乐地成长,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愿景,想要完成此愿景必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做到合力,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难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不是唯一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学生教育的有力要素。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同时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缘关系,这是很好的教育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就事说理,以理动情,以情动人。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家长相比是经过专业训练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有计划、有系统,从而能更专业地培养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长,如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幸福成长。

“家长进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中让家长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举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名家长通过学校平台对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在学校教育中给多名学生渗透家庭教育。

(一)“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背景

以笔者任教班级为例,2019 年本班级是三年级一个重组班级,由于是新建学校,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周边学校的分流还有部分因为父母工作变动,孩子随父母一起就地入学,这样的班级组合是三年级开始,后期的管理和班集体建设也需要从零开始。开学一个月以后孩子的成绩远远没有二年级期末测评那么耀眼,于是家长开始焦虑,是不是因为新环境、新老师、新的学习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孩子成绩明显退步?其实有经验的老师不难发现,如果孩子在一年级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二年级时学习就相对比较轻松,然而三年级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容易,孩子会有很大的变化,这是正常的表现。另外还增设了新的学习型学科——英语,学习内容有所增多,语文课上开始练习写钢笔字,数学上增加了多种解决问题的题型,对于一个刚入三年级还没有完全胜任学习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笔者任职班主任工作已有十余年,同时也是一名家长。虽然笔者班是一个重组班级,和其他班级的班主任相比因为笔者角色的特殊性比较快地被家长认可和接受。开学一个月以后陆续有多位家长联系笔者想知道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希望老师能单独拍一些孩子上课的视频和照片。在和家长的聊天中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家长是周边大学的老师(因为本校地处大学城的中心位置),有的是自己创业,有的是高层次引进人才,还有企业高管等等对孩子的学习相当重视,希望能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举一动。笔者转念一想既然家长们这么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请家长真实地参与到孩子的日常学习,请家长进入班集体给学生“上课”,这样家长又了解了孩子的情况,也给孩子们的学校学习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后期通过翻阅书籍,浏览网页等途径学习得知“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在幼儿园比较多。小学生的教育也还没有完全脱离父母,父母也没能做到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绝对放心,陪伴教育依然可以从幼儿园延续到小学。于是笔者就开始多方面搜集相关资料,征求学校领导和家长的意见并得到全面的支持。

(二)“家长进课堂”的整体流程

“家长进课堂”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认可并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意见,在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后决定首先需要成立班级第一届家委会,其次再商讨和确定本学期的“家长进课堂”内容以及后续的安排。

1.首届家委会的组建

对于一个重组的新班级来说成立第一届家委会还不是很顺利,因为有的家长曾经是家委会成员想参加又因为是重组班级,整体情况不了解处于观望状态;有的家长认为是一所新建学校,不知道家委会工作怎么开展也在观望;有的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有的家长有时间但自认为没有特长也不想参加等等情况比较多。组建家委会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家委会成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家长的需求,同时也便于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在组建家委会之前,笔者把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做了了解,接着班级近40 名学生按照三到六年级的时间要求每年有10 位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这样体现了公平公正,又能让每一位家长有参与的机会,当然这些都是本着自愿的原则,如果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参与主动放弃机会也没有关系。在三到六年级,4 年的时间里每位家长都有为班级孩子们服务的机会。当笔者再次按照如上要求把组建家委会的消息在班级群里发出之后,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度都很高,还有少部分家长仍处于观望状态。经过多方面的交流最终确定了第一届家委会成员和各自的岗位分工。

2.“家长进课堂”活动内容的商讨

在第一次家委会会议上笔者把“家长进课堂”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了沟通,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并且建议家委会成员应首先“进课堂”,给其他家长做示范。

于是就有了第一位空军叔叔“进课堂”,讲解有关飞机的知识和空间作战的要求,当这位空军叔叔一身军装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眼球。课后很多同学围着这位空军叔叔拍照,从小立志保家卫国的伟大梦想就此点燃,对航空知识感兴趣的孩子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第二位“进课堂”的家长是药物研究人员,他主要讲解了常用药物的成份以及药物的实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个个都想动手进行实验,他本人平时还特别注重长跑,计划带孩子们一起参加“马拉松”;第三位是中国药科大学的博士阿姨讲解了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带领孩子们探究显微镜下微生物;第四位是画家阿姨;第五位是警察叔叔;第六位是船长叔叔等等。这些家长走进课堂讲解的知识都相对比较专业也是课堂内暂时学不到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特别感兴趣,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特别期待这样的课堂,课堂内外互通有无,徜徉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中。

(三)“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实效

经过几期“家长进课堂”活动的实践,学生都非常喜欢叔叔阿姨的课堂,同时也非常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也能走进课堂当“老师”。几期活动以后反响非常好,《金陵晚报》上还有专门的报道,通过这样的“家长进课堂”活动,我们发现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给家长带来了挑战,真正让协同育人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中。

1.拉进距离,身心更加健康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不难发现,越是高层次的人才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越高,寄予孩子的期望值也高。但家长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给予孩子的有效陪伴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爸爸,往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角色是缺位的,丧偶式教育让孩子的成长不够完善。如班级中小明的爸爸是空军必须遵守部队的各项规定回家的次数很少,小明也只能在寒暑假时才能去见一见爸爸,一个10 岁的男孩看上去整天心事重重,班级中也没有好玩伴,妈妈听说“家长进课堂”这一活动,第一时间给爸爸报了名,爸爸在课堂上自信地解说着各种航空知识和飞机的性能,小明听得特别认真,下课悄悄地跟爸爸说:你真棒!等我长大后也要和你一样厉害!从那以后小明每天晚上都会和爸爸聊一聊航空的知识,渐渐地性格也开朗了,稚嫩的脸庞不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2.丰富学生视野,拓展课内外知识

学校教育完全依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仅局限于书本,由于时间关系拓展的内容也是有限的。然而家长课堂带来的是家长本专业的知识,讲解的是书本以外的知识,传授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道理。孩子的好奇心浓厚,此时人生目标还没有确立,需要有正能量的引导,而家庭教育中家长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成为孩子专业道路成长的引路人,为孩子解答专业知识,或许家长不经意的讲授就给孩子埋下了理想的种子从而生根发芽,多年以后还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3.家校深度合作,共谋孩子深度发展

家委会是一个非正式的组织,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活动中,家长和班主任老师更加深入地沟通,便于班集体更好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记得学校第一届师生趣味田径运动会,全校征集会徽,笔者就此通知转达给家委会,有一位画家妈妈说孩子的爸爸是设计师可以尝试一下。因为会徽设计需要有新意,更要有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念并且还要融合学校多重校园文化元素,最终,我们班家长设计的会徽被学校采纳一直沿用至今,同时孩子获得了会徽征集的优胜奖。在“我的‘橙’长故事——十岁成长仪式”中,这位爸爸还为班级专门定制独特Logo的文化衫,孩子们穿在身上甜在心里,至今一直都珍藏着。

三、“家长进课堂”活动的思考

(一)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家长进课堂”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牵动着每个家庭的重心,每位家长都愿意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以及孩子的各方面变化,但是因为工作忙或者没有特长等原因没有参与到“家长进课堂”的课堂中来。作为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更要关注每位学生成长背后的故事,尽可能地寻求机会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成长中。没有特长的家长可以安排他们讲一讲自己成长中的励志故事,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孩子更能领悟其中的内涵,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每位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家长进课堂”知识需要常换常新

一个班级的孩子从三年级升入六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以及对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家长进课堂”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年不能仅停留在相同的内容上。应结合学校的活动以及班级的活动安排,时事政治等等,与时俱进地培养孩子从小对新知识的渴求度,增强学生对全方面知识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缩短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距离,家校合作、家班合作就是为了更好地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学生更好更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双减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