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娘协会”,姐妹们的温暖娘家

2023-09-11 02:25田祥玉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丰台区圆圆手工艺

田祥玉

有一群聪慧能干的巧娘,不仅通过做手工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还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实现了自我成长和家庭幸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娘家人的帮忙……

姐妹们的娘家在这里

在北京市园博园内,有一个宽敞明亮的手工艺作品展示和售卖大厅—“巧娘工作室”。从经典的中国结编织、兔爷彩绘、流沙笺团扇制作等传统非遗手工展示,到时下流行的绢花汉服饰品、手工皂制作,这里都应有尽有。“咱们丰台区‘巧娘协会有两个对外开放的展室,除了这里,在花卉大观园还有一个。”

7月的一个周末,刘妍一边做着玲珑枕,一边向记者绘声绘色地介绍。刘妍是“巧娘工作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口中的“巧娘协会”,是北京市丰台区妇联下属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的一个部门,也是很多丰台姐妹的娘家。

2020年2月,丰台区巧娘协会会长赵淑荣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正是刘妍。从网上得知区妇联有个“巧娘协会”,对手工感兴趣或有一技在身的女性都可以免费加入,她迫不及待地给赵会长打去了电话。“我想跟您见面,让您看看我的手工艺作品,听听我的故事。”

结束居家办公后回单位上班第一天,赵淑荣就邀请刘妍来“巧娘协会”办公室看看。刘妍拿着自己亲手缝制的玲珑枕去了。玲珑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妍是传承人之一,她做的玲珑枕非常精美,赵淑荣看了都叹为观止。

刘妍是吉林人,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工作并嫁到了丰台区。40岁那年,因为夫妻性格不合,刘妍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女儿上高中时,刘妍被诊断为乳腺癌,手术切除了右乳,右手再也无法抬起来了。领了残疾证,丢了工作,她靠在家做玲珑枕、百家衣维持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女儿还在上大学,前夫多年来都拒付赡养费,刘妍希望加入协会,因为她在网上看到“巧娘协会”园博园工作室需要一名工作人员,月收入不到2000元,但这笔钱至少能解决母女俩的基本生活。刘妍说她可以随时去上班。

“离婚后,我一直觉得自己像浮萍,没有依靠。直到我加入‘巧娘协会,终于有了随时可以回的娘家!”生活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刘妍也会跟赵淑荣倾诉。

“巧娘協会”的成员,一部分是像刘妍这样毛遂自荐的,一部分是早期会员介绍的,还有少部分教师级别会员,则是赵淑荣亲自上门请过来的。从河北嫁到北京的陈玉梅,出身剪纸世家,赵淑荣“三顾茅庐”,说服她加入协会;毛猴非遗传承人林爱幸是一名普通农妇,从小就喜欢手工毛猴制作,被赵淑荣挖到“巧娘协会”后,林爱幸的作品有了更多展示机会。她逢人就说:“毛猴是我最成功的作品,但我自己则是赵会长最得意的作品。”

为“巧娘”赋能

丰台区“巧娘协会”的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心慧编织社”,当时的成员都是丰台区妇联内部工作人员。2013年7月,在北京手工艺发展促进会和丰台区妇联的指导和帮助下,丰台区“巧娘协会”正式成立,当时归属妇联发展部。2017年,“巧娘协会”归属到新成立的丰台区妇女儿童社会发展中心(妇联下属事业单位)。

赵淑荣在丰台区妇联工作多年,曾是“心慧编织社”的成员,“巧娘协会”成立后任会长,几年前退休后又被返聘继续管理协会。“我退休时,领导说服我再干几年,因为我和大多数巧娘都处成了姐妹,对协会有割舍不了的感情。”

协会成立的初衷就是让姐妹们通过自己的手工就业,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至少足不出户就能在家挣钱。“以前,我过的都是手心向上的日子,连买包盐都得向老公要钱。他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觉得自己特没出息。”46岁的胡悦说。她3年前加入“巧娘协会”,靠做手工艺品、参加协会的各种活动,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笔钱不多,但一家5口的菜钱够了。”她经济独立后,原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儿,现在每天下班后都会帮忙做饭,婆婆也主动帮胡悦做手工。“所以我特别感谢‘巧娘协会,不仅让我挣了钱,还提升了我的自信和家庭地位。”

大部分巧娘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但也有少部分女性并不缺钱。李圆圆原本在超市上班,3年前家里拆迁,分了好几套房子和上千万元拆迁款。丈夫创业开公司,李圆圆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她就开始跟丈夫吵架。李圆圆认定“男人有钱就变坏”,总觉得丈夫在外面有人,丈夫气急之下提出离婚。

就在这时,朋友引荐她加入“巧娘协会”。李圆圆上职高时学过服装设计,但毕业后没有找到对口工作,结婚后忙于生计更是没空发展自己的爱好。加入协会后,她重拾昔日所爱,积极参加“巧娘协会”的培训课程,去市场购买布料,回到家就钻进房间画图、裁剪和踩缝纫机,也不整天盯着丈夫了,夫妻感情渐渐好了起来。一天,丈夫突然对李圆圆说:“你给我做的衬衫特别合身,同事都说很衬我的气质。媳妇儿,要不我给你开一个工作室吧!”李圆圆感动又幸福,她说先在“巧娘协会”锻炼几年,作品被更多人认可了,就开个人服装设计工作室。

满满正能量

当然,“巧娘协会”的作用,可不仅仅是让女性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婚姻和家庭更和谐美满。

2022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协会组织多名巧娘为丰台区各委办局开展了多肉微景观、手工皮艺包、双孔耳枕、茶算盘等8门课程,积极引导巧娘多渠道创业就业;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之际,开展以“魅力冬奥 筑梦同行”为主题的非遗文化讲堂进校园系列活动。巧娘周洁带领100名巧娘老师走进校园,与师生一起宣传冬奥知识,以制作“非遗”冬奥吉祥物的方式共庆新年;9月,部分巧娘还参加了中国国际时装周“天才妈妈”作品展。“在电视上看到我参加‘国际时装周,我们家族群都炸锅了!我老公逢人就说他娶我是高攀!这可是‘巧娘协会给我的运气!”李圆圆说。

作为老北京兔爷、泥塑脸谱传承人的巧娘林爱幸,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到了极致。2012年至2015年,她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为留学生讲授脸谱、兔爷手工艺制作,光课时费就月入近万元;剪纸非遗传承人陈玉梅除了剪纸,还承揽刺绣、扎染、靠垫、口金包等多种手工艺课程。除在街道社区授课以外,陈玉梅还受聘于丰台五小,仅2020年疫情期间的课费收入就有3万多元;内壁画非遗传承人谢珊珊,曾把课堂搬进女子监狱;擅长布艺、中国结的孙格丽,则受聘于老干部局、教委老龄办、太平桥街道办事处等;巧娘鲍碧茹的绳结、布艺手工艺课很受丰台老年大学欢迎,每月课时费也有1200元。年轻一代的巧娘周洁、张彦、周扬,目前活跃在海淀区中小学和朝阳社区等,仅2023年上半年,课时费收入就均达到了6万元……

目前,丰台区“巧娘协会”共有141名会员,10个市级巧娘工作室和5个区级巧娘工作室。截至2022年年底,15个巧娘工作室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承接社会、企事业工会及学校等手工技艺传承线上线下培训326期,13445人参加,其中18期培训对象为残疾人(共550人),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受益学生达16500人次,带动290名巧娘弹性就业。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手工文化的大环境下,要让因一双巧手而得名的丰台巧娘也能走上讲台,以老师的身份传授手艺,收获社会对手艺人的崇高礼遇和尊重,也收获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自当全力以赴,努力拼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赵淑荣说。

(因涉及隐私,文中刘妍、李圆圆为化名,感谢北京市丰台区妇联、“巧娘协会”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丰台区圆圆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爱帮忙的圆圆
丰台区各级工会为防疫一线送上“娘家人”慰问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丰台区超声质控调研分析
圆圆和胖胖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手工艺·温州发绣
汤圆圆又圆
走近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