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g小调叙事曲》为例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2023-09-12 12:16翟东宁
艺术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叙事曲肖邦波兰

□翟东宁

波兰的钢琴家弗雷德列克·肖邦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为钢琴而作。肖邦的音乐大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所涉及的体裁风格广泛,他一生的钢琴作品中真实记载了自己心系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也借助自己的作品诉说了个人悲欢离合的经历与波折。本文通过分析其作品来了解肖邦音乐中英雄气概与浪漫诗意的结合,并对演奏方法及特点进行了总结。

一、肖邦的创作背景

波兰的天才音乐家弗雷德列克·肖邦19 岁时已在钢琴演奏与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 岁以后在法国巴黎的生活期间,因从小受到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更是创作了大量体现民族气节与爱国思乡的经典作品。他在巴黎这个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结识了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其中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和柏辽兹等,并在27 岁时认识了相伴自己9 年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乔治·桑的陪伴和关爱进一步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热情,焕发了这位天才作曲家的才华,所以肖邦最优秀的作品大部分都写作于这个时期。在两人关系破裂之后,肖邦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再加上自己的祖国正处于被异族奴役之中,他身心都受到了打击。1949 年,肖邦在极度悲观的情绪和肺结核病痛的折磨下去逝,结束了他闪耀且短暂的一生。

肖邦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给世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所写的钢琴作品数量多达两百多首,其体裁也涉猎广泛,无人能及。既有充满戏剧色彩和史诗般气魄的叙事曲和谐谑曲,又有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浪漫气息的夜曲和船歌,还有表现民族气概与性格的波罗乃兹和玛祖卡,以及练习曲、前奏曲、奏鸣曲、协奏曲等。肖邦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他的创作大多表现出了青年时期的明朗与快乐,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抒情浪漫和诗人气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蓬勃的力量。音乐风格多为纤巧细腻,华丽辉煌,还带有波兰民间音乐的明显特征,此时的音乐中还未出现矛盾、冲突的表现手法。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波兰民歌主题幻想曲OP13》《bE 大调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以及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等。1830 年,肖邦离开祖国后,得知了华沙沦陷的消息,这悲剧使得青年作曲家在创作上突然产生了转变,悲剧性因素和深刻的思想开始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显现。从肖邦的创作早期发展为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有《革命练习曲》《g 小调叙事曲》《b 小调谐谑曲》等,在作品中明显能感受到悲愤抵抗的激烈情绪。此后,肖邦的创作正式进入了思想与艺术上真正成熟的中期,他将所创作的所有体裁作品都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并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肖邦练习曲OP25》《奏鸣曲OP35》《前奏曲OP28》等,可以说,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将钢琴作品各种题材拓展到了顶峰。直到1840 年,肖邦进入了创作晚期,在经历了祖国沦陷和与女作家乔治·桑的感情破裂后,作曲家身心都疲惫不堪,这在音乐的创作风格上也有所流露。在作品中,他明显减少了装饰性因素,旋律显得更质朴,和声运用也更加新颖丰富,创作中多有英雄性、史诗性的激情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船歌OP60》《幻想波兰舞曲OP61》《叙事曲OP47、52》等。

二、《g小调叙事曲》的艺术形式

肖邦是叙事曲这一体裁的首创者,他一共写了四首叙事曲,作品的形式不仅规模宏大还具有壮丽的交响性发展,作曲家在这可以自由发展的曲式中展现了史诗般的场景,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第一首《g 小调叙事曲》(作品23)是早期创作的作品,它与19 世纪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的爱国主义叙事长诗密切相关。作曲家谱写本曲时在不受传统束缚、创作无边框限制的情形下,利用长诗的魅力并结合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多种形式的交融,用大胆的写作手法表现了自己最炙热的感情。舒曼提到过这首叙事曲是他最喜欢的一首,音乐不仅令人振奋还具有独创性。

这首叙事曲缓慢的引子开场就像讲故事般将听众带入主题,让人浮想联翩。在作品中,主题不仅富有舞蹈性,还结合了叙事、抒情和戏剧的表现手法,以一种庄严且伤感的语汇讲述着苦难的历史,感叹时间的流逝。随着音乐发展,我们还能找到内容中作曲家对祖国的思念以及对以往的追忆等线索,但最激烈的戏剧性发展不是在中间部而是在结尾,肖邦运用由抒情转为戏剧发展的创作技巧,将悲剧性的高潮完美呈现,使整部作品的前后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希望是这首作品的动机,热情与悲情交集,英雄性与悲剧性在音乐中碰撞,成为鼓舞波兰民族反抗斗争的精神力量。肖邦在叙事曲这一形式上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利用钢琴的音域优势充分表达了音乐内容的戏剧性和故事性。作品充满民族性,旋律动听优美,演奏技巧复杂且多变,既有亲切婉转、柔情诗意的部分,也有激烈澎湃、坚毅刚劲的呈现。在“自由速度”这一肖邦式的写作手法中,他把每一个乐段每一个乐句都展现得韵味十足又充满魅力。而他在表现冲动极端的情感时,又会有自己的含蓄与克制,这使他的音乐总会保持着平衡感与分寸感。肖邦的音乐风格是独特又唯一的,人们从不会把他的风格和别的作曲家相混淆,他与生俱来的高贵感与诗人气质,和在经历了祖国沦亡后产生出的忧郁与孤独,这一切复杂矛盾的情绪都表现在他的音乐之中。

通过对第一首肖邦叙事曲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非常善于把控音响色彩和创造浪漫主义的音乐语汇,他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远远领先于那个时代的音乐体系。他所运用的和声如无数细流般交汇转折,并在钢琴上如实地传递出他的思想,而他在音乐构思的时候还能不断发掘钢琴的潜能,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他在钢琴上模仿其他乐器或声乐的音效,这种钢琴音乐创作上的革新与突破已远超钢琴音乐本身的范围。

三、《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特点

肖邦的弹奏触键技巧非常精湛,他对音乐中的音色控制、旋律发展、踏板运用等都掌握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对弹奏弱音的控制更是游刃有余。他在处理音乐细节和表达音乐神韵上已是炉火纯青,他的音乐创作超前但又蕴含着内在的典雅之美。他是继莫扎特之后又一位追求高尚趣味的演奏家,李斯特在听了肖邦的演奏后也大为感叹其钢琴声效的无穷变化以及在钢琴上可以表达无限情感的巨大潜能。

那么肖邦的第一首钢琴叙事曲(作品23)在弹奏中自然也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及音乐表现。音乐的开头庄严且缓慢,所以触键要深厚,要注意乐句连线所要表现的气息感,弹奏不能着急,休止处不要拖拉,情绪上要有延伸感,以表达作曲家对现实无能为力的叹息。进入主题后,右手出现了两个声部,高声部作为主题旋律声部,要与伴奏声部形成对比,弹奏出层次感。肖邦在作曲方面从不忽略织体的安排,甚至会用到复调思维,他作品中对声部的写作细致又独到,使得音乐旋律十分迷人。之后,随着高声部“诉说者”的讲述,以小调悲伤情绪的特质展开,弹奏中节奏不必太过刻板,可根据音乐理解在气息上做一些自由的处理。特别是在肖邦经常用到的长篇装饰性小音符的弹奏上,要以华丽为基础呈现出有形状的线条。七和弦出现后,情绪越来越激动,速度可以逐渐加快,以凸显不协和的和声因素。到了恢复原速的乐段要注意和声的变化,因为每一组和声都不一样,所以踏板一定要换干净。在音乐的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强弱的对比,经过句一定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为进入下一段做好准备。来到歌唱性抒情乐段后,要注意此时的音乐氛围,音色要柔和有延展性。经过铺垫乐句的层层渐强,节奏变得越来越紧张,音乐来到了展开部。此处作曲家运用了很多快速的八度技巧,在弹奏中一定要注意音准,注意大句子的发展与完整性,在很多的渐强递增中注意手指尖的稳定性,要把音弹扎实弹饱满。随后,在展开部延伸出一个新的音乐主题成为插部,这段的音乐效果是活泼灵动的。这里右手的旋律具有即兴幻想性,触键要轻盈有颗粒感,而左手的二连音要把落滚的奏法处理好,踏板也一定要配合合适的时机踩换干净,这样才能弹奏出所要求的音效。发展到再现部后,旋律与之前的主题旋律相比要更加有力量,更加激进,要将音乐推向一个高潮。接下来,爵士乐式的节奏是一个比较难的技术点,这里需要弹奏者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具有一定的弹奏基本功。到了尾声部分,大量的快速音阶犹如狂风暴雨般袭来,在保证音准的同时还要做到干净。曲终时的三个fff 中音乐充满了爆发力,以气势十足的八度音为本曲画上了荡气回肠的句号,这里仿佛是肖邦用生命的力量在呐喊,强烈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愿望。

四、肖邦创作的风格特征

肖邦作为19 世纪最富独创性的音乐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钢琴创作,这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音乐创作紧紧关联着波兰民族民间艺术与波兰人民的生活,作品中透露着作曲家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他的创作手法新颖,形式多变,情感丰厚,是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他的和声语言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不仅是波兰的民间音乐,意大利的歌剧、胡梅尔的音乐风格以及美声的唱法这些都对肖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他对歌剧的旋律十分痴迷,会在创作中将相关因素直接在钢琴上表现出来,不仅是声乐,对于其他器乐的声效再现,肖邦也能表现得非常完美。他很善于利用钢琴本身的发声特点,在创作中又有独特的构思,他的音乐旋律虽然也是宽广优美的,但已突破了传统的移植写作手法。肖邦很喜欢运用大量的半音,这也打破了古典乐派固定的自然音调性体系,他的音乐中增六、属七、减七、属九和弦源源不断,大大增加了和声色彩的功能性。他用大量半音对音乐旋律进行装饰性的处理,使得音乐线条华丽柔顺、精妙绝伦,也使整首作品的音乐氛围更具表现力。而在伴奏音型的处理上,肖邦喜欢利用分解和弦来增加音程的空间感,拉宽音域和变化和声以增加色彩性。

肖邦的音乐创作不仅在于华丽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变化无穷的和声所产生的情绪变化。就像他性格“内向”的夜曲,高雅忧郁却不失内涵,作品中有表现孤独伤感的一面,也有明亮温暖的一面,甚至还有激烈的情绪表达,作曲家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思想和意境。在创新体裁上,肖邦对前奏曲这一长时间无人问津的创作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他在调性上沿袭了巴赫平均律的做法,根据关系大小调和五度循环来创作,每一首小品都是相互独立并具有自己个性的,这些形式短小的作品在内容上其实是作曲家的抒情自白。而他的练习曲就是前奏曲的姊妹篇,它们既有具体的技术课题又有明确的艺术形象。肖邦在创作时根据人们手指不同长短这一特性,结合钢琴黑白键的长短宽窄特点,编写了可让强弱手指发挥其所长的练习。而肖邦的波罗乃兹和玛祖卡则源于波兰的民族民间舞,它们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格,前者宏伟辉煌,充满英雄气概,后者诗意抒情,具有民族气息。肖邦的谐谑曲更是做出了创新之举,他将作品的形式从奏鸣曲式中独立出来并将其扩充,音乐内容也不只是表现幽默与诙谐,而是以气势恢宏的篇幅来刻画深刻的情感,令其充满激情与戏剧性。大型作品叙事曲这一体裁则源于民间文学与诗歌,作曲家在这种创新的形式中展现了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场面,抒发了自己深切的爱国之情。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创造精神不仅表现在他的音乐内容中,还表现在他的演奏风格上,他的创作堪称钢琴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肖邦每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作品都别致细腻,内涵丰富,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被传颂至今且经久不衰,这就说明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民族魂。肖邦的音乐创作不仅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还反映出了他的内心愿望和高贵品质,他一生的创作都致力于激励祖国人民革命斗争,音乐中充满了对波兰的热爱。肖邦的钢琴作品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巅峰之作,他为19 世纪的钢琴艺术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他的作品也永远地留给了世人。

猜你喜欢
叙事曲肖邦波兰
在此消彼长中幸存的波兰
“钢琴诗人”肖邦
进军波兰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肖邦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性依存叙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