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叙事的形态、意义与价值

2023-09-12 12:16宋子扬
艺术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媒介情境信息

□宋子扬

微叙事已经日益成为当下“故事”传播的重要形式,它的表达满足了现代人对信息、娱乐的需求。微叙事依据特定表达模式,结合诸多媒介特质,面向预设对象,预设情境的叙事形式,提高了文化传播效率,提升了文化形象,激发了文化活力,对转变传统文化传播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传播以及媒体传播方式与途径的衍生与拓展,信息接收方式呈现多模态、多元化和普适性,当下的社会传播网络能够囊括多样化的文化和信息,各种资源相互融合,观念共生。在以影像消费为主的媒介环境下,“微”化的叙事思维、故事性表达以及戏剧化情节,有益于消弭受众因地域乃至国别带来的认知差,收获较好的传播效果。

一、共情、碎片、穿越:微叙事的形态

微叙事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达成的故事描述或意义表达,它对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产生很大影响。“微”一方面指人们非正式交流所需的写作风格,另一方面指人们所写的信息变短了。当前,我们处于一个读图的时代,视觉文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同时,传统阅读方式强调的“深度注意力”已逐渐被各种“微阅读”取代,“读图时代”具有典型的微叙事特征。相较于整体、全面、纵览全局的宏大叙事,微叙事保持了独特的视角。由微博、微信、微视频引领的微叙事潮流,呈现了具体的、局部的问题特征,它正在改变受众在交流过程中的媒介方式与使用习惯。例如,在微信交互的过程中,一个符号、一个表情的共时性呈现,已经完成了生动的、直观的意向性故事叙述。应该说,信息时代下对传统叙事方式的挑战正是来自知识、媒介以及认知的系统性转向,信息的传递由单极转向多极,由宏大转向细微,由具象转向抽象,由规制转向自由。微叙事已经日益成为当下“故事”传播的重要形式。意义的显现会受到与特定情境相关的导向性影响,所以会通过媒介强调事件的叙事方式,抓住对方瞬间的注意力,产生情节化的“故事”。任何叙事都是建立在用一种或多种媒介叙述某个事件的基础上,并以显性的表现以及隐性的意义追寻一个理想的世界,从而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故事与情感。根据新的媒介形式,微叙事方式因其短小、表意、碎片、穿越性在数字化背景下有特殊的渗透意味。它是“位于社会与技术之间的界面”,是技术发展与各种社会需求共同的结果。格罗伊斯认为,在今天,数字化媒介已然成为一种新的信仰,新兴媒介快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且几乎渗透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

不同于宏大叙事的总体性,微叙事从经验出发,立足于具体的现象和个性化的视角。微叙事从具体细微的角度入手,用微观的视野构建一种叙事语境。从叙事形态、叙事传播和叙事时空三个方面看,微叙事具有碎片化、可分身、穿越性特征。

“碎片化”的特征在于快速传达信息内容,也快速被新的信息覆盖和替代,瞬即产生,又瞬即消失。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媒介的叙事特征,形式上体现为只言片语、表情符号、图片视频、评论链接、实时字幕等随意性特征,表达上呈现碎片化的形态,不受文体的束缚和层次的限制。事实上,网络媒介叙事的碎片是通过随意点击“链接”而串联在一起的,碎片之间是一系列偶然的组合。网络平台的转发和分享构筑了多维度的叙事情节,同时拓展了叙事内容。叙事意义虽然被分散化、碎片化,但价值依然存在。在微叙事的传播过程中,转发和分享功能本身就极具功用性,让不同的人群相互熟悉,让不同时空的人群随时随地地“穿越”,让碎片化的信息唾手可得,使一对多的发散式信息传播达到感受上的共情。

美国学者塞姆尔·查特曼认为,任一叙事文本都包含“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故事是线性历史结构,而话语指故事是如何被叙事的,因此,微叙事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穿越特征。从时间穿越特征看,微叙事故事时间先于或滞后于话语时间。从空间穿越特征看,网络平台下的微博、微信等具有的分享和转发功能,使故事叙事者与接受者无须同时在场,使微叙事空间呈现“穿越”特性。在穿越的特征下,经由微叙事产生的信息不同程度地趋向于娱乐状态,在叙事方式上追逐视觉与心情的愉悦,由此构成信息的实时性与高效性。

二、媒介方式的改变:微叙事的意义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做出预言,真正有意义的信息不是媒介上承载的内容,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本身。当媒介改变了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会随之而变。数字时代的来临和网络媒介的兴起,快速缩短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空距离,信息传输不再经由二次整合后传递给受众群体,自媒体、智能设备、手机屏幕几乎可以实时传递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既可以是生活见闻,也可以是事件观点。“叙事和语言是各种社会共有的两个主要文化过程:它们像生活本身一样,是一种存在”。人们在沟通过程中更乐于接受复杂思维后对感知、想象、领悟、意志、情感等因素的心理表达,以唤起对感知的共鸣和理解,从而达成对事件、情绪的普遍性体会。随着信息时代的诸多变化,微叙事日益成为主导日常生活叙事及其人际沟通的新兴讯息传达范式。普林斯认为:“人类的一切交流皆可被视为故事,人类的一切交流都基于叙事。”这种基于点对点、点对面、点对多维的交流交互模式,经由“故事”性过程,形成以微表达为代表的叙事形态。一方面,叙事本身传递的是信息涵盖的故事内容;另一方面,在传达的即时互动中,基于文化背景的理解、情感、维度、感知而产生新的“故事”。事情既发生在故事里,也发展在故事外,由此产生的交叠正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写照。在新的网络信息背景下,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微化的事物在不同领域呈现阶段性特征,这是信息生产和接纳的有效路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形成新的文化形态,人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在这种状态下改变。社会交流、信息传播、人际交往也因此而改变。

如今,微叙事几乎渗透在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导致知识媒介及其内在机制的更替和变化,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微叙事不再局限于文字、话语或论述,而是声音、影像乃至触觉的叙事。动态化地描述、建构有鲜明特征的、易于被受众理解和接受的叙事世界,在接受过程中以互动性与戏剧性体验方式促成文化体验的“故事”特性,意味着表现话语向叙事话语的转向,大叙事向微叙事的迁移。

复杂多样的媒介已经成为文化情境创设的重要形式。文化情境的开发重在通过多种媒介,用语言、文字、图像、视听、虚拟手段等获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全方位的“体验”,创造氛围、情景。从认知方式上说,当代社会日益青睐这种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模式。这意味在现代媒介传播的背景下,微叙事可以成为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维度,并依据特定表述模式,结合诸多媒介特质,以面向预设对象、预设情境的微叙事形式,提高文化传播效率,提升文化形象,激发文化活力,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路径。

三、文化情境的在场:微叙事的价值

文化情境的在场首先是对微叙事形式的理解,然后捕获地域的、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情感的内涵与特色,从而将主体代入具体的叙事情境中。20 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提出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在场”,指通过模拟手段将不在场的“现实”展现出来,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发生的现场。这一概念不断发展与演变,并逐渐被用到其他领域。VR/AR 的开发是有现实意义的技术性虚拟在场。VR 体验关注受众在虚拟实境的现场进入与心理沉浸,从而实现身体性在场的真实感受,体现虚拟与现实的真实性错觉。媒介革命打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挑战了传统文本的叙事方式。因为不同类型的媒介更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形成“在场”的事实。跨媒介叙事为文化情境的“在场”构建提供了直观有效的现场还原。这种虚拟“在场”的直观叙事方式不仅以图像这种最具在场效果的符号强调时间和空间的直接性、即时性、即地性,还将不可见的、形而上的隐性意义还原为可见的、经验的瞬间情境感受。梅洛·庞蒂认为:“自然和直接手段的知觉器官进行表意,就效果而言,视听、图像符号透过叙事方式的串接试图展示和物体一样令人信服……向我们的感官呈现不容置疑的景象。”这意味着多种媒介的叙事使受众可以快速接受情境体验。毕竟语言叙事是一种“不在场”的符号行为,视像叙事则是一种“在场”的言说。略有不同的是,基于跨媒体叙事的策略体现在对微叙事的认识和理解中。“较之互文性,跨媒介性研究开启了一个更广泛的媒介技术和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不仅关注传统的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还关注对数字文学、表演艺术等非传统艺术形式的理论考查,因而适用于大量涉及多种媒介的文化现象。”

文化情境构建的在场性,一是表现为直接、即时即地的表意行为,二是表现为如在目前、如临其境的表意效果。透过它可以把观者引向不在场和虚构的现实,这是一个在情感上沉浸其中的世界,我们只是意识到它的存在。在网络信息的语境下,微叙事借由穿越、分身、共享等方式,把虚拟的历史情境与现实景象相互切换,相互渗透。从这个意义看,虚拟“在场”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羁绊,展现了一种基于虚拟体验的“故事”情境,它将各种时间维度的理解汇聚成对各种可能性的解读。与此同时,受众依据自我认知完成事件的意向补充和重构,完成对事件意义的描述,形成事件在时空过程中的虚拟模仿。这种感知既可能是视觉的,也可能是听觉的,它有赖于形成判断的“在场”意义的叙事展现。

文化情境的核心是依据特定的文化情境,展示人的主观意志和虚拟创造。也就是说,人所置身的“情境”,往往来源于自己的日常体验和真实愿望,并以理想的状态构建和创造生命的、人性的、情感的各种场景。从时间维度看,文化分为历史传统和共时环境两方面;从空间维度看,文化可分为现场情境和社会文化两部分。换言之,文化情境一方面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现象中,与社会心理互动积聚了共同目标意识;另一方面,文化情境经由日常生活经验与自我心理互动展现了个性实践行为。因此,我们应扩展叙事的传播功能,运用丰富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传承,有意识地利用和开发人文资源,开发具有历史情境的故事,运用新思想、新材料对原始素材在方式与内容上做出新的解释和创造,转变传统文化传播思路。

新的媒介方式、数字技术加速了文化空间的运动,扬弃了那种层级分明、秩序森严的传统话语体系,代之以一种更具“微”“新”气质的文化风格。“微叙事”推动了文化情境新模式与新方法的构筑,创造虚实共生、宏大与 “微”“小”并存、学术与通俗互补、严肃与娱乐互适的模式。“微”模态方式快速地融入生活,满足了现代人对信息、娱乐的需求,日益成为提升受众媒介使用率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媒介情境信息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订阅信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