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的主题策划与功能延伸探析

2023-09-12 21:36齐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策划学术期刊社交

齐芳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编辑部,北京 100000)

全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的主题策划和功能延伸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学术期刊不断地进行媒介转化,纸质出版逐渐转向数字出版,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工具向拥有丰富数据和用户黏性的知识服务平台方向拓展,推进不同领域的学者集聚,进行开放式合作,共同加速学术融合和创新,推动学术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最终要实现学术期刊的集群化、专业化和数字化等更深层次的发展形态[1]。

1 全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的演进逻辑

1.1 数字化转型

1.1.1 数字化技术优化学术期刊出版流程

全流程数字化出版和传播是网络时代发展科技期刊的基本要求[2]。学术期刊可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文章进行分类、存储、检索等管理。数字化管理可以优化编辑和发表流程,缩短稿件处理周期、减少重复劳作和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期刊对稿件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学术期刊的可信度和可用性。数字化技术可以在编辑和印刷流程中加强审校和排版,自动化功能可以在纠正字体误差和拼写错误时执行大量工作,避免常见印刷错误。传统学术期刊只能以纸质形式出版,读者在检索和阅读时受多方面限制。而数字化期刊采用数字化技术,将期刊内容转换成电子版,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阅读,极大拓展了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学术期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出版,将纸质期刊转化为电子期刊,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文章;使用大数据等技术,改善版面设计、增强音视频资料,实现自动化出版;运用基于云计算的审稿系统,提升稿件审核、稿件筛选和稿件复审的准确性。

1.1.2 数字化管理推进学术期刊内容传播

学术传播业态从纸本时代向数网时代转换,即经由编辑出版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的网络化、发布平台的集成化、服务功能的多元化等模块的先后达成且不断升级迭代,直至一种全新的、完整的学术出版传播模式逐渐定型的整个过程[3]。数字化期刊平台可以使期刊内容在线展示和分享,提高期刊在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中的曝光度。通过社交媒体来宣传期刊内容,向读者提供期刊订阅和分享期刊内容链接,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期刊。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学术期刊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提高发表速度和读者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吸引更多读者阅读,促进学术期刊与学术社区的互动交流。以数据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数字内容,则已经是基于数字科技赋能的内容形态创造[4]。数字化管理期刊内容中的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形式,有助于期刊内容信息整合与互动传播。通过数字化期刊平台提供的多维度入口,读者可通过网页或App更加便捷地获取和浏览期刊中的文章;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进一步了解读者需求在读者订阅期刊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章推荐系统,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推送符合读者需求的文章;通过更新期刊内容,保持期刊内容的时效性及阅读价值,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学术动态。通过在线评论和博客等方式,提高期刊内容的交互性和互动性。

1.2 跨平台传播

1.2.1 了解不同平台特点,整合不同媒体资源

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的方式可以帮助其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术搜索引擎比如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等可以将期刊文章更好地展现在用户的搜索结果中;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可以通过粉丝传播快速扩大影响力;视频网站则可以通过制作科普短片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内容类型和传播特点,因此需要对不同平台进行了解,并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定制化的传播策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需要进行精准的用户定位,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增加互动性;在博客平台要注重内容的独特性和深度性,把握热点事件,以及相应的价值创造。学术期刊需要整合不同的媒体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以更好地传达知识和信息,并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例如,在合适的时机和平台上发布优秀论文和研究成果的视频讲解,吸引更多人阅读和关注。

1.2.2 重视用户互动,定制内容推送

跨平台传播的目标不仅是内容传播,还是用户互动,学术期刊需要重视用户的反馈和互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学术期刊需要关注用户的评论和意见,及时回应和互动,增加互动性。比如,举办问答活动、线上研讨会等,提高用户黏性和活跃度,加深读者与期刊之间的联系。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可以定制化地推送相关内容,提高用户的兴趣和满足度。定制内容推送,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移动应用程序中,学术期刊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兴趣推送相关的优秀论文和研究成果。内容推送还可以基于特定主题、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等关键词,确保推荐内容与用户兴趣相关。根据读者搜索记录和阅读行为等信息,也可为读者提供相关文章的个性化推荐。

1.3 数据化运营

1.3.1 积累读者数据,分析研究热点

学术期刊数据化运营,整合学术期刊内容,采用数字化方式呈现刊物,提供在线阅读、下载和订阅等服务。学术期刊可以借助数据化技术对读者行为、文章阅读和引用情况等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记录读者注册信息、浏览文章的点击量、下载量、收藏量、评论数、在线参与情况,并分析读者数据,辅助期刊了解读者需求,优化刊物内容,提高稿件质量;建立相应的算法,对读者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筛选出热门主题、关键词、领域等,为编辑和作者提供写作和编制指引。被引率高的文章往往在研究课题或研究内容方面具有前沿性,其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的是学科领域的热点及重点问题[5]。学术期刊可以针对相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分析当今学术界热点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沿;通过专家咨询、研究报告、行业调查等方式获取研究热点的信息和数据。

1.3.2 深化编读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数字阅读以新兴数字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为媒介,满足了及时性、便捷性、高效性的阅读需求,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行为[6]。学术期刊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并进行反馈,根据读者反馈和热度来优化期刊,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通过加强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的编读互动交流,引导读者为期刊内容分享评论、为学术期刊增加热度;也可以需要从读者需求入手,通过内容推送和动态互动深化编读互动,提高期刊内容的相关性和质量,吸引用户对期刊的关注和参与。提升用户体验是支持编读互动的前提,是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途径。提升用户体验需要深化编读互动,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和多元的阅读选择,营造数字学术交流氛围。

1.4 开放性获取

1.4.1 全媒体融合,全方位推广

作为一种基于知识共享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获取出版主要是通过改变后端订阅付费的模式,将付费转移到前端作者,并在遵循创作共享授权协议的条件下向全社会开放免费阅读[7]。开放获取为全媒体融合和全方位推广提供了空间。开放获取可以让更多读者免费获取期刊内容,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媒体融合是将期刊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上发布,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全方位推广则是通过不同的渠道宣传期刊,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并订阅期刊。通过开放获取,期刊内容被更多读者了解与分享,从而有效实现全媒体融合和全方位推广。

1.4.2 促进研究成果传播,提高学术交流效率

学术期刊内容开放性获取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关键性手段,为研究成果传播提供有效路径,使学术研究动态在相关研究领域快速传播。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内容可以让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学术研究中来,为学术交流提供支持,让科学研究更加开放透明,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热情,吸引更多人去关注、讨论和研究新的科学问题。

2 全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的主题策划

2.1 明确主题策划目的和内容

学术期刊主题策划意在新观念、新思维、新问题的发现,引导学者与读者共同关注某一领域[8]。学术期刊的主题策划需要明确策划目的和内容,明确学术期刊的定位,包括主题、学科方向和学术性质等。同时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兴趣,以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将主题策划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依据选题范围,组织多篇文章并统一安排顺序,这些文章往往是和主题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专题文章,除了正式的专题文章外,还可以添加前言、撰稿人介绍等栏目。

2.2 寻找或建立策划学者团队

主题策划需要依靠专业的学者团队,才能够保证论坛的学术性和深度。因此,学术期刊需要在主题策划时寻找或建立一个专业的学者团队,他们可以为期刊提供主题策划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主题策划的质量和学术性。通过会议、学术交流和主题活动等方式与专家、学者建立联系与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主题策划中,同时向参与主题策划的专家、学者约稿。

2.3 确定主题策划时间和形式

主题策划需要准确和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形式安排。主题论坛可以采取线下或线上形式,如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或网络讲座等,时间也需要充分考虑,尽可能避免与其他学术活动冲突,以便尽可能地吸引更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和参与。主题通常是以期刊的内容为依据,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确定的。时间方面,需要考虑到主题的时效性和在该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稿件征集和编辑的工作量。针对某一领域的热点问题或关键词发布征稿主题,鼓励作者撰写相关领域的文章。征稿主题形式灵活,适用于期刊长期且稳定的发展目标。

2.4 整合学术资源和各类支持

主题策划需要整合相关资源和各类支持,包括学术资源、推广资源和资金支持等,以确保论坛的顺利进行。此外,对于特别主题的策划,还需要征集适合的优秀文章进行刊载,增强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期刊可以联合该领域的优秀作者和机构,共同发起某一领域的专题研究或主题撰写活动;借助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宣传自身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向,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相关领域的期刊合作,共同办刊,以提高期刊的资源共享和互补,增加期刊的内容和宣传渠道;根据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规范,制定相应的学术标准和评估机制,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评价水平;组织或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如学术研讨会、研究生论坛等,以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5 主题策划评估反馈和总结

学术期刊在主题策划完成之后,通过对读者反馈及阅读、订阅增长等效果监测,对主题策划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为下一次的策划提供数据和经验。主题策划的最终结果需要考虑读者和期刊的数据反馈,通过读者和期刊数据反馈,整理出优缺点并进行下一步的策划。针对前一周期发表的稿件质量、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等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评估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收集并分析读者和作者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对期刊质量、内容、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改进期刊的发行和管理;及时总结和宣传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亮点,营造出持续的学术交流氛围。

3 全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的功能延伸

3.1 社交媒体推广,作者社区建设

数字出版已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出版形态,学术期刊的角色逐渐由出版者过渡为专业知识与服务提供者[9]。学术期刊需要明确自己的社交媒体推广目标,增加读者和作者群体,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传播学术成果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交媒体推广策略;深入了解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特征,考虑在哪些平台上宣传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品牌形象,制定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科学合理的引流和留存计划;按照制定的初步策略进行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发布自己的内容,整理和分析运营数据,总结运营中的亮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和优化社交媒体推广方案和策略。

学术期刊需要制定建设社区的目标,吸引更多的作者,培养更多的潜在优秀作者,提供优质的交流平台;确定社区的主题,围绕期刊发文主题、学科领域、热点问题、教研成果来展开交流;为社区提供充足的丰富学术资源,如在线学术讲座、智库资料、研究报告、学术文献等,以吸引和留住粉丝,培养学术兴趣、增进学术素养;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如线下学术沙龙、在线研讨会等,加深社区互动性,吸引优秀作者加入社区,激发作者活跃度。

社交媒体推广有助于增加学术期刊内容的流量和影响力,作者社区建设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内容的质量和创新性;社交媒体推广为学术期刊吸引更多的读者,作者社区建设为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资源支持;社交媒体推广扩大学术期刊覆盖范围,作者社区建设帮助学术期刊精准锁定目标读者。

3.2 数据信息分析,软件技术应用

学术期刊需要明确自己的数据信息分析目标,如了解读者和作者的兴趣和需求、分析投稿和审稿情况、评估论文和期刊的质量等,以便制定相应的数据信息分析策略;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工具,如网络日志软件、站点分析工具、阅读深度记录仪等,以便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如对读者和作者的地域分布、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进行分析,分析论文的引用次数、被下载次数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和作者群体及论文的质量等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数据信息分析策略和措施,根据论文的质量制定投稿条件,定期与读者、作者互动,加强学术期刊的宣传。

学术期刊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软件技术应用策略,记录本阶段期刊的运营情况,定期组织固定的复盘会,汇总数据特性和季度逆转情况,探索改进机会,扩大期刊的中长期影响。学术期刊的软件技术应用功能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深入了解读者、作者和论文的质量信息,确定相应的软件技术应用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推动学术界的发展。

学术期刊的数据信息分析功能可以探索学术研究领域的趋势、热点和前沿等重要信息,为学术期刊编辑提供参考,帮助读者和作者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方向。学术期刊的软件技术应用功能,优化和提升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大幅提高期刊的出版效率,提升期刊出版的质量和可靠性。

3.3 传播途径拓展,交互体验强化

学术期刊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版学术期刊的在线出版,并建立专业学术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将学术期刊推广到全球学术社区;建立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协助学者创建个人研究页面和个人博客以展示并分享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开展学术期刊研讨会、论坛和会议,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转化为学术交流平台,推进知识共享;通过开放获取政策、知识共享许可等措施,允许学者自由获取和使用期刊文章、数据,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交流。

学术期刊需要优化期刊文章阅读视觉体验,以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方式编排,如使用分段、导航、链接等,使文章内容具备可读性;开发学术期刊App,提供更为便捷、智能的阅读和交互体验;强化在线交互功能,开发互动评论机制、在线咨询服务、培训课程等,与读者进行交流、协作和互动,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检索和创作体验,增加用户黏性;维护期刊内容的稳定性与可信度,提高期刊网站的响应速度,提升读者使用交互体验。

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成为其开启增量空间的必然趋势[10]。学术期刊拓展传播途径、强化交互体验,能够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和作者投稿,促进期刊、读者、作者的三方互动,使文章形成有机整体,帮助读者对相关研究形成系统化认知,扩大期刊影响。

4 结束语

本文在全媒体融合视域下讨论了我国学术期刊演进逻辑,提出了主题策划与功能延伸的可行性实践路径,发现我国学术期刊主题策划与功能延伸水准显著提升,但也清醒看到高质量学术论文大量外流国际学术期刊的现状,认识到构建中国学术话语权是中国学术期刊继续提升办刊水平的源动力。学术成果以学术期刊为载体,在全媒体领域内传播,实现我国学术成果通过我国学术期刊向外传播,以及世界最新学术成果通过我国学术期刊向内传播,才能充分体现学术进步的价值。

猜你喜欢
策划学术期刊社交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