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背景下国潮艺术的发展现状及风格特色

2023-09-12 21:36赵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国潮国货文创

赵毅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17)

根据《新华网》在2022年发布的《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国潮热度相比于10年前增长超5倍;在国潮消费中,“90后”和“00后”成为绝对主力,贡献了74%的国潮消费。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文化自信力的提升,以及青年一代的崛起和文创经济的发展,都成为“国潮热”兴起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大力扶持文创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国潮艺术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受众数量更多,设计理念更新,产品质量更高,更新迭代更快,青睐国潮逐渐从一种消费偏好演变成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文化标签。不同于常规的艺术形式,国潮艺术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民族艺术、消费指向的商业艺术、引领大众的流行艺术和美轮美奂的视觉艺术,以其彰显个性的风格特色,成为新时期的潮流引领。

1 国潮艺术的发展现状

1.1 国潮艺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

国潮艺术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在2015年由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三大转变,并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国本土品牌的壮大和发展;2017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许多知名人士成为“中国品牌”的形象大使,并且以各种方式进行中国品牌的推广宣传。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待遇等方式,减轻国货企业的经济压力,使其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投入国货的研发创新、市场营销等领域,实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进一步树立了中国本土品牌的良好形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国潮艺术从“小众”变成“大众”,不仅受到了国人的追捧,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1.2 国潮艺术在媒体宣传中成功“破圈”

国潮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大力宣传。早期的媒体宣传以官媒为主,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 《碇步桥》《满庭芳·国色》《锦绣》等节目,将舞蹈与中华民俗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拓展了“国潮”文化的边界;由央视网、博潮(厦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国潮有力量》节目,将古典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碰撞结合,用新颖的方式帮助观众理解传统文化,重新定义“国潮”表达方式,成功带动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节目,不仅融合了多种国潮元素,而且依托VR等现代科技呈现出逼真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1]。近年来,除了官媒宣传外,许多新媒体也自觉地进行国潮艺术的宣传。例如,2022年由哔哩哔哩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中国奇谭》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取材于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体现了乡土眷恋、生命关怀、人性思考等内容,展现了中华文化跨时空的魅力,截至2023年2月,全网播放量突破2亿次。

1.3 国潮艺术在企业营销下健康发展

在国家情怀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支持国潮艺术的队伍中,成为推动国潮艺术蓬勃发展的又一动力。以阿里巴巴为例,2018年淘宝发起了为期半年的“国潮行动”,在平台首页上推送一些用户口碑较好、产品质量过硬的国货产品,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国货产品的销量,而且间接地提升了国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的“中国品牌日”,天猫联合中央广播电视台“品牌强国工程”,举办了中国品牌定制专场,让消费者对中国本土品牌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激发了消费者对国货产品的购买欲[2]。国货产品的畅销,一方面,让国货企业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有助于推动他们继续创新、扩大生产,让国货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国货企业的壮大与发展,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这一市场,这对于国货市场和国潮艺术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国潮艺术的风格特色

从2018年开启“国潮元年”,到2021年国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2 541亿元,“国潮风”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席卷全国,既离不开外力的支持,也得益于其自身鲜明的风格特色。国潮艺术不仅是一种发端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艺术,也是一种具有消费指向的商业艺术,一种引领大众的流行艺术和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艺术。只有洞察国潮艺术的风格特色,才能在新时期让国潮艺术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竞争力,进而反哺文创经济的发展。

2.1 特色鲜明的民族艺术

中国本土品牌必须具备3个要素,才能实现从“国货”向“国潮”的蜕变,分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审美、具备国际视野。不管是在外在形式,还是在传播内容上,国潮艺术均包含了浓厚的中国元素,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正是“国潮”不同于其他艺术风格的关键所在。在中华民族5 000年的发展历史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元素可以被挖掘、被利用。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本土品牌,也只有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产品中,才能让产品具有地道的“中国味道”,彰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国潮美妆品牌“花西子”为例,该品牌始终坚持“东方彩妆,以化养妆”的经营理念,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元素,如花西子原创动画“张敞画眉”,就取材于中华传统爱情故事;花西子携手张艺谋导演团队,共同拍摄了傣族印象宣传片,将傣族文化融入彩妆产品,不仅让产品销量暴增,而且起到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3]。只有不断深耕本民族的文化,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从中汲取精华,才能让“国潮”真正地引领世界“风潮”。

2.2 消费指向的商业艺术

国潮艺术是文化高度自信与文创经济发展的产物。可以说,国潮艺术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了天然的商业属性。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代社会的消费逐渐从经济概念转变成文化概念。尤其是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他们在挑选、购买商品时,除了关注商品的实用功能,同时也十分重视商品的文化内涵。态度、审美、趣味等精神诉求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驱动力,也成为提升商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潮艺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利用其“文化卖点”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青睐。2022年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马踏飞燕”玩偶,以国家级宝物马踏飞燕为原型,同时又结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喜好,以“丑萌”的独特外形成功出圈,刷爆了各大社交媒体,上架仅半个月销量就超过了一万件[4]。由此可见,国潮艺术与商业存在共生关系,甚至可以说国潮艺术也是一种商业艺术。国潮艺术一方面保留了艺术本身的属性,同时又能照顾到社会大众的需求,在获得市场认可与保持文化属性上达到了巧妙平衡,这既是国潮艺术的一种风格特色,同时也是国潮艺术得以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2.3 引领大众的流行艺术

国潮艺术之所以“潮”,根本在于能够紧扣时代的脉搏、迎合大众的需求。它不是只受到了某个特定人群的追捧,而是一种引领大众的流行艺术。不可否认,在国潮艺术发展的初期,其目标主要聚焦于年轻一代,即“90后”和“00后”群体。这些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喜欢标榜个性,他们的消费观念中更加重视文化、创意和情感所带来的附加值。国潮艺术也正是抓住了年轻人群的这一需求,以“国潮”设计为切入点,将传统的与时尚的相结合,把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各类快消商品中。在这一过程中国潮艺术的影响力逐步提升,随后国潮艺术在媒体的宣传和企业的推波助澜下,成功从“小众”走向“大众”,逐渐成了新的时尚潮流。近年来,国潮艺术已经不仅局限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取艺术灵感,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对于国潮艺术来说,地域文化具有更强的个性元素,避免了同质化发展的问题;对于地域文化来说,能够借助国潮艺术实现传承与弘扬,防止了地域文化的失传和断代[5]。国潮艺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表现出了更加强烈、鲜明的风格特色,也使其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受众基础。

2.4 崇尚个性的求变艺术

国潮艺术在当代的蓬勃发展,与青年一代不甘墨守成规、敢于求新求变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追求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与国际接轨,同时西方文化也涌入中国。虽然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但是西方文化中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中国人。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强盛,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追求个性,开始反叛陈旧的、约定俗成的“美的标准”[6]。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潮艺术以一种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成功吸引了年轻受众。从国潮艺术的视觉效果上看,无论是高饱和度的色彩运用,还是饱满的构图形式,或者是动感飘逸的造型,都体现出一种“反现代”的设计理念,追求简洁明快和素净典雅,成为国潮艺术的风格特色。国潮艺术一方面打破了西方审美观念下的极简、抽象风格,另一方面并未一味地模仿东方艺术中的留白和意境,而是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这恰好迎合了当下主流消费群体追求自我、标新立异,以及寻求身份认同的心理需求。

2.5 借用传统的解构艺术

解构主义是一种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设计风格,强调用符号代替结构,用符号反映真实。用分解的观念,把一个整体打碎、重组,得到一个全新的整体。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形象、符号、元素,这也成了国潮艺术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纵观近些年比较成功的国潮艺术作品,其中的视觉元素大多来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常见符号,如汉字、祥云、山水画等。设计师将这些符号、元素提取出来,再将其进行重新组合,使国潮艺术作品能够产生一种既符合现代主流审美又能凸显个性的视觉效果。安踏与苏州博物馆联名推出的“万象更新”系列运动鞋就是以文物白玉大象为设计元素,以白玉大象为灵感设计插画,并且采用电绣、梭织、印刷等多种工艺制作带有插画的鞋身,备受年轻人的青睐。国潮艺术对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解构、拼贴,能够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进一步激发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样的,妙手回潮文创设计公司推出的国潮春联中,则是以汉字作为元素,对汉字进行了大胆解构,上下联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由“身体安康”“万事如意”等祝福语的四个字糅合而成,突显了国潮艺术打破传统、分解重组的风格特色[7]。

2.6 美轮美奂的视觉艺术

国潮艺术有着极其强烈的形式美感,它不仅体现在色彩的运用上,还体现在造型的选择、构图的设计等方面,也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在国潮艺术中,传统元素的简单再现并不能引起多数人的关注,只有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以文化为底蕴,以时尚为表象,打造一种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较高“颜值”的艺术风格,才能获得新一代主流消费人群的喜爱。事实上,近年来许多借“国潮”之名流行的产品,都会走“颜值路线”来吸引消费者。这些国潮艺术作品或商品,大多使用了高饱和度的色彩、强烈的对比色、饱满的构图及丰富的造型,让观众可以享受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进而自愿为这种视觉享受付费[8]。例如,由苏州市甲骨文学会、苏州丝绸行业协会主办,锦忆丝绸·丝语长艺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的“丝语长艺甲骨风”文创作品主题展,现场展览了融合甲骨文元素的手包、笔袋、丝巾、宫扇等文创作品。这些文创作品不仅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基于现代人的审美进行了视觉设计,既可以作为一种实用物件,又是一种装饰品,实现了形与神、赏与用的巧妙结合。

3 文创背景下国潮艺术的发展路径

3.1 坚持原创,突出特色

近年来,国潮艺术凭借文创经济蓬勃发展的东风,获得了年轻人群的青睐。但是在国潮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粗制滥造、模仿抄袭、同质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短期内来看,将会直接影响国潮艺术产品的销量,不利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从长期来看,会给文创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9]。因此,新时期的国潮艺术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原创,要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中寻找灵感、提炼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解构重组、主动创新,使国潮艺术产品始终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鲜明个性与特色,是国潮艺术能够获得青年人群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也决定了文创背景下的国潮艺术,要把创新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追求品质的提升。只有向消费者提供既“新”又“好”的国潮艺术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追捧,进而为实现国潮艺术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2 文化共享,兼容并包

国潮艺术虽然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提炼元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潮艺术要一味“排外”。事实上,国潮艺术是一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大雅与大俗之间的全新结合,这也决定了文创背景下国潮艺术的创新发展,必须树立一种兼容并包、开放共享的创作理念[10]。一方面,国潮艺术要做到不忘根本,不仅要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宝藏,而且要主动承担起弘扬、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另一方面,则要顺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善于从外来文化中吸收养分和借鉴精华,并且做到转化创新、为我所用。在中外文化的融合中,迎合国内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和审美偏好,打造“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让国潮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唯有如此,才能让国潮艺术以一种“常为新”的姿态,在与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中彰显其蓬勃的生命力。

4 结束语

国潮艺术中的“国”,即中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复兴;“潮”,即潮流,是要迎合主流审美和受到大众青睐。国潮艺术虽然出现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年内已经从一种“小众”文化发展成为深受全民喜爱的“大众”文化。这其中既有文创经济蓬勃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同时也与当代年轻人群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有密切关系。文创经济带动了国潮艺术的发展;反过来,国潮艺术逐渐成为主流后,又会吸引更多人了解、关注、支持文创产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时期,国潮艺术应继续保持自身的风格特色,同时又要紧跟时代发展和消费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求新求变,才能始终发挥好文化引领的功能,带动中国本土品牌实现壮大发展。

猜你喜欢
国潮国货文创
让国潮成为时代的主流
陶溪川文创街区
千年国货奶茶店
MADE IN CHINA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MADE IN CHINA
“国潮”崛起,东方IP趁势乘风破浪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国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