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务必”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

2023-09-12 02:45宗妍蔡晓阳
老区建设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初心使命

宗妍 蔡晓阳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思想,是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诠释。“三个务必”是坚守价值理念的主动作为,体现了思想上的清醒;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动作为,展现了目标上的坚定;是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动作为,凸显了实践上的主动。

[关键词]三个务必;历史主动精神;初心使命;优良作风;斗争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7-0003-05

[作者简介]宗妍,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

蔡晓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助教,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歷史主动精神是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能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到如今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顺应历史潮流的大势,在历史选择的过程中主动求变,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主动作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勇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大转折点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上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再次生动诠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三个务必”是坚守价值理念的主动作为,体现了思想上的清醒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体现出政党性质及其价值追求。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标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何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面临的永久课题。但在长期执政的环境下,我们党面临“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2]“四个不容易”的根源在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背离了群众观点,放弃了人民立场。“三个务必”是居安思危、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强化人民观点的积极举措。

(一)第一个“务必”是站稳人民立场的思想之源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蕴含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和根本立场,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每一次发展变革都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依靠人民,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将社会的发展与人民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发展进程都与人民利益紧密相联。党挺身而出闹革命、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党聚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也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牢记初心使命,就是时刻保持警醒,铭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努力方向。

(二)第二个“务必”是密切党群关系的作风保障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党的形象,获取民众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其实质是防范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第二个“务必”,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唯一价值取向,以过硬的作风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首先,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谦虚谨慎要求在作出任何决策之前,都要未雨绸缪,深思熟虑,全盘考量,要加强调查研究,多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多倾听群众呼声,保持向人民学习的谦逊姿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其次,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新时代的艰苦奋斗应体现在树立公仆意识,将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基本尺度;体现在厚植群众基础,想人民所想,忧人民所忧,竭尽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体现在清廉为民,建构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形象;体现在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提高思想觉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第三个“务必”是践行为民奋斗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至暗之时,斗争是党与生俱来的先天品质。共产党人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承担历史使命,在艰难时势中求得生存发展,在困境逆境中赢得胜利,不断推动为民谋幸福的历史进程。凭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实现了民族独立,洗刷了百年耻辱;凭借不畏困难的斗争精神,使国家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不惧艰险的斗争精神,以敢闯新路的姿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蕴含了党不断为民谋幸福的精神密码,贯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但随着承平安泰日子的推移,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斗争意志衰退,斗争热情不足,思考的是地位、名誉,讲究的是吃、穿,比较的是薪资、享乐,官僚主义习气愈来愈重,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面对新的党情,强调斗争精神,就是要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与贪腐行为作坚决斗争,保持清正为民的政治生态。

二、“三个务必”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动作为,展现了目标上的坚定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途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险阻。面对既定目标和严峻考验,不能有躺在功劳簿上享安逸、面对成绩单翘尾巴的想法,要认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保持一股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目标迈进。“三个务必”的提出,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内部驱动

初心使命是激发历史主动精神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党始终围绕初心使命这个主题,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宏伟奋斗目标,主动勇挑历史重担。在革命斗争岁月,中国共产党人在初心和使命的引领下,以“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彻底改变了当时社会一盘散沙的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初心不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步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可以说,牢记初心使命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历史主动,赢得历史主动的动力引擎。新征程上,我们仍应以初心使命为驱动,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进取。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经验传承

在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巨大胜利、即将登上执政舞台的1949年,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意识到,在胜利面前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预防以功臣自居、不求进步、贪图享乐等情绪的滋长,将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课题。面对“进城”的全新挑战和即将执政的全新使命,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两个务必”的提出为我们党在执政环境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三个务必”中沿用了“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提法,表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还是我们党必须传承下去,应对新长征路上的风险挑战的有利武器。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牢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求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关键之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6]斗争精神是党始终保持高昂斗志和不断披荆斩棘的密码,也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之钥。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前进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甚至是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等重大考验,有大量的时代之问需要回答。如: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和打压,中国如何应对和回击;面对中西意识形态的分歧、差异和斗争,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面对国内的一些贪腐问题,我们如何同弱化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现象和行为作坚决斗争以确保党的肌体健康等。这些风险挑战、问题矛盾的破解都需要具备斗争精神。弘扬斗争精神,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明确斗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二是增强斗争气魄,强化政治担当,任何时候都要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敢于亮剑、敢于迎难而上。三是提升斗争的艺术和本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把准斗争时机、掌握斗争尺度、选择斗争策略等方面下功夫。

三、“三个务必”是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动作为,凸显了实践上的主动

一个政党要把握历史主动,不仅要准确判断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所承担的历史任务,而且对未来道路上将会面临的风险挑战要有清醒的预见并采取科学的对策。习近平同志立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出“三个务必”重要思想,就是对未来风险挑战的主动应对。

(一)从加强党的建设层面来看,“三个务必”是主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题中之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一部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的历史。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党的建设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如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506多万个基层组织、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要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7]。“三个务必”从强化初心使命、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和发扬斗争精神三个层面提出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路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举措;“敢于奋斗,善于奋斗”是锤炼广大党员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从巩固执政地位的角度来看,“三个务必”是主动防范长期执政风险的本质要求

如何防范和应对执政风险是世界各国执政党面临的共同难题。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也是连续执政了74年,并且还将继续长期执政的政党,所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所面临的执政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和多样。内源性执政风险主要来自政党本身,集中体现为长期执政带来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风险。外源性執政风险内容则十分宽泛,如政治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等;经济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还有许多深层次矛盾要解决等;文化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冲突日益激烈,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等。因此,如何防范和抵御执政风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回避的,应该主动应对的重大课题。“三个务必”从为谁奋斗、奋斗的目标、目标实现的作风保障和精神状态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是党主动规避执政风险、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的重要体现。

(三)从推动国家发展的维度来看,“三个务必”是主动保持战略定力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如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等。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生态保护问题等依然存在。这迫切要求党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发展进程中的新课题。“三个务必”基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作风意识和斗争意识高度浓缩在一起,为积极解决一系列发展课题做好前瞻性准备,彰显了积极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

“三个务必”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积极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从思想、目标和实践上掌握历史主动的关键作为,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02).

[2]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1-05).https://www.gov.cn/xinwen/2018-01/05/content_5253681.htm.

[3]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1-09).http://cpc.people.com.cn/n1/2023/0109/c64094-32602947.html.

Viewing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of the CP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Musts"

Zhong Yan   Cai Xiaoyang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roposed the thought of "three musts", which was a vivi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rty's historical initiative. The "three musts" are the proactive act that adhere to the value concept, reflecting the clear thinking; It is a proactive action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showing the firmness of the goal; It is a proactive act to address risk and challenges, highlighting the initiative in practice.

Key words: "Three musts"; Historical initiative; Original mission; Fine style of work; Fighting spirit

[責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初心使命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牢记“三个务必”奋力谱写新时代绚丽华章
“三个务必”: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意蕴
沂蒙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