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中探索儿童与自然的和谐

2023-09-12 10:52郑巧云
新教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标

郑巧云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美术创作有一定的灵活性,往往不拘泥于对固定事物真实而具体的描述。自然资源的引入,能够促进儿童与自然的和谐,让学生在自然资源的影响下发挥自身想象力,并产生强烈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意愿。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现儿童与自然的和谐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美术 自然和諧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结合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从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来说,自然资源的引入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于艺术理论缺少兴趣和理解能力。真实、直观、生动、有趣且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他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会变得立体化,而不再只是教材上平面且静态的内容,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都有了充分的依据。而教师则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美术素养的特点并积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结合自然资源的基本途径

自然资源的引入并不是说教师把花草树木带到课堂或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找到适合学生当前学习需求的自然资源应用途径。应用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自然资源展开审美。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自然资源展开有意识的审美,最好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常见事物出发,由学生自己发现自然资源及其审美价值。不用刻意限制,只要能够展开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审美即可。例如,教师可以将“发现身边的美”作为主题,提醒学生注意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主要以自然资源为对象,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审美感受。比如,一枚鹅卵石,由学生带到课堂上并进行介绍和表达。又如,在“绘画艺术作品中的花”一课,鼓励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花朵展开审美,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花朵进行对比。总而言之,只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及兴趣方向即可。

2.对自然资源进行应用。

这里所说的应用自然资源,与对自然资源的审美一样,是多元化的,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各种美术审美创造。需要注意的是,自然资源的应用要以自然资源的审美为基础。只有首先实现了后者,学生才能在前者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鉴赏校园里的树叶,从形状、颜色、纹理等各个方面对树叶进行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如何运用树叶进行审美创造,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表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之中,做好启发工作。根据学生的建议展开多元化的自然资源应用,比如用树叶制作剪贴画,把美丽的叶子画下来,或者用树叶完成手工,制作小人儿或者小船等有趣的物件。

三、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中促进儿童与自然和谐的策略

根据对自然资源的应用途径可知,儿童与自然的和谐来自他们与自然之间的亲切互动。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受到教材的束缚,要表现出教师自身的艺术想象力,为学生接触自然资源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机会。以下是实现上述路径的一些有效策略。

1.积极引入身边资源。

自然资源的种类非常丰富。辽阔的大海、蔚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草原等,都是对学生有着强烈视觉吸引力的自然资源。但在结合这些自然资源的初期,应该先以学生身边的自然资源为主。教师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应该与学生同步,要思考儿童眼中的“自然”都包括什么。例如,在学习“纸拎袋”一课前,教师应该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地上废弃的纸张是不是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呢?是不是可以将之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引入课堂呢?然后与小学生展开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留下作业,请他们回去之后注意观察废弃纸张,选择一些自己觉得好看且比较干净的,收集起来,带到课堂。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对他们收集到的纸张进行审美,让大家说一说这些纸张在色彩或其他方面的特点,然后再从教材内容出发,思考如何制作纸拎袋。制作完成之后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这次教学活动,是不是很好地利用了废品,保护了自然环境?是不是让由树木制作而成的纸张产生了新的价值?这样不仅运用了学生眼中的自然资源,而且还起到了启发环保意识的效果,促进了儿童与自然的和谐。

2.教师示范激发兴趣。

在运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才能有效激发并长期保持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兴趣。例如,“画画叶子”一课就是联系自然资源的好机会。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应该首先为学生演示自己是如何搜集好看的叶子、如何观察叶子、如何画出叶子并进行其他相关的美术创作的,演示内容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学生能够因此产生强烈的兴趣,意识到好看的树叶不仅可以用来“看”,还可以成为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素材。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树叶,带到课堂上来,进行审美及绘画等创造活动。这相比于教师直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树叶再进行创作,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学生的目的也会更加明确。

3.再现自然资源美感。

在儿童看来,他们的审美创造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有没有再现自然资源的美感。以上文提到的“画画叶子”为例,如果学生画出来之后觉得不像,或者觉得一点都不漂亮,对他们自己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甚至有些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可能对自己能否完成创作感到怀疑,继而产生焦虑等情绪。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再现自然资源的美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创造出来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意趣,能够给他们自己以较好的审美体会,让他们自然联想到对应的自然资源,就应该视为优秀的作品。以“春天在哪里”为例,教师应专门抽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春天的审美认知。比如万物萌发,枝头开始冒出绿芽,小草开始生长,还能见到一些小动物。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再现春天的景象。切入角度可以很小,比如一个树枝或一只小鸟;也可以很大,比如满眼绿色的公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春天的特点再现出来,体现美感。

4.不断实现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反映。新课标中的所有内涵和要求是否能够得到落实,从学生的创作质量中就可见一斑。其实质要求是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创作天地和充分的创作机会,让学生能够一直开展他们愿意参与的审美创造活动,持续积累知识技能,构建审美认知。而且,这也体现了儿童与自然的和谐。例如,学习“会说话的石头”一课,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将石头想象为各种不同的形象并完成石头上的形象创作,还应该组织展览活动,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参观,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并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继续搜集石头完成审美创造,而且要自己尝试创新。比如,不只是在石头上画出人物头像,还可以尝试把不同的石头拼在一起,然后再进行繪画,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或者把很多小石子贴在一张硬纸板上,构成一幅更加复杂的画作。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审美创造的习惯,推动学生的持续成长。

5.鉴赏创作有机统一。

随着自然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儿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和谐,获取自然资源并以之开展审美创造将成为学生的习惯和喜欢的事情。而且,学生对于美术知识技能的积累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实现鉴赏与创造的有机统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采风,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获得美好的体验,对本次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产生强烈的印象。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对周边环境进行审美,鼓励学生交流互动。例如,“弯弯的小路”一课,引导学生观察公园里小路和路边树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感受自然界中透视的美感,学生的创作激情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已经养成的习惯和完成的积累完全支持这种鉴赏创作有机统一。

总之,生活处处充满美,自然资源更是美的集合。只有发现这些美,促进儿童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有效丰富小学美术教育的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素材和空间,进而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吴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念育琛)

参考文献:

[1]张妍.浅谈“回归自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213-214.

[2]李运明.自然资源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师),2020(08):0083.

[3]王智奇.小学美术教学要走进生活、亲近自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22):227.

[4]葛丽娟.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J].新校园(中旬刊),2013(04):176.

[5]夏青.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06):22-2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文化生态领域下的雅美课程建设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33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