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12 12:38何海燕孙中武覃拥灵
科教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融合大学生

何海燕 孙中武 覃拥灵

摘要 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为切入点,探讨并提出了生物工程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10

教育部明确指出,各高校应该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改革力度,着力推动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1-2]。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急迫课题,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需要[3]。创新创业也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5]。

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和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6-7]。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8-9]。

本研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出发,探讨生物工程专业适应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所需的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完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通过赛事、项目、专题训练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项目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求实敬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促进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10]。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人才培养方案层面

1.1.1课程体系设置重基础轻创新,忽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目前普遍存在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课程内容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课程结构缺乏层次,与实践脱节、课程评价单一等[11]。现在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过多过繁,而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量较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占总体课程的比例较小。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就仅仅开设了创业基础一门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而且该课程虽然安排了实践课,但是授课方式主要是以网络授课为主,教学效果不好。此外创新创业类课程大多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课,参与的学生不多,很多学生不太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的教材和案例汇编,也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无法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无法达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1.1.2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实现创新创业训练的培养环节严重不足

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突出“强实践、善实务、知工艺、能创新”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形成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2]。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本科专业,是一门融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于一体的实务性专业。目前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见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与企业对接的实操环节尚不够充分,没有将“企业协同育人”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要么只停留在课程理论教学上,无法将创新创业计划付诸实施[13]。对实践教学内容结构做相应调整,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聘请行业企业导师进校授课方式,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保障,也是依据企业所需,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方式。

1.2教师层面

1.2.1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就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不够,缺乏一支高水平的、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很多高校都是安排专业课教师或者辅导员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这些老师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只有通过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断交叉融合。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仅有2人,占比严重不足,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1.2.2教学内容单调,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滞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多数课程教学仍然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而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较少。没有与课程内容相关前沿学科知识的渗入,没有创新创业思维的引导,最终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此外,实验教学所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4]。

1.3保障體系层面

1.3.1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足,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高校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缺乏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和实践实训基地。要积极推进和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签署教学结合科技开发项目,大力推进实验室平台建设,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支持平台。

1.3.2评价考核机制尚不够完善,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和动力

目前学校职称评定以及绩效考核中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量也没有被纳入考核指标,导致教师工作缺乏积极性。教师为了职称晋升把工作重心放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上,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精力很少,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达成。其次是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15]。应完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16]。

2解决问题的主要教学改革举措

2.1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载体,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专业教育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完善课程体系的举措包括:

2.1.1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比例,并以模块必修课方式开课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占总体课程的比例小、学分低的现状,可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动植物资源、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将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2.1.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工作的教学指导文件,也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达成度的重要准则[17]。为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项目计划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将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以大纲的形式规范要求。具体要求为:“课程目标”部分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课程实际,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内容融入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部分可以增加国际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案例,也可以在原有章节下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2.2进一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好基础

2.2.1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和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对专业核心课程实行理论和实验分开独立设课,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综合实验;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综合实验等。同时,将多个独立的实验项目整合为模块化的实验项目,如基因工程实验课程中的DNA提取、PCR扩增DNA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技术等内容,整合为DNA测序和分析这样的综合性教学模块。生物技术大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全程参与所有的实验操作,指导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督促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动手操作。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工程相关实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

2.2.2针对地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特色实践选修课程

根据地方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及生产状况,以及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总结设计1―2门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创业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例如:根据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广西德胜红兰酒业有限公司等酿酒企业的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微生物发酵技术、酿酒工艺、酒类香味物质分析等专题实践课程;根据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等涉及检测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開设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等。根据河池本地对桑蚕领域人才的需求,开设桑树种植、桑蚕养殖等相关实践课程。

2.2.3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密切联系地方特色资源及支柱产业,为学生实践实训提供校外基地,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训练、树立创业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2.3进一步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利用我校现有的“微生物及植物资料开发利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工”广西重点学科、“环境检测室(国家CMA认证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搭建校内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训平台。加强与校外科研机构、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

2.4加强与企业、行业、地方政府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和科研单位挂职进行职业培训,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聘请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引进行业生产和科研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18]。

2.5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通过赛事、项目、专题训练等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鼓励专任教师以课题组的形式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相关学科竞赛活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专题研究等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9]。

2.6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社会体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21]。地方应用型高校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发展,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效性及参与学科与技能竞赛的水平。应用型高校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产教融合是实现这一办学目的的有效途径[22]。在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23],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应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着力从组织保障、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对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培养,分层次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增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加强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提升教师“双师型”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24]。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支持、帮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方法责无旁贷。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为切入点,探讨并提出了生物工程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通讯作者:覃拥灵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22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2022JGB321);河池学院2022年河池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多措并举,授人以渔,提升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步研究”(2022EA002)。

参考文献

[1]刘雅静,曹云霞.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2(10):9-12.

[2]李宏才,孙瑞鑫,陈经纬,等.车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巴哈赛车为例[J].高教学刊,2022,8(25): 76-80.

[3]孔洁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4]刘阳燕.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36(12):47-49.

[5]向玉勇,张元昶,殷培峰,等.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物科学专业教育中的实践[J].文山学院学报,2021,34(3):67-71.

[6]赵长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内涵、政策演进与时代变革[J].继续教育研究,2022(8):67-73.

[7]靳晓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警惕和防止三种倾向[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2,38(2):115-119.

[8]史静寰,叶之红,胡建华,等.走向2030: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7(5):1-14.

[9]王洪才.创新创业教育: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8-46.

[10]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EB/OL].(2022-07-18).http://www. hechi.gov.cn/xxgk/ghjh/zcqgh/t12038178.shtml.

[11]杨晨霞.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探索[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57-61.

[12]李东伟,李永民.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23):30-32.

[13]何林,张杰,刘一奇.国际化视域下商科类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7):118-121.

[14]岑忠用,苏江,高丽霞,等.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2021,20(8):53-57.

[15]蒋学华.关于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臨沂大学学报,2015,37(6):106-111.

[16]焦改丽.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宁夏教育,2016(4):77-78.

[17]王帝淞,郑胜,张誉腾,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J].山东化工,2021,50(24):191-193.

[18]张咏梅,曾晓文.园林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分区建设和管理[J].绿色科技,2010(12):146-148.

[19]沙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学园,2021,14(27): 68-70.

[20]孙凯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践分析[J].才智,2022(36):114-117.

[21]吴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C大学为例[D].常州:常州大学,2021.

[22]冯磊,任浚萁,霍俊爽.校企共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6):440-441.

[23]华晶晶,梅贤臣,张振芳,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2):28-29.

[24]张倩.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22(21):42-44.

猜你喜欢
应用型融合大学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融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学生之歌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