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和混合式教学融合设计

2023-09-12 06:59蒋红梅
科教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

蒋红梅

摘要 英语教学法课程是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教育实习工作、获得教师资格证以及未来能否顺利进入教师行业。针对现实教学中耗时低效、学用分离的现状,笔者尝试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框架,以学习通为线上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希望能为促进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英语教学法课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39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作为未来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和重要储备军,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的质量。英语教学法课程作为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教育实习工作、获得教师资格证以及未来能否顺利进入教师行业。传统的教学法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偏重理论讲授,学生被动学习,教学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充分训练。在“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指導下,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笔者开始探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尝试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框架,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初步构建了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它不是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完整的活动框架和程序。混合式教学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移动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同时它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的互动,使互动多元化和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可能。

产出导向法是由北外文秋芳教授团队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产生”和“一切的语言教学活动都要与运用紧密相连”。产出导向法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以评促学等教学假设为核心,以驱动、促成和评价为主要教学流程,强调教师在各个环节发挥主导作用,将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促进高质量学习的发生。

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指导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体现“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产出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在线平台的学习资源进行选择性输入学习,线下课堂教学中运用线上所学的知识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学用一体,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2产出导向法和混合式教学融合设计

英语教学法课程通过以输出为导向,整体设计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教学实践。下面将以口语教学为例,探讨产出导向法与混合式教学融合应用于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2.1以输出为导向,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根据产出导向法的“输出驱动”假说,“一旦学生明确了产出任务的意义和自身的不足后,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输入性学习”。

在口语教学这一章节中,教师设计了章节总目标——设计并流畅实施一堂口语教学课。为达成总目标,教师将其按课时分解成阶梯式子目标:第一课时掌握口语相关概念、教学原则和方法等知识,达成知识目标;第二课时能够设计、改编、演练典型口语教学活动,达成能力目标;第三课时在观摩和分析课例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如何在口语活动设计中落实文化意识目标,教会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达成育人目标;第四五六课时能够设计并流畅实施一堂口语教学课,进行师生合作评价,不断修改、反思、提升,最终达成章节总目标。

2.2以赋能为目的,重构教学内容,给学生搭建脚手架

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的教学假设,要求“输入要能够很好地为输出服务”“教学内容要涉及信息接收和产出的多渠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识记类知识内容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取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内容,设计互动交流活动,开展深度学习,内化理解并迁移运用,解决“耗时低效、学用分离”的情况。

在口语教学这一章节中,教师以教师资格证面试模拟题作为输出驱动材料,符合学生的现实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初步尝试完成产出任务后,意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有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输入学习。在线下课堂教学前,教师将口语相关概念、教学原则和方法等知识性内容以文本、微视频的形式作为课前学习任务发布在学习通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促成类内容。线下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测验题,检查学生课前学习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取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教学内容,设计讨论、参与式学习、课例赏析等活动,促成概念的深度理解、内化和运用。课前线上学习任务促使学生预习教材,获得识记类知识,线下课堂“做中学”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教师通过重构线上线下学习内容,整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搭建脚手架,为后面的活动设计和展示做好准备。

2.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以产出导向法的基本流程为框架,融合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元素,构建了产出导向法和混合式教学融合的教学流程,如图1(p128)所示。

2.3.1驱动

设计具有现实需求的任务,使学生产生“饥饿感”是产出导向法的第一步。

教师首先通过询问学生自身的口语学习经历,引入话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经历作为教学资源,同时从学习者和未来教师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口语能力。接着教师根据教师资格证面试口语教学模拟考题改编,设置情境,布置本单元的产出任务,即设计并实施口语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的英语节上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是学生当前重点关注的现实需求,以此作为驱动任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初步尝试后,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产生“饥饿感”,能更加主动地进行输入性学习。

2.3.2促成

为促成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教师根据口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要求,先将总任务从教学思路、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解,然后再综合进行操练,最终完成产出任务。

产出子任务1:口语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什么是口语教学,如何开展口语教学等还一无所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输入学习。教师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将相关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知识性内容以文本、微视频等形式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学生须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为课堂深度学习做准备。课中线下课堂,教师首先通过学习通进行测验,检查课前任务学习效果,然后以提问引导的方式进行框架式讲授并设计同伴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形成口语教学的设计思路。

产出子任务2:口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展示。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要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师必须掌握口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筛选常用的经典口语教学活动案例,以文本或视频的方式发布在学习通平台,学生课前可反复学习,熟练掌握这些活动的设计目的、流程和操作要点。课中线下课堂,教师提问检查课前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活动的特点,并组织小组展示,让学生演练教学活动的实施,初步获得口语活动教学实践知识。

产出子任务3:口语教学目标确定与描述。

在促成环节1习得口语教学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对于口语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已有所涉及。本环节根据产出任务的要求,聚焦口语教学的文化意识目标,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養。课前,教师将案例视频上传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课前观摩,记录教学流程和心得体会,课中展开讨论。比如,以“Iwant to seeBeijing Opera”教学视频片段为例,线下课堂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和文化意识目标的相关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视频中教师设计了哪些口语活动,教师如何给学生搭建脚手架,如何在活动中落实文化意识目标等。在案例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口语教学中设计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学生可检索查找网络资源,整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并在学习通讨论区发表,实现资源共享,拓宽思维,为最终的产出任务促成观点,形成教学设计思路。

产出任务:口语教学设计稿和教学视频。

在完成前面三个分解的促成任务之后,学生对于完成最终的产出任务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再将分解的任务综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口语课堂教学案例。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完整的口语教学设计案例,初步掌握口语教学设计要素。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稿,并到微格教室练习试讲,直至熟练流畅,然后录制成视频。

2.3.3评价

师生协同评价是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的最后一步,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内化学习,打破“学评分离”的现状,实现以评促学。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小组活动设计与展示提供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然后再由教师评价。学生写好教学设计后,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教师设置互评作业,提供评价标准,要求每一名学生匿名评价2―3份教学设计,给出具体的评价内容。教师依据互评情况,抽取典型作业进行全班点评,指出共性问题,给出具体整改意见,学生依据同伴和教师的反馈,再进一步优化设计。教学设计定稿后,学生再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试讲练习,熟练后录制视频,上传学习通,再进行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这样持续反复的优化改进,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产出质量就能不断提升。

3教学反馈

课程结束后,笔者通过问卷和学生的反思日记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问卷涵盖“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对学习资料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对课程的建议”等维度。共回收有效问卷52份,回收率90%。反思日志8份。

对于产出导向法和混合式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92%的学生表示“认可”;“上课前在学习通完成学习任务,让我课堂上能更深入地思考”“老师让我们试做教资面试模拟题,一下子就调动了我的积极性;带着任务去学习,我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动力更足。”绝大多数(95%)的学生认为老师通过QQ社群和学习通发布的学习资料对学习有帮助;学生在反思日志中提到“老师发布在学习通上的优质课程教学设计和视频加深了我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反复观看,可以模仿案例中的教学”。77%的学生表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混合式学习,相比传统课堂,自身学习兴趣得到增强;“任务很明确,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做,有成就感,兴趣就上来了”。

作为课程改革实践教师,笔者有一些反思,希望能给其他讲授同类课程的教师带来一点启示。首先,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适用于英语教学法的课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具有驱动力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教师资格证面试模拟题设计产出任务,让学生感觉所学东西正是自己所需,驱动了学习积极性和更多的投入。教师的中介作用也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时的焦虑情绪,同时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根据积极心理学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发现,积极的学习情绪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在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并获得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内化教学理论知识,逐渐形成初步的实践知识。产出导向法和混合式教学融合的模式能够提升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有效教学,但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以及教师的中介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结语

本文将产出导向法“学用一体”的理念和“驱动―促成―评价”的课堂组织流程引入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通过学习通平台,创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革新了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笔者的教学设计还不够成熟,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有待进一步优化,期待更多更优秀的英语教学法教师参与改革尝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指向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MNU-JY20059),绵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英语学科专业课程师范性改革与建设研究”(MNU-JY20068),绵阳市社科联项目“中小学英语实习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研究”(MY2022ZC010)。

参考文献

[1]陈算荣.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当前面临的问题[J].高教学刊,2016(7):15-16,19.

[2]李成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与展望(2012-2021)[J].外语教学,2021,42(4):57-63.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547-558.

[4]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国教育研究前沿,2020(2):3-11.

[5]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7(2):3-12,98.

[7]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43.

[8]幸小梅.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1,10(45):122-124.

[9]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147.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POA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