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民营企业家声誉,是对待“自己人”应有的态度

2023-09-13 00:47熊志
时代邮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声誉好人影视剧

● 熊志

数月前,影视剧《狂飙》热播时,企业家俞敏洪的一番话曾引发不小争议。他说不喜欢《狂飙》,“因为里面的民营企业家没一个好人,以后如果再拍有关民营企业家的片子,希望至少有一大半的民营企业家是好人”。

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剧情反映的只能是社会的一个局部,但该剧“民营企业家没一个好人”这样的角色设定,确实显示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偏见,难免会给民营经济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呵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对民营企业家的政策保护力度明显升级。3月28日,国家网信办表示准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明确表示要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的行为。

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非常明确,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也是长期以来的发展方针,恶意损害企业家形象声誉,从来不是法律许可的行为。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进行专门的政策部署和强调呢?

一个重要背景在于,近年来,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家,在网络舆论场时不时被污名化。给他们“扣帽子”“贴标签”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称他们“资本家”,认为他们有“原罪”,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也被上纲上线地指责为“资本逐利”。一些人甚至将丑化企业家当成一种博眼球的流量生意,变相敲企业的“竹杠”。

甚至有学者发文称“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尽管这样的奇谈怪论被各方痛批,但它被炮制出来,足以说明极个别人对民营经济的满满恶意——既然民营企业家都是“吸血的资本家”,那么民营经济在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又在哪里?

被“围攻”的民营企业家,自身到底有没有问题?当然可能有。人们对民营经济存有偏见,一部分原因在于,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种种乱象,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劳动者权益。比如互联网行业常见的“996工作制”,就给外界留下了企业压榨劳动者的印象。

在这些问题面前,大家对企业的财富获得、对企业家财产来源的正当性提出怀疑,其实可以理解。但绝不能将正常的舆论监督扭曲为攻击,如果企业出现问题,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张口闭口“阴谋”“大棋”,动辄“扣帽子”“打棍子”。乱贴负面标签不仅会挫伤民营企业家信心,更会抑制经济社会活力。

总体而言,这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声音,既是为企业家正名,也是在重申一个常识:企业合法获取利润无可非议,对民营企业的规范治理动作,绝不是要打压民营经济,大家不要带着“原罪思维”看待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

明确这样的观念,对于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重要意义。数据显示,2021年,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超过95%,民营经济贡献了六成左右的税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善待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才有更大活力。

猜你喜欢
声誉好人影视剧
好人就在身边
Top 5 World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声誉树立品牌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对新媒体时代应对声誉风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