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探析

2023-09-13 10:13张立嘉
艺术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秋菊张艺谋红色

□张立嘉 胡 丹

作为一种媒介,电影具有的综合性、叙事性、传播性等特征成为体现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张艺谋导演作为我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电影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题材广泛,包括农村、战争、爱情、人文、历史等题材,影片集社会反思、传统文化嵌入与电影艺术创新于一体。他的影片融入了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对女性成长、觉悟、反抗精神的歌颂,对城乡差别的真切关注以及对社会历史观和伦理道德的解读。尤其是色彩、戏曲、太极、武术等元素的应用,赋予了影片独特的艺术效果。张艺谋导演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影片中,用中国元素讲好一个个中国故事,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实现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张艺谋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视听语言呈现

(一)色彩运用的传统文化特征

色彩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觉元素,极具感染力,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影片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还可以渲染氛围,创造意境,彰显主题。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中对色彩的应用别具一格,具有创新意识与独特性。

红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色彩,象征喜庆、吉祥、热烈与希望。张艺谋的影片中对红色的运用较普遍与浓烈。《红高粱》作为张艺谋导演的成名作,获得了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这与他对红色大胆的运用是分不开的。红色是这部影片的基本基调,红色的高粱地、十八里红高粱酒、红色布匹与染房、余占鳌在颠轿中红色的腰带,还有九儿红色的嫁衣、红轿子、红盖头、洞房中的红色蜡烛无不打造了一个红色的唯美世界。同时,这种红色的运用也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开篇九儿红色喜庆的嫁衣、迎亲路上红色轿子与黄土以及九儿的红色绣花鞋都为九儿与余占鳌在高粱地的野合做了铺垫,将余占鳌与九儿连接起来,将故事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此外,整个影片中九儿大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在传统文化中,红色有热烈的象征,红色将戴九莲开放、热情、炽烈、敢爱敢恨的典型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红色除了象征喜庆吉祥的寓意外,还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九儿在红色的高粱地中与敌军的斗争,也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九儿不屈不挠的气节。

《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中延续了“红”这一意象的运用,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灯笼、颂莲的衣服、花烛都是以红色为主,营造了一种表面上热闹的场景,然而,院墙的黄色、屋内的黑色、雪的白色,这些冷暗色调与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也寓意着颂莲在黑暗的压抑的环境中的一种反抗精神。《菊豆》中也有对红色的运用,这里则代表喜庆、性与恐怖,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的红色布匹象征着“性”,杨天青被杨天白棒打淹死在血红的染缸里则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氛围感。《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色,如红棉袄、院子里的红辣椒,则用来刻画农村妇女的形象,带有浓郁的温馨的乡土气息。《我的父亲母亲》中也是以红色为主,贯穿整个影片,饱满浓烈的色彩犹如爱情轰轰烈烈、纯洁美好,色彩的鲜明亮丽营造出浪漫的意境。

《英雄》是一个转折点,影片不再局限于对传统的红色的描写,如《英雄》以红、绿、蓝、白、黑为主,《十面埋伏》以青、绿、黄为主;到了《金陵十三钗》《归来》《影》等影片时就运用灰色来渲染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展现人物的命运。影片《金陵十三钗》用灰色的基调调和贯穿始终,战争笼罩下灰色的天空、女学生黑蓝相间的棉袄、灰绿色的战斗场景,都给观众一种压抑的感觉,营造了一种阴郁恐怖的氛围,同时,灰色的运用也突出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沧桑感,也奠定了战争题材电影的基调。《影》运用黑白灰构建了一个水墨世界,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美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山水笼罩烟雨中的唯美意境,同时黑白灰的运用也符合境州入府20 年而形成隐忍的性格特点。

影片中这些色彩的运用都使画面绚丽多彩、如梦如幻,将观众带入由色彩与物象营造的唯美世界,为电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张艺谋导演独特的视觉语言与风格。

(二)音乐运用的传统文化特征

为保护传统戏曲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张艺谋导演挖掘传统戏曲的价值,将戏曲艺术与电影创作结合,把戏曲元素与传统乐器融入电影,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张艺谋的影片中大量运用了秦腔、河北梆子、京剧等戏曲形式,也运用了一些传统乐器。张艺谋导演影片题材是多样的,但无论是农村题材、战争题材还是武侠类题材,都融入了戏曲元素。戏曲元素的融入成为张艺谋影片中的一种文化印记。

《红高粱》运用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埙,《红高粱》这部影片基调是凄凉、悲壮、压抑,而传统乐器埙的演奏营造了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埙是古代传统乐器,可以使观众了解民俗风情。影片《秋菊打官司》则运用了秦腔。秦腔是陕北地区的戏曲,影片中融入秦腔烘托了氛围,体现了陕北地区的风土文化气息。电影开头中“走哇……”这句秦腔响起的时候一方面体现了秋菊农村妇女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陕北地区不一样的音乐唱腔,激发了观众的兴趣。《活着》将秦腔与传统的皮影戏结合。此时,皮影戏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从徐富贵的富贵到没落再到家珍、有庆、凤霞等亲人相继离世,最终只剩下一头老牛这段沧桑岁月的见证。张艺谋导演将皮影贯穿始终也展现了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大红灯笼高高挂》运用京剧的紧密鼓点展现了颂莲的悲惨命运,紧凑的鼓点也给观众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感。

此外,《金陵十三钗》也运用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和琵琶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当豆蔻用琵琶演奏《秦淮景》时,琵琶声将秦淮女子的内心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电影《归来》也融入了豫剧《红色娘子军》的元素,豫剧的出现似乎与影片沉重的风格不太相符,但正是这样也凸显了丹丹的逆反性格。又如,张艺谋的影片《英雄》,当无名在空中搏杀时刀剑的声音与琴音相结合,这时响起的京韵使无名英雄形象鲜活起来。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对传统戏曲、乐器的运用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体验,还彰显了影片主题与内涵,凸显了影片的本土特色与文化特质。

(三)传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融入:建筑、太极、中国画、武术

张艺谋的电影中有对各类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入。《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拍摄的地点选择了山西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整体布局是南北走向,由6 个院子组合而成,大院套着小院,是传统的中国建筑,所表现的也是一种“内外有序、尊卑有序”的伦理价值观念。乔家大院庄重威严,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家长制”的特点,祖宗的规矩与威严不容挑战,暗含着高墙里女人们被束缚、被压制的生存状态。此外,建筑的融入《菊豆》中也有嵌入。《菊豆》中主要的一个场景是染坊,染坊是中国传统的徽派建筑,拍摄地点是安徽徽州的古村落祠堂,徽派建筑古祠堂的融入展现了对女性压制的主题,也给观众对体验传统的民俗带来更直观、更真实的感受。影片《活着》中的建筑是中国传统的山东周村的古商城,周家大院布局精美、严谨,这种建筑的融入不仅让观众体验到传统古建筑风格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也与富贵因赌博没落前的辉煌和没落后形成了反差,展现了富贵一生的起伏波折。

对文化的融入除了建筑外,还有与武术、太极、绘画的结合。《秋菊打官司》中有对剪纸文化的运用,《英雄》融入了绘画、书法及武术,残剑的剑法,以刚柔并济的表现形式彰显了武术的艺术。《影》中中国水墨画占有重要位置,运用水墨画“黑”“白”“灰”的特点贯穿始终,在向观众展现中国绘画之美的同时,也将观众拉入一个水墨的世界,体现了人物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影》中还融入了太极文化,如阴阳八卦图、占卜等,围绕阴与阳、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张艺谋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主题呈现

(一)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女性的反抗精神

电影《红高粱》中展现的是九儿奔放、充满生命力、积极向上、个性鲜明、拥有独立思想的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九儿被迫嫁给麻风病人,但是她敢于冲破藩篱,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敢爱敢恨,与余占鳌有了一段感情,后来抗战爆发,她坚强不屈,与男人一起抗击敌寇,这就展现了女性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觉醒与成长,到拥有强烈独立意识的过程。影片《秋菊打官司》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秋菊所代表的是中国农村被压制的女性形象,秋菊的丈夫被村长所伤,秋菊一直在上诉讨要说法,其实她也不想让村长进公安局,只是想要求村长道歉。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村长耿耿于怀秋菊的丈夫骂他没有儿子,在影片中村长吃饭用的大碗也是一种男女不平等思想的衬托。从根本上说,道歉不仅仅是村长向她和她丈夫的道歉,更是几千年来男权向女性的道歉。在电影《菊豆》中,菊豆的形象也是热烈、野性、充满生命力的。在封建思想束缚中,她敢于反抗命运,冲破阻力,与天青野合,这是女性意识的一种觉醒。电影《金陵十三钗》展现了女学生与风尘女子在对传统的遵从和挑战中相互成长,在民族危难时刻她们顽强不屈,体现了中国女性的觉醒。

(二)关注社会:从乡土文化到城市文化的转变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国农耕文明和儒家思想也在中国乡土文化中有所体现,张艺谋导演最初的电影拍摄视角也是在农村,《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乡土电影的代表,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都源于中国乡村中的现实生活,“九儿”“菊豆”“颂莲”等形象都是典型的中国乡村女性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张艺谋导演后续的电影从乡村转向城市,不再局限于折射乡村中的传统民族文化,电影《山楂树之恋》是一个转折点,将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结合。在影片《金陵十三钗》中,十三钗是风尘女子,她们违背伦理道德,但是在民族大义前,又顽强不屈坦然赴死,重塑了自我形象,维护了社会道德观与价值观,也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民族气节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悬崖之上》也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歌颂了在民族大义面前的无名英雄。影片《英雄》更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通过荆轲放弃刺秦王的转变,阐述了“为天下”的胸怀与大义。

三、从文化反思到商业追求

张艺谋每部电影的创作基本都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从早期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活着》等作品可以看出,他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基本是纯粹大色块的红色,对此,业界的评论褒贬不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张艺谋作品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浓烈、绚烂的红色。从 《英雄》开始,影片的色彩基调有所转变,融合了红、绿、蓝、白、黑等多种色彩;《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影片都是以灰色为调和色,《影》中也是以黑、白、灰为基调,构建了水墨世界的唯美意境。除了色彩的应用外,张艺谋早期的作品只是对传统建筑、传统戏曲的简单融入,《英雄》《长城》《影》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琴瑟、竹等意象,用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讲述了一个个中国好故事。

张艺谋的影片风格独特、鲜明,极具民俗特色,他将传统文化融入视听元素与主题思想中,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让人物留下了文化的印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典型、独特的人物形象。将传统文化与电影艺术相结合既彰显了电影的文化特质与本土特性,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快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秋菊张艺谋红色
红色是什么
秋菊成长记
世界上最大的树屋
红色在哪里?
秋菊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追忆红色浪漫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