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川机场区域枢纽建设谈宁夏民航高质量发展举措

2023-09-13 01:12民航宁夏监管局
民航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银川枢纽航线

□ 民航宁夏监管局 王 彧/文

民航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当前,中国民航正处于行业恢复发展攻坚期。宁夏也在积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作为宁夏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银川机场”)应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积极创新、灵活应对,加快培育主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联通一带一路、辐射全国”的区域航空枢纽、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推动宁夏民航高质量发展、在交通强国建设谱写民航新篇章中展现机场新作为。

银川机场区域枢纽建设现状

一是运输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银川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实现了宁夏民航人的“百万梦想”;2014年1月21日成为全国第5个实现“省会通”的机场;2015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2016年到2018年,实现每年100万人次的增长,2019年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38个千万级机场。

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银川机场经过三期扩建后,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高。航站楼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有廊桥22部、停机位47个,飞行区等级为4E级,可满足空客A380以下所有机型安全起降。另外,自2019年8月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投运后,银川机场突破了单一航空节点的传统模式,向空、铁、陆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转型升级。

三是航线布局得到优化。银川机场于2013年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批第五航权的机场,后续以“省会通”“经银飞”“空中快线”为举措,优化航空网络布局,提升对外通达能力。2019年,通达国内外城市86个,航线140条,并开通了至迪拜、大阪、曼谷等11条国际航线,形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日韩、东南亚游客汇聚宁夏的“金三角”结构,架起了宁夏至中东地区的空中桥梁。

四是服务品质明显提升。银川机场聚焦旅客关切,坚持用“心”服务,开展了“首乘+”“真情服务”等系列行动,推出了“首乘服务升级产品”“专享机票优惠”“双城次卡”等产品,在安检验证、自助登机、安防布控等8个场景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一证通关”的应用,满足了旅客“人享其行”的智慧出行需求,实现跨航司中转旅客信息识别、登机牌联打、行李直挂服务,提升了空空中转便捷性,并于2018年被国际航协(IATA)正式认定为“白金机场”。

五是中转联运模式初步形成。银川机场在西北率先推出了集“吃、住、行、游、购”五位一体的“八免四优五尊享”的17项中转服务产品,建立了“宁来宁往”中转服务品牌,丰富了“畅想旅行”中转产品,结合区位优势优化提升中转通道航班时刻衔接率,提升中转航线网络服务能力,创新营销模式,推动空铁联运试点。2019年,空空中转人数达到26.8万人次;2021年,空铁联运总人数达到70.02万人次。

银川机场区域枢纽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资源不足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银川机场所处的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从腹地资源来看,宁夏面积只有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0万,支撑航空运输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从经济基础来看,宁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不高,全区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七成左右,经济承载力不够,航空运输发展源动力不足。从产业发展来看,宁夏工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产品附加值较低、链条短,旅游特色资源还不够突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地区经济和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基础还不稳固,人流、物流汇聚能力较弱。

(二)区域枢纽中转聚集效应偏低

运力支持方面,宁夏是全国惟一没有本土航空公司的省份,缺少运力调配和航线自主权。航线网络结构方面,国内航线网络不完善,辐射周边地区不够充分,航班密度无法为旅客中转提供有效支撑,快线时刻分布不均、直航率偏低,骨干航线频次不足,新开航点运营稳定性差,早出港晚进港航班不能有效满足出行需求。航班时刻利用效能方面,银川机场航班时刻分布曲线呈双驼峰线,部分时段仍有空余,航班时刻利用效能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中转衔接方面,银川机场临近西安、甘肃等枢纽机场,又受制于大型机场时刻资源,航班波形成主动权小,与其他区域枢纽中转比例尚有较大差距。

(三)多式联运辐射半径不足

参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还有欠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作用发挥不到位,银中城际列车实际运行车次大幅降低,机场至中卫、中宁等区内站点往返便捷性降低,对区内旅客中转支撑不足,与铁道部门之间的运行衔接有待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地面辐射半径较小,互联互通还不顺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场多式联运的发展。

推动宁夏民航高质量发展举措

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民航在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为此,银川机场应围绕区域枢纽特色,在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提高中转通达能力、增强区域辐射效应、加大地区间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宁夏民航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构建畅通便捷、结构合理的航空运输网络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建枢纽”为根本遵循,强化区域内枢纽机场与支线机场相互喂给功能,构建“以干带支、以支促干、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逐步构建辐射西北、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航线网络体系。一是强化与主要枢纽机场间的联系,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及国内经济发达城市,服务构建多频次、高效率的骨干运输通道,打造枢纽间空中快线;二是以“人民航空为人民”为价值追求,充分考虑民航均衡普惠性,大力开拓中小城市航空市场,全面推广实施中转便利化与通程航班服务,有效满足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航空出行需求,构建高频次短航程的支线快线航空网络,多措并举提升银川机场国内航线网络覆盖面;三是创新“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进一步研究与周边支线机场、通航机场对接,开通短途运输航线,着力激发航空市场需求,更好服务中转航班衔接;四是布局国际航线,以建设银川至迪拜航线为主通道,加快推进面向中亚、西亚枢纽建设,努力实现向西开放空中通道常态化运行,将银川机场打造成向西开放前沿阵地和集散中心。

(二)构建衔接通畅、运转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应围绕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加快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构建衔接通畅、运转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出更多的“航空+”联运产品,加快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服务、信息、制度、标准等的有机衔接,加速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联动发展格局,形成开放包容、空地衔接、快进快出、立体多层的高效集散系统。一是扩大空铁联运市场。深挖空铁联运潜力腹地市场,研发推广空铁联运组合产品,整合铁路、航司、机场三方资源,拓展空铁联运覆盖范围,增加高铁在机场站停靠密度,持续优化高铁停靠时刻,为旅客提供更多时刻选择,不断提升空铁换乘体验。二是加快完善地面运输网络。引入地方大型汽运公司、网约车平台等外部资源进驻银川机场综合换乘中心运营,开发“空地通”产品,完善银川机场至乌海、左旗、前旗、定边等周边地面交通网络,提升区域联动互通性,打造连通宁蒙陕的地面交通枢纽。三是持续强化空空中转通道建设。拓展固原、中卫支线市场,加强与周边城市通航短途运输的合作,拉大中转通道航网骨架,提高银川枢纽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承接本区域内运输需求,提升城际、城乡服务功能及区域衔接转运能力,加强与服务腹地的对接和末端辐射。

(三)提高机场运行效率

打造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一是全链条提升中转运营能力,通盘考量航班时刻、空域等方面的因素,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改进中转流程,缩短最低中转时间(MCT),打造高效的航班波,建立起有效的、及时的中转和航班衔接,以使航班衔接更顺畅,旅客中转更方便。二是优化调整航班时刻资源配置,以“增驻场,补早晚”为抓手,建设早出晚归航班波,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平衡航班时刻分配,均衡高密度航班时刻分布,提升机场时刻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三是整合各方资源,一方面协调航空公司、空管、油料等驻场单位不断优化保障流程,提升航班保障效率,缩短客货保障时间;另一方面加强与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服务衔接,实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紧密互联,缩短换乘时间;同时充分发挥银川机场运管委协调机制的作用,做到运行标准科学、运行信息共享、运行机制先进、运行协同有力,提升航班运行效率,统筹凝聚枢纽高效运行合力。

(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供需两端的适配性,强化航空产品与市场需求匹配。一是聚焦精准性,强化市场分析。结合客源构成、消费习惯、行为偏好等综合因素,根据后疫情时代旅客出行需求日益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加强机场旅客信息、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OTA)平台及区内经济运行等各类数据收集分析,提升市场预测、航线开发、产品研发的精准度,开发“机票+”专属产品,通过产品升级适应消费升级,全力稳固客源存量市场,深挖潜在和边际客源市场需求,推动转化为发展存量,唤醒闲置资源,实现航空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二是强化运力资源与市场需求匹配。加强航班运营数据分析,结合航班量、旅客量、执行率、客座率、平均票价、搜索指数等指标变化趋势,评估航线运力投入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实现运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三是创新机场航空市场营销策略,突破单线性、独立的营销模式,开发多渠道营销,整合机场、航空公司、OTA、旅行社、景点等不同渠道资源,对接全年疗养、会务、培训需求,联合设计特色特惠航线产品,深度挖掘资源价值,利用小红书、抖音等流量入口,投放以黄河、沙漠、星空、美食为主题的特色航旅产品。

(五)打造高品质服务品牌

聚焦旅客关切,深挖服务工作痛点、难点,创新服务产品,丰富服务供给,从功能设施、智慧出行、服务流程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旅客体验,向旅客提供更加智能化、差异化、精细化、情感化的服务,将银川机场打造成为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丰富体验的平台和彰显文化特色、地域特征、人文风采的窗口。一是创新服务管理,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参加国际机场理事会(ACI)服务质量评级,全面提升银川机场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标准,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二是丰富中转产品,持续提升银川机场“宁来宁往”中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在机场商业、旅客餐食、特殊旅客服务、行李保障、机场文创等方面持续打造新产品,打造中转通程联运模式,形成内容更丰富、链条更完整、特色更鲜明的区域中转服务,强化枢纽机场吸引力。三是延伸服务链条,围绕旅客出行需求,加强与餐饮、旅游、会展、酒店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联动,打造功能齐全、产品多样的服务链,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场景无缝耦合、全链条全面融合、全领域时空一体,实现机场与智慧城市在交通、物流、服务、旅游等多方信息共享,将传统的“机场到机场”运输升级为高品质的“门到门”服务,促进机场与现代化都市圈、区域城市群的系统联动、协同运作。

当前,银川机场正处在全面打造“四型”西部一流机场的起步阶段,随着特色区域枢纽的不断升级,银川机场必然承载起宁夏民航事业发展新使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新更大的作用,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猜你喜欢
银川枢纽航线
数字银川
(21)新航线
枢纽的力量
宁夏科协“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银川顺利举办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银川威力
从银川跳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