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电视艺术美景

2023-09-13 12:00王一川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题材历史

王一川

《心居》

进入新时代十年来,上海产电视剧即沪产剧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之所以将这十年沪产剧当作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提出来探讨,恰是由于这十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鲜明而深刻变迁的十年,是包括中国各艺术门类创作在内的文化艺术界发生显著变化的十年。适逢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庆典或时间节点,文艺创作更是风云际会地获得重新观照历史和现实境况时的宏阔而深邃的大历史观或长时段历史视野。具体地说,在改革开放40 周年、建国70 周年、建党100 周年、迎接“第二个百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80 周年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特定视野支撑下,特别是在朝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都向中国电视艺术家开放了新的审美表现空间,从而激发起新的沪产剧创作冲动。这里暂且只能从题材分类角度,简要谈谈这时段部分沪产剧所作出的美学建树。美学建树在这里是指这批沪产剧在叙述情节、刻画场景、塑造人物、渲染氛围、凸显思想题旨等方面展现的新颖而独特的创作手法、基调和风格等的综合面貌。为分析方便,这里主要谈谈现实题材剧、家族题材剧、历史题材剧、女性题材剧和古装题材剧等方面。

现实题材剧在刻画当代知行合一的人物形象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堪称沪产剧在全国声誉卓著的鲜明的美学标志之一。这批现实题材剧敢于直面当代生活世界,着力描写对当今时代精神有着敏锐自觉并且及时付诸行动的新型人物形象,借助于他们的改革实践而烘托出知行合一的时代价值观。《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突围》《在一起》《埃博拉前线》《风吹半夏》《猎狐》等表现突出。《大江大河》和《大江大河2》以回望改革开放时代史的宽厚视野,塑造出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宋运萍等众多人物形象,再现改革开放时代的波澜壮阔画卷,传达出一种历史兴亡感,还借此诠释了一种独特的“浪淘史观”。“浪淘史观”是说该剧(首先是小说原著)试图以这批独特人物形象告诉观众,历史潮流依循自身的规律奔涌向前,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重要的是顺应历史的必然规律,尽个体应尽的历史义务和责任。《在一起》以十个单元的时报剧组合方式,迅捷地叙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初期全国上下四方团结抗疫的感人故事,刻画出医务人员、快递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众多行业的平凡英雄群像,在全国观众中激发起热烈共鸣。《风吹半夏》叙述民营企业家许半夏在其钢铁企业获取巨大成功时,突然间决定停下来反思最初“野蛮生长”时期滩涂事故上的过失,主动提出支付巨款赔偿当年乡亲损失,传达出一种仁义为先、有过即改的既传统而又现代的价值观,体现了新时代企业家主体人格觉醒和提升的新风尚(尽管难免有些超前和理想化)。

家族题材剧是沪产剧的又一重要美学标志:以当代小家纷争而透视大家景观,创造出家国同构的家族形象系列。这类题材剧(也可称家庭-教育题材剧)其实也可以视为现实题材剧的一种特殊表现,只不过将当代现实生活境遇的再现集中到了家庭和家族关系以及子女教育上。这十年已经产生了以“小”为标志的沪产家族题材系列剧,如《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小敏家》等。《小别离》是新时代家族题材剧领域的一个有力开端,以中学生出国为焦点,叙述方、金、张三家庭的独生子方朵朵、金琴琴、张小宇在升学、留学以及青春期等方面遭遇的困扰。这里既有孩子们的功课、出国、青春期叛逆心理等烦恼,又有家长们在育儿、夫妻感情、同事关系、家庭和睦等方面的焦虑,从小家庭纷扰洞悉出大社会风云,确有小中见大之妙。随后由同一导演执导的《小欢喜》再次聚焦于三个家庭,不过焦点换成了氛围更加紧张的高考。这里通过方一凡、乔英子、季杨杨等高中生的升学历程,进一步描摹了新时代家族生活画卷。《小舍得》虽然换了新编导,选择以小升初为话题,但还是集中讲述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它围绕南俪、夏君山和女儿夏欢欢、儿子夏超超,田雨岚、颜鹏和儿子颜子悠等多个家庭展开,让观众目睹即将小升初的孩子们及其家庭面临的内外种种变故,这里不仅有父子、夫妻、邻居、养父母等矛盾,还有继姐妹兼同事、前夫与妻子和前妻等多重亲属关系的烦恼。这类沪产家族题材剧借助于子女的升学问题而掀开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家庭伦理、教育、婚恋、青春期、心理与病理等多重矛盾,并切实地导向这些矛盾的化解和家庭和睦的重建。可以说,这些“小”字剧的生产不仅体现了自觉的品牌意识,而且业已成为沪产剧在全国产生影响力的知名美学品牌之一。

历史题材剧聚焦于中国现代和当代的历史境遇,展现出艺术典型化再构型这一新趋势,特别是在运用大历史观创造典型性格方面作了引人瞩目的新建树。一旦将过去的历史风云人物放到大历史的“天幕”上重新审视,他们会打开前所未有的新的美学风姿。《光荣与梦想》以略大描细的新颖手法,在极简赅地描摹观众熟知的重大历史场面之际,将主要镜头和片长重点瞄准一些曾被忽视的历史细节,从对历史细节的浓墨重彩的深描中挖掘出新的历史滋味来。将陈毅、方志敏和瞿秋白这三位文化人出身的红军将领的革命诗情集中起来描绘,烘托出现代中国革命所蕴含的现代“斯文”意味,让观众明白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传统“斯文”的现代转化轨迹。《功勋》以系列短剧集的合成方式,将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八位英模人物置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七十余年发展历程上重新打量,凸显出当代中国社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称得上近年来少见的艺术再典型化的精品。其片头制作颇有创意:先是出现由演员饰演的人物形象,再逐渐叠化成为人物的现实形象本身,从而展现出艺术形象服务于现实形象表达、艺术形象与现实形象交相辉映的深刻意味。其中《能文能武李延年》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李延年亲率战士们夺回并坚守一个高地的故事。以当今大历史观气度回望抗美援朝战争,透过令人荡气回肠的激烈战斗场面,将李延年身上的文与武、胆与识、情与义等多重品格尽情展现出来,以小见大地阐述了那场战争及其英雄形象对于后世的深远历史价值。这方面的实例还有《老酒馆》《老中医》《破晓东方》等。

《大江大河2》

女性题材剧同样是沪产剧的知名品牌之一。这时期创作注重表现中青年女性在性别差异困境中顽强追求自主和自立并实现自我认同的超凡毅力。《安家》中的房产公司经理房似锦看似成功的房地产商,但其实携带了农村贫困家庭蔓延到城市生活中的诸多烦恼,由此展开了由城乡差异引发的痛楚及其逐步化解过程。《三十而已》中的职场女性顾佳、王漫妮和钟晓芹,在分别遭遇丈夫艳遇、情人欺骗和婚姻危机的冲击后,共同选择坚强屹立,重新校正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终于成长为有尊严、有个性和有品位的当代职场新女性。《二十不惑》讲述即将毕业而迈向社会的大学女生的遭遇:梁爽漂亮且善于钻营,姜小果感叹自己没钱没貌没权势,段家宝家庭富裕而单纯,罗艳有母亲的强势支持。她们分别从不同挫折中坚挺下来,经历了成长。《二十不惑2》则是接续叙述大学毕业三年后这四位女性的新烦恼:梁爽成了梦想的主播后却面临新的不顺,金融精英姜小果表面光鲜靓丽却总承受加班带来的疲惫,富二代段家宝在遭遇家庭突变后被迫品尝冷酷现实,罗艳主动寻求新的生活选择,她们在经历最初的成长后在此时段继续走向成熟。《超越》中女主人公陈冕作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故事释放出多重意义:第一重是刻苦训练而在冬奥会上为国争光的女运动员典范,第二重是克服困难情境而奋力成长、实现自我认同的青年女性代表,第三重是肩负着由第一代教练员吴庆红、第二代教练员陈敬业和郑凯新、第三代教练员李贵民等共同组成的教练员团队精神的传承重任,这种精神的核心在于以团队协作方式为国争光而非单纯的金牌至上和个人英雄主义。

古装题材剧顺应近年来的“国潮”热,体现了以今释古的电视修辞术。在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庆余年》中,主人公范闲从现代“穿越”回古代,一面发誓继承不幸去世的母亲叶轻眉的遗愿,一面竭力为亡母而向生父庆帝复仇。这种“穿越”式叙事激发出古今价值观碰撞的奇妙火花,但主人公到底志在何方却引人生疑,令观众不得不静待其续集中所可能给出的答案。《梦华录》的热播顺应当代民间古代文化热潮以及学界“宋型文化”热,以钱塘茶铺老板赵盼儿、琵琶高手宋引章、厨娘孙三娘等三姐妹结伴闯江湖的故事吸引人,还通过赵盼儿与顾千帆之间的情感纠葛过程展现女性的自信自强,由此刻画出具有过于突出的现代观念的宋代侠女形象。

除以上五种题材剧外,其实还可以找出其他一些一时难于归类的剧作。例如,不妨暂且称为特别题材剧的作品,往往在题材、人物、样式、风格等方面有着特殊处,例如《特战荣耀》《三体》等。《特战荣耀》中的主人公燕破岳,表面上武艺高强、性格高冷,但实际上深受童年阴影的困扰,是有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病人”。该剧叙述他和其他有着同样心理疾患的队友,共同通过艰苦训练和磨砺而实现治愈,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三体》根据知名科幻小说改编,由地球基础科学遭遇异常纷扰以及知名科学家杨冬自杀事件,引出《三体》游戏以及作为外太空文明代表的“三体人”入侵地球的可能性等事件。该剧通过纳米科学家汪淼和警官史强等沉稳有度的破案过程,展示了人类团结一致共御外星文明威胁的决心和勇气。

以上对于沪产剧只作了简略扫描,但从中可以见出,沪产剧在这十年里取得了突出的美学建树。比较而言,现实题材剧注重高扬知行合一的时代精神,发出建功立业、开创未来的召唤,展现出徵实有为的美学品格;家族题材剧透过亲属间家长里短、恩怨纠缠而陈述伦理和睦的艰难程度和重要性,体现由分而合的变化;女性题材剧再现女性遭遇的性别歧视和追求自主自强的勇气,表现以柔克刚的风采;历史题材剧借助于历史情境和人物的典型化而让往昔历史释放出新的影响力,产生以史鉴今效应;古装题材剧顺应当今社会品味古典文化传统的热潮,在以今释古方面作了有益探索。这五种题材电视剧各有其特征,共同形成了沪产剧的五大分支,可谓在全国电视艺术园地上开放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电视艺术美景。这幅电视艺术美景的存在本身就表明,沪产剧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艺坛无可争辩和不可取代的重镇之一。

不过也应当看到,从盼望产生这个时代应有的中国电视艺术高峰的角度看,沪产剧还有提升空间。首先,在及时满足现实重大主题表达需要以及创作速度上都展现一流品质,但有的作品毕竟有些匆忙,还可以再沉潜些。其次,在强调现实主义作品应有的理想精神时,批判性相对薄弱,从而需要提升直面现实生活世界问题并展开反思的能力。再次,沪产剧已经具有宽阔的全国视角了,但还可以在传达上海地缘文化精神方面再作努力。最后,这十年成绩固然可喜,但精品佳作不够多,应当乘势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电视剧高质量生产机制,力争在全国率先孕育出这个时代应有的中国电视剧艺术高峰。

猜你喜欢
题材历史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