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国企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2023-09-14 18:06孟树勋
今日财富 2023年25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系工作

孟树勋

国企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的主力军,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在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怎样更好地处理国企的发展问题,如何优化内部控制工作,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十分关键的工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

一、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即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用来预测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并进行解析,针对问题的性质制定应对措施;风险控制是指在确定了风险以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及时止损。而且,风险是具有高度变化性的问题,如果企业面对的风险有了改变,就需要对其进行快速的应对,最大限度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国企通常都是大型企业,下属的分支机构也比较多并且关系复杂,想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鉴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国企的风险管理,让我们的国企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第一,国企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职工素质不高、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治理结构不规范、董事会形同虚设、组织体系不健全等。

第二,国企虽然采用的是企业制,一般情况下,企业制的核心是企业管理,故董事会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企业中都会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权力,也会有专门的机构来监督各项工作。但是,在我国的国企中,国有股权对国企具有相当程度的掌控力,而其他的股东等能够起到的作用少之又少。

(二)对机会与风险的分析不彻底,风险发生突然

任何一家企业在其发展之初,都会事先设定一些要实现的目标。而且,企业在制定目标时,也需要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规划。此外,企业在制定一个目标时,需要分析其属于机遇还是风险,不能盲目设定目标。例如,如果一个目标对企业产生了不利的作用,则很有可能就是一种风险;而从其他角度来看待,其积极作用要远大于消极作用,则很有可能就是该企业发展的机遇。企业通过对机遇和风险的彻底剖析,不仅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而且也能通过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三)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策略缺乏

国企受政府控制,前期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同时其自身的风控机制不健全,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能力。这两方面原因致使国企不仅风险意识淡薄,而且缺乏风险管理的策略。

(四)整体意识淡薄,随意改变战略目标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风险控制都是有等级划分的,其中等级最高的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一个企业而言,其战略目标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确定战略目标时,通常要以企业经营的状况、财务等因素为基础进行权衡,最终才能敲定。

(五)内控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企业的内控系统还不健全,特别是在岗位设置、层级、人员素质评定等方面都有缺陷,造成了企业的内控工作无法进行下去。此外,国企建立内控体系的时候,没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自身存在的风险进行剖析,致使建立的内控系统不尽合理,没有将风险防治的要点突出。

(六)内控人员能力不足

国企的内控系统的员工们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理解很肤浅,同时也缺乏风险识别的意识和应对风险的知识。因此,他们很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应对风险,导致风险的影响范围变得更广,使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国企优化内部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健全国企的内控体制。完善的内控体制可以不断强化内控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也对现行的内控体制进行全方位评估。这就需要一个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員,能够主动地建立起自己的内部控制意识,还要向企业的内控部门提出一些对企业经营和工作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内控人员的功能。

第二,建立一个科学的交流体系。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交流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企业的内控体制的命脉。企业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建立一个交流体系,让各单位之间的工作资讯能够及时地进行分享和交流。提升各个单位的工作协调程度,使得各个单位工作紧密结合。国企通过这种高效合作,不仅让企业员工获得更加轻松、愉悦、稳定的工作氛围,而且使得内控工作更好地开展,也为管理者提供更准确、更完整的内控信息。

(二)优化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对于国企的运作很重要,具体的优化措施如下:

首先,国企的内控人员要建立起对风险的准确认识,并根据国企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改进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存在的风险。

其次,国企应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企业风险预警体系,并与风险预警团队合作对自身内部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剖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预防。

(三)优化内控体系

优化内控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确立工作策略。企业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清晰的战略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工作策略,并以此来确定企业的经营目的。

第二,设置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国企将管理层次、对象、岗位设置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最终确定出各内控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各内控岗位的功能。

第三,开展内控工作,迅速有效地排查出企业内控中存在的问题,革新内控的思想,全面地剖析企业内控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全面落实内控的各项对策。例如,一家国企的经理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内控工作提出了以下的具体建议:①制订企业的内控工作流程,熟悉企业的运作方式;②对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审查和评价;③定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④组织员工做好隐患调查和治安管理工作;⑤对内部控制部门进行周期性的评估。

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评价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时,要突出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风险,使内控人员能够主动地承担起相关的风险防范,从而推动企业运营的有效性并提高风险防范效果。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等工作中,内控人员应紧密地围绕着内部控制的目的,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将其归类,再结合计算机技术、数据技术等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风险的评估标准进行调整。

(四)强化员工树立风险意识

国企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组织一些关于风险防范的培训,来持续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技能,对风险的专项训练也要加强。此外,国企还可请一些资深风控专家来进行培训,企业的工作人员通过培训会对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风险排查、内部控制等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此外,国企还可以通过大屏幕,向雇员们展现风险排查的过程和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而对其内部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和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全面的认识,以利于对工作步骤进行及时的改进,在员工的心里建立起一种“底线”的观念。

(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目标

国外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内部控制管理现状的调研和研究等方式,为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对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应该对其进行设计,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提高企业对内控的整体认识,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好落实。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建设和目标确定过程中,要清晰表述工作内容,提升内容和原则的完整性、重要性、适应性等,不断从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工作规范。

(六)设立独立的内部管理监督机构,监督内部监督制度的实施

企业成立了一个标准系统的内部控制单位,这个单位由该部、人力资源、资产管理、规划和发展、内部监督部和其他的内部控制部门的财务、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审计负责人组成,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以监督内部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为目的的组织。

(七)详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计划,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企业按照统一规划、实施的全局构想,展开了对内部控制的深度调研和可行性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合法的、健康的、完善的建設方案;并以风险管理为依据,制定了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宣传的策略,并对其具体实施的策略和规划框架进行了设计。最后,根据上述内容建立内控制度并落地执行。

(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

商业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提高对风险的认识,使其与内控的关系更加紧密。企业应该在其现行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并依托于其自身的内控制度,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防范能力。

(九)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经验

国企重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也逐渐提升企业的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知和理念,从而可以对企业的内控环境进行有效的强化,并对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按照计划展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企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层对于风险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工作,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大大提升,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提升对风险的抵御能力。需要从内部治理制度、通信体系、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切实保证国企的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落实。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体系工作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不工作,爽飞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选工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