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9-15 01:13王晓文汤玲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家教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研修考核幼儿园

◆王晓文 汤玲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为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的号召,支持安徽省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 行动的推进,我园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新视角,探索新策略,通过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应用,并探索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略尽绵薄之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关键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儿童的长期、可持续、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探知能力、认知理解能力等,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归纳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二)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渗透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三)汇集信息技术2.0 相关资源,如优质微课、微游戏、课件等,构建园本信息资源库。

三、研究内容

(一)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分析教师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构建以园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依托“研究+ 考核”开展以信息化提升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及校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

(三)通过研讨课、评比课、示范课等途径,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渗透融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四)以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信息化为重点,围绕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项目和教师自主选择的微能力,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基础项目+ 微能力”的双考核,分层推进,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五)总结经验,形成一系列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六)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微游戏、案例、示范课、论文等校本资源。

四、研究主要活动

(一)氛围营造,激发应用体验

课题开展之初,全园就紧跟时代脉搏将此课题与信息技术2.0 整园推进有机整合,在全园掀起了一场学习信息技术的“潮流”。

1. 专项教研有序推进

课题开展过程中,全园教师在课题组负责人的主持下多次开展相关教研培训,所有教师积极参与、认真聆听,他们前后学习了多篇文章,如《基于“三通两平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探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教师们认真听取文件内容,领会文件精神,对市级课题《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2. 有效利用课程故事

课题开展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安吉游戏”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在组织课程故事时,利用自媒体拍摄方式记录幼儿学习游戏的“哇”时刻,游戏结束后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对所拍内容进行剪辑与编排。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不仅突出了幼儿的游戏重点,而且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会复盘与反思,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3. 积极参与专题培训

园内教师积极参与专项培训学习,这使教师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对园内课题的下一步研究进程更是有了清晰的规划。

(一)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在课题开展前期,课题组成员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摸排了全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基本能力。课题在进展过程中,通过与信息技术2.0 整园推进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二)渗透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幼儿园多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主题的常规带教和比赛,教师们准备充分、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在制作课件时既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又加强了教学设计,最后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1. 巧磨带教课,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效

为激发教师内驱力,幼儿园开展了以信息化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常规带教课,全园教师课前认真准备,课后积极反思。比如大班科学活动“树叶的秘密”中,教师从幼儿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对树叶进行探究。大班社会活动“过马路”中,教师通过不断研课、磨课后的课件,利用视频动画进行情景模拟,并拖动人物在正确时间过马路,借此帮助幼儿巩固了解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常识。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亮点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2. 巧借微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在课题研究与信息技术2.0 整校推进有机融合的背景下,幼儿园鼓励教师认真研读相关实施细则,并完成全园认证考核,其中校本应用考核中获得高级认证的教师占全园教师的80%。

3. 巧思区比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为不断推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广大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庐阳区开展了课堂教学评比及中层干部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参赛教师积极准备,用心思考,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4. 与信息技术2.0 整园推进的有机融合

课题实施方案与信息技术2.0 实施方案的有机整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依据《安徽省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规范》文件精神,确定了整园推进发展规划、园本研修计划、园级校本应用考核方案、教研组年度研修方案以及教师年度研修任务单。

在信息技术2.0 推进初期,我们组建了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团队,具体分工、责任到人。接着,课题组商讨制定出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培训方案、评价方案、奖励制度等,在运用上,教师们通过学科公开课、研讨课、评比课等,检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们的优秀作品和课例被优先推荐,并给予奖励。

五、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方案研制

制定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整园推进实施方案、园本研修方案(确定研修主题)、园本应用考核方案。

(二)确定微能力点

依据幼儿园方案、所处信息化环境和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掌握现状确定幼儿园微能力点范围。信息化管理团队结合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完善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指导教师选择符合自身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微能力。

(三)制定研修计划

围绕信息能力基础项目及教师自主选择的微能力,通过组织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信息化实践与应用专题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四)确定学习任务

指导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问题选择能力点及能力点对应的网络课程,确定学习任务。

(五)监管课程学习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监督本园教师完成线上及线下学习任务。

(六)组织园本活动

组织监督本园教师开展园本应用实践活动,结合园内信息技术岗位大练兵,促进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渗透融合,通过评比课、示范课等形式,检验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七)开展校本考核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团队,依据考核标准和要求,以学科教学信息化为重点,围绕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项目和教师自主选择的微能力,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基础项目+ 微能力”的双考核,分层推进。

(八)提交学习成果

组织全体教师梳理学习证据、提交微能力认证成果。

(九)研修成果分享

开展成果分享会,分享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提升成果;通过多种媒体报道形式,推广研修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步伐亦不断加快,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紧跟时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将其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以此创造更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研修考核幼儿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我爱幼儿园
内部考核
欢乐的幼儿园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爱“上”幼儿园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