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赋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实践思考

2023-09-16 23:39慕丹王娟娟
科技智囊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字金融赋能建议

慕丹 王娟娟

摘  要:信用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可以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率、促進产业发展和全社会进步。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数据已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探究分析数字金融赋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及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赋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8.04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指出,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全纳入法治轨道,各领域、各环节信用措施将不断优化完善,各类组织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及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构建规范健康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随着政府、企业、个人信用行为的数字化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将不断提升完善。

(一)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状

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法规标准逐步完善,制定了以法人和自然人为标识码的社会信用代码体系,搭建了涵盖所有公共部门及社会主体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和查询检索奠定了基础设施,在金融、贸易和公共等不同场景提供服务。实现了全国范围社会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确定了第四批68个地区为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数据库归集了超过11亿自然人和7000万市场主体信息数据,“信用中国”网站日搜索量超过2亿[1];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信用服务生态系统,信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信用评价机构逐步发展壮大,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建立。数字时代,信用不再是口碑评价,而是数据的量化指标。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对增加社会诚信、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不完整导致的市场失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烈要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信用行为的数字化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支撑,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增效。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信贷机构、信息主体提供征信服务,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支持,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社会信用体系是国家行政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数字经济加快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重构,互联网和数据传输技术的飞跃发展,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存在重大风险,特别是信用监管风险,现有的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数字经济在地域、交易规模及数量上挑战传统监管方式,国家、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数字化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创建了必要条件,信用建设以及信用监管尤其要兼顾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要求,需要多部门和多机构协调监管,信用监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方向。

(二)加快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与开放

其一,扩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模。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智能化发展,数字技术持续推动信用服务边界外延,将在政务、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引申拓展应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信用应用服务市场带来巨大发展潜力。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关键支撑。数字金融的发展,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构建发展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数字经济时代,构建数智化社会信用体系是大势所趋。

其二,数字金融与信用建设融合发展。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信用的关键是信息[3],信用的核心在金融应用,信用是可互换的金融资源,是现代技术条件下能够变现的更可靠的金融资产。数字金融的发展呈现出高度信用化趋向,故而数字经济即信用经济。[4]数字金融的强劲发展离不开信用机制的支持,有赖于信用的基础担保,没有信用做保障,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实现。信用机制建设与数字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两者联通融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家现代化的治理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支撑。

其三,数字金融未来可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数字金融凭借其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匹配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5]数字金融充分增强城乡市场主体活力,为短缺金融服务的主体提供了正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就业,并渗透到乡村场景向农村地区提供数字金融产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振兴。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而数字经济却在疫情中迅速崛起。疫情的爆发使金融业务转变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接触式远程控制在线模式。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6]未来,全球数字经济将占主导地位,数字金融将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平台载体,发展前景无限。

二、数字金融赋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数字金融将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金融行业,开发和实施融资、支付、投资等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数字金融业务的推广提升了金融产品的性能和服务效率,能够以最小的成本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促进金融产业深度发展[7]。数字金融的发展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和类别,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延伸了金融服务半径,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充分利用数字金融技术有效识别融资需求和信用信息,在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的同时,构建多方深度参与、协同发展的数字信用体系,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形成双赢态势。

(一)夯实数字基础,推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

数字金融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云計算等实现金融资源共享。数字金融的大数据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融资概率和资金流动性,数字金融超越了传统金融的地理界限,覆盖了更广、更深的地理区域,为更多人更易获得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同时,通过数字技术规范采集更多有效信息,夯实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充实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和归集共享。

(二)运用数字技术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运用数字金融推进信用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多方采集不断健全信用数据,以信用信息为核心,利用数字技术和建模技术,对信用主体的信用数据精准评估,确保信用评级结果真实可靠,实施差异化的信用监管措施,有效预警规避安全风险,协同综合管理,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技术驱动型信用监管体系。

(三)助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金融促进了信用行业的迅速发展,信用水平已成为赢得资源配置的主要参考基准。数字金融能高效整合优化配置信息数据资源,自动完成信用数据库的数据采集、管理以及信用报告、评级、评分等,实现对信用主体的分级分类、联合奖惩和风险警告等智能化管理,且公平、可信、安全、可追溯、防篡改,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已成为弥合交易主体之间的桥梁,能够降低数据管理及共享成本,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信用体系运作逻辑,加速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四)体现信用的社会经济价值

信用反映了调动资源的能力,信用报告是获得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良好的信用意味着更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及信用价值的增加,信用实际上是隐性担保和潜在抵押品,能够提供稳定的金融资源预期和跨期配置,降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范围。基于多维度的信用数据与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结合,生成“更精准”的业务模型,能够开发出覆盖范围广泛、相对风险较低、精准匹配度更高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随着个人和企业生活运营场景的持续数字化,信用信息及信用产品社会化、市场化应用不断拓展,信用将融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信用的经济价值也将持续凸显,使诚信主体能够从信用红利中受益。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改善和增加社会福利,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价值。

(五)数字金融与信用建设双向赋能

社会信用体系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基本道德和制度核心,数字金融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两者都有助于经济社会治理,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信用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从根本上有利于数字金融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金融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联系日趋紧密,未来应促进两者的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规范信用信息数据采集流程,全面推动信用数据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应用,促进大数据在征信业的发展。[8]

三、数字金融赋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存在的不足

随着数字金融的不断发展和信用分析领域的数字化步伐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面临供需矛盾,在法律保障、数据共享、信用应用创新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6方面:

(一)法律机制尚未完善

健全的社会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法律制度和行业标准是信用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凸显了信用相关立法的滞后,社会信用顶层立法的欠缺及相关法律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9-10],导致信用标准缺乏法律依据,权利义务界限模糊,不利于综合协调,必须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强制规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信用体系逐渐转向数字化和体系化,巨量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商业机密和客户隐私数据等需要智能监控、安全管理。现行法律无法有效监管社会信用体系,缺乏全方位长期的信用监管机制。

(二)信息数据归集共享缺乏标准

信用数据的归集与共享对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至关重要。首先,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涉及指标选择不全面,影响数据质量;不同行业领域之间信用共享开放机制、监管角度和评估标准不规范,且信息数据共享意愿不足。地区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平衡,中西部落后于东部地区。[9-10]其次,市场各主体参与度不足,尚未形成全面合作、多元主体参与协同监督的共同治理模式。目前,社会信用数据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形成行业垄断,政府事务、文化和生态等领域缺乏社会信用评估体系,无法满足市场主体对信用数据全面、持续和及时更新的需求。

(三)信用应用创新不足

我国信用的应用广度、深度不足,局限性较大,信用受益面狭窄,应用场景相对单一。以征信查询等应用为主,仅在招标投标、保险投资、银行信贷等较少领域推广应用,尚未广泛运用于政务、贸易、社会和司法等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尚未建立起涵盖政府、市场、全社会及多元化信用应用的体系,缺乏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用应用场景创新,信用信息的应用领域探索拓展和创新不足,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四)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企业发展与信用监管的冲突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对信用信息的征集需求日益增加,由信息泄露引发的诸多社会危害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保护信息隐私权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个人隐私泄露,信用信息滥用、盗取等问题时有发生,信用信息共享披露无边界,隐私信息采集无界限,信用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的矛盾冲突制约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数字时代,信用监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创新和发展,为了遵守规则,企业不敢创新,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而脱离信用监管则会使企业任意发展,企业发展与信用监管的冲突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数字金融技术人才短缺

随着数字金融技术的不断提高,金融需求也逐渐扩大,市场数字金融技术人员也严重不足,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等专业科技人才的缺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数字金融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金融对农村地区提供服务供给的重要依据。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对数字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发挥着关键作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至今已经十几年了,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以金融应用为核心的信用建设、评价、应用的成熟机制。[3]农村人口多、比重大,经济发展缓慢、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差,宣传受众面窄,认识理解有偏差,守信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失信惩戒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居民法律意识淡薄,信用监管与奖惩机制发展滞后,违约行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制约,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信用保障。法治环境欠佳制约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影响了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数字金融赋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建议

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手段,探索数字金融赋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和发展新路径,对助力金融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健全信用监管法律法规

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大数据时代,应完善与大数据相关的立法活动,以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的信用监管要求,完善信用法律法规监管标准体系,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对信用信息的归集管理、共享披露、信用奖惩、权益保护等进行全面规范的界定,明确权属以及各方的权利义务,依法依规开展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与大数据融合发展,为信用领域的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明确规范信用的查询流程和使用权限,加强信息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以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为基础,对监管对象进行等级分类监管,根据分类状况提供差异化监管资源配置和监管措施。

(二)加快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与开放

1.扩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模

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综合系统平台和相应的信用评级机制,拓宽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和覆盖范围,加强数据库的智能化管理和及时更新,提供信用评级机制即时在线服务,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层面信用信息缺失和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信用信息平台的生命力。功能健全的数据库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方面政府应建立部门或行业主题数据库,从根本上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另一方面应激励信用中介机构发展创建自身信用数据库,为信用数据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共享开放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助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2.建立信用信息开放共享机制

当前,大数据技术已深入融合到金融领域,建立信息数据库和构建信息交换共享机制,首先,应完善法律法规、平台数据、行业标准、风险监管等机制,进一步改进和扩大信息共享覆盖范围,畅通信用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其次,应基于信用信息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分级管理,分层分级、合理有序地向市场主体开放,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最后,应加强信用信息风险管理,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治理监管机制,促进政府和市场共建共享、协同共治。

(三)拓展数字金融模式,加大信用应用创新

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拓展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开展实施资金融通,在数字化趋势下加速产品研发和创新,将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资源供给对接起来;提高金融资源对守信户的精准帮扶力度,推动融资畅通工程向弱势群体覆盖;优化金融信用环境,拓展信用价值,有效发挥信用信息对融资和政策制定的基础媒介作用;推动财政税收、信用激励措施等精准支持政策的制定,促进金融资源向守信户倾斜,激发守信户信心,扩大创新信用信息及信用产品社会化、市场化应用范围,增强信用信息平台活力。

(四)协调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监管与发展平衡

信用体系建设应与立法监管工作齐头并进,确保有法可依,从而奠定社会信用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获取信息数据应顾及完整性也要保证保密性,协调平衡好信息共享披露与隐私保护的矛盾。信用信息监管会不同程度影响企业的经营,过度监管则影响竞争力与创新性,应严格把控好对企业信用的监管力度,平衡好安全保护和共享之间的关系,提高相关信用数据开发和使用的有效性,嚴防误用、滥用信息,切实保护隐私安全。

(五)加强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

在数字金融发展中,地方政府及金融领域应共同努力,加大金融科技投资成本,培养具有创建数字金融风险控制系统能力的特殊人才,深化区块链、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研究跨学科的综合运用思路,提升数字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与防范水平。此外,还应积极与当地研究机构、高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组织联动合作,加强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利用科技助力行业创新。应鼓励和引导具有管理、技术和金融能力的企业、信用机构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发展,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激励机制[11]。加大社会信用体系与数字金融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和人才储备,强化保障,促进金融技术发展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新技术新应用不断融合深化发展。

(六)加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主体主动致富的外部驱动力,是加强农村区域金融要素供给的有效保障。其一,应加强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法规,特别是健全实施信用奖惩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逐步实现法治化规范化,改善农村整体信用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其二,应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增加信贷政策支持激励措施和力度。“信用+”是信用基于大数据和平台的一种信用连接,将平台的能力、商业、人之间的关系快速连接起来。[12]以信用应用为核心,不断拓展形成“信用+应用场景”信用服务新模式。通过信用等级评定,以“信用+”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的支持力度,缓解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慢、贵的问题,鼓励农户不断提升信用等级,使守信用户得到实惠与便利,推进农村信用增收致富,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其三,应开展诚信文化教育,普及征信和相关金融知识。建立农村信用文化培训机制,树立信用和诚信意识,引导塑造信用价值观,加大规范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农户信用观念转变,营造“守信得益、失信受限”的农村信用文化氛围。其四,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农村是数字经济培育和大力发展的重要港口,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资源配置、农业技术创新、农民收入翻番。[13]其五,促进农村信用应用场景和管理模式创新,将信用与福利关联,使诚信履约融入乡村生活,以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为乡村治理及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參考文献:

[1] 胡俊超.2023社会信用体系十大展望[EB/OL].(2023-01-29)[2023-08-01].https://m.credit100.com/xhxy/c/2023-01-28/698611.shtml.

[2] 于真,杨渊,陈彦达.征信数据服务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经验研究—以欧央行统一信贷分析系统为例[J].征信,2018(09):32-39.

[3] 李燕.基于金融认知视角的乡村信用体系构建[J].学术前沿,2022(19):83-89.

[4] 王伟.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J].中国信用,2020(01):116-117.

[5] 贾冀南,张艳丽,赵炳乾.“双碳”背景下数字金融赋能农业企业绿色创新研究—基于泊松回归的实证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0-17.

[6]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R].北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

[7] 田晓丽,任爱华,刘洁.信用风险防范视角下的数字金融探析[J].征信,2021(03):65-72.

[8] 王玫,陈慧广,张苗.大数据在征信业的应用与思考—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J].征信,2019(11):47-49.

[9] 陈道富,曹胜熙.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经济评论,2022(08):39-42.

[10] 丁玲,韩家平,吝杰,等.数字时代的商务信用体系创新研究[J].征信,2021(09):24-30.

[11] 吴新颖,赵艳侠.科技创新助推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科技智囊,2020(01):29-31.

[12] 中国改革报.芝麻信用副总经理李丛彬:“信用+”是下个十年社会经济最大红利[N].中国改革报,2018-05-29(10).

[13] 徐军委,吴昌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智囊,2020(09):23-27.

Practical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Finance Empowered Social Credit System

Mu  Dan1    Wang  Juanjuan2

(1.Colleg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ansu,Lanzhou,730101;2.College of Economics,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ansu,Lanzhou,730101)

Abstract:Cred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soci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social credit syste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dat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as a new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digital finance can provide power and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ocial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the article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positive rol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finance empower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and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Key words:Digital finance;Empowered;Social credit system;Proposa

猜你喜欢
数字金融赋能建议
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乡村振兴“赋能”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区块链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
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