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2023-09-16 03:20陈金坤
考试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教学策略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道德观念,也要健全学生学习人格,提高学生相关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并且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经验,提高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对道德与法治的全面认识。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创新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学习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114-06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对应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要推动学生在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对应的学习探究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更为全面地理解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强化个人的道德学习素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也能够更为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改变较为消极的学习态度,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积极地调动已有的知识落实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应用,推动个人借助这些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错误的学习认知,收获不一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体验。可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同国家政治,以有助于学生法治观念和健全人格的加强,有效转化和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培养。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要求解读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目标提出了相关要求,教师需要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之中提高学习水平。在新课程标准中,重点强调了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学生学习情况,注重对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道德观念,也要健全学生学习人格。首先,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需要进一步解读其中所提到的对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等内容,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更为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改变较为消极的学习态度,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积极地调动已有的知识落实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应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错误的学习认知。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之中对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要求,有效遵循学生在学习阶段中不同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帮助学生在自觉、自律中提升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从而打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基础。而为了促进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理解,教师需要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与实践其在个人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从而转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育人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教师需要以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认知的提升过程之中实现行知合一的学习效果。而根据“教师要把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力求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这一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可知,教师要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观点,关注学生能否实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并能联系在真实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体验,进一步加深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印象。这个时候,学生能够改变个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态度,真正地联系在真实生活中的学习体验,加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领会和解读,结合教师所讲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技巧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获得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也能够领会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相关道理,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关学习素养的提升,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体验,潜移默化地在生活实际之中落实课堂所学。

二、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教学形式主义现象

目前,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讲授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只关注到了如何将相关学习知识讲解给学生听,而忽略了对学生基本学情的研究和接受能力的探索,导致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相关学习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此时学生只能够机械记忆教师讲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对他们来说,这些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且乏味,难以真正联系到个人的生活实际进行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淡漠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意识,难以养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习惯,导致个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率较为低下。教师需要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之中提高学习水平,并且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经验,提高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进一步强化对道德与法治的全面认识。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在备课环节精心设计,大多是在网上搜寻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或者是其他教师的相关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演绎,难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陌生感,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也难以得到培养。这都是由于教师只是粗略地了解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内容,没有进一步地了解教材编排体系的架构。加之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核心内涵无法被解读,教师无法有效抓住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切入点,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个人的学习效率,也影响了教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要求,教师需要研读道德与法治相关理论,紧紧扣住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对个人教学的相关要求,坚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高效教学效率为目标,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之下推动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相关授课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简单基础且枯燥乏味,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没有积极地进行创新,只为学生呈現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否将这些课堂上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不利于学生激发更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也就难以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教师不能够忽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从而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只掌握了较为浅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同时,部分教师更倾向于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知识,此时学生只能够机械记忆教师讲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对他们来说,这些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且乏味,难以真正联系到个人的生活实际进行记忆。学生在相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之中只能够较为浅层地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理论问题,无法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经验得出个性化的思考,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弱化了个人的学用水平,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率也难以获得提升。

(三)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参与积极性不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一门学科。虽然这门学科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考试占比较低,但这一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却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的认知产生了一定偏差,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就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对待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也不够上心,导致个人难以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如果只靠教师的课堂知识灌输,那么学生难以领会蕴含在其背后的社会现象,无法根据社会现象解读相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就容易使得学生觉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枯燥乏味,这都是源于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认知不足,将其视作是小科目,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副科”而已,认为只要记住对应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便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甚至有些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也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已,导致对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不太重视,相应道德与法治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也无法激发个人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这个时候,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之中,不能够较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教师布置的学习活动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这样就容易影响到回答相关问题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对教师出示的道德与法治学习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较为敷衍地利用机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进行问题的回答。也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识和自身性格特点,认为单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背诵较为枯燥且无趣,不能够较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无法热烈地参与到教师所布置的活动之中,从而降低了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学生有效利用所学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水平提高造成了一定阻碍。也有的学生在大量的机械记忆之中丧失了较为活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考能力,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功能没有在学生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也阻碍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之中道德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对应培养。

三、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创新教学策略

(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落实教师有效备课环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对应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养成相关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是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个人备课环节的重要性,通常采取的只是按照教案或者是他人的课件进行备课,忽略了要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纳入个人的备课环节之中,由此真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才能够较为真实地为学生展示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完善的备课环节既能够充分落实新课标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的发展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提升需求,推动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之中有效完善相应的学习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学习准备,也能够解决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那么教师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以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学习素养提升为主要教学任务,并且充分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灵活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书本知识,利用集体备课的环节,从而在和其他教师的合作学习之中打好教学的坚实基础,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定整体的教学步骤,再优化学生活动,并根据议题的选取加强有关学生的作业设计。比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一同就某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有的教师选取了新年晚会这一热点素材,通过集中研讨和小组合作,以年前准备、过年活动以及年后整理为不同部分进行备课。当教师确定好了授课的大致框架之后,也从这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归纳。比如在年前准备的环节,部分教师查阅了相应的资料,收集了不同地区年前的不同准备,从食物准备、清扫准备等入手,为学生收集不同的学习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年活动的备课过程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可以做好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准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以表格的形式整理个人的过年活动,展现一些具有特色的过年活动,由此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一学习环节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在年后整理的环节,教师可以以课外资料的拓展为具体的环节,收集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在这一环节积极启发个人的奇思妙想,完善这一环节,并且有效激发个人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而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教师可以及时地为其引入有关政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政治学习的意义所在,侧面激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为之后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的铺垫。有的教师先展示了第一框的教学设计,通过趣味猜谜、节日热点、视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节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自觉传承相关中华文化。也有的教师以河南卫视“百花迎春”的视频为切入点,引出对春节形象的思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者。

(二)指导预习,培养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師需要帮助学生积极地调动已有的知识落实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应用,推动个人借助这些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错误的学习认知,帮助学生在自觉、自律中提升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从而打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基础。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之中,部分教师恰恰忽略了对学生预习环节的指导,通常都是较为开门见山地借助书本,让学生直接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导致学生缺少了一定的情感铺垫,难以全身心地投入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之中。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主学习领悟较为基础的知识,从侧面提高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预习环节,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错误的学习认知,收获不一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体验。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有机整合《民主与法治》教材内容,以“从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的出台讨论法治的必要性”为核心议题,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比如,在预习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初步阅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抓住题目、课题、框题和目题这些元素,从而提纲挈领地得出本单元的核心词。比如有的学生圈画出了“民主”“法治”“依法行政”“厉行法治”等关键词,率先激活了对“民主与法治”这一单元重点知识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查找一些有关于民主与法治的学习内容,形成对民主与法治相关政治词汇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收集有关民主与法治的相关国家出台政策,更需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寻自己日常生活中与民主法治相关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思维的发散。学生此时在这一学习思维的发展之中,自然地回想起了个人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与民主法治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只学习了与民主法治有关的理论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深化这一节课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印象,教师还可以及时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且在小组讨论之后选出代表进行汇报,由此将小组讨论内容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学生能够带有一定目的性地进行学习,也有利于个人在相关问题的表达之中激活与民主法治相关的学习思维,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

(三)创设情境,引入学习,激发学生道德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创设学习情境,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学习兴致不够高昂,导致个人无法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思维,阻碍了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度。那么,此时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借助真实情境的创设,推动学生联系其个人的真实生活学习经验,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这学习情境的学习之中,既能够引起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注意,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学习情境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同时,教师需要以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认知的提升过程之中实现行知合一的学习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其引入真实的学习情境,推动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的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个人的成才观念,积极为未来生活做好对应的准备。此时,教师需要立足少年这一主题,认识到个人成长与世界密不可分以及自身的个性和潜质,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也能够合理且正确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测试,出示对应的调查问卷,引导学生在多种问题的回答之中思考自己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的学生较为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学生未能够对自己的个性特征有一定的认识,那么教师可以及时地通过学生的学习问卷成果引入情境探究活动,要求能够清晰认识自身的学生组成志愿者小队,从而帮助那些未能认识自身的学生探寻自身的个性特征与未来规划。这个时候,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并且在这一学习情境之中代入相关的角色,收获真实且有效的体验,从而发展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个人健全的学习人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改变较为消极的学习态度,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收获不一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体验。

(四)创设活动,构建平台,促进学生有效探究发展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只为学生呈现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否将这些课堂上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不利于学生激发更为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以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把握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且注重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的教学之間的辩证统一,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之中做到知识和素养兼具。因此,教师需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一定的学习活动平台,帮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的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建设富强中国”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学生需要体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明确我国新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小岗村的“秘密契约”》这一视频,要求学生思考:“在这一视频之中,改革开放前后的小岗村分别发生了哪些改变?你从这些改革成果之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这一视频较为直观地认识到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这一政治知识。有的学生回答:“我感受到了这个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这个村庄较为落后,老百姓的生活较为困苦,也难以过上较好的生活。而随着改革政策的落实,这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人的生活幸福感。由此可见,这些改革成果对这个村庄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也让我意识到了改革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列举一些我国在科技改革中对改革开放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体会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相关影响。学生通过这一系列讨论活动,认识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定了个人的政治认同,也为接下来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相关意识的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 结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引导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之中启发道德与法治思维,逐步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此时,学生能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对应应用,在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对应的学习探究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更为全面地理解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强化个人的道德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巧珍,唐正花,郑琼娥.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22):71-74.

[2]李晓东,柯楠茜.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J].教师教育学报,2022,9(4):48-54.

[3]刘春玲,白瑞春.基于新课标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反思——例析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共筑生命家园》[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2(10):56-58.

[4]花韡.依托校本课程,夯实德法教育——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能仁剧场”课程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2(11):18-19,26.

[5]张增建,吴建平,杨敬胜,等.着力考查党史 突出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 聚焦核心素养 深化山西中考改革——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3-7.

[6]叶坤灵,温勇康.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培养科学思维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2(10):59-63.

作者简介:陈金坤(1973~),男,汉族,福建莆田人,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教学策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