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声乐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3-09-16 04:40罗雯元
考试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重要性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关注,声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音乐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声乐实践在初中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提升初中声乐教学有效性实践策略以及初中声乐教学的常用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实践;声乐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149-06

歌唱是一种直接且真切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声乐实践,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歌唱潜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在歌唱中陶冶情操、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学唱的信心、兴趣并不强烈,为了帮助学生走出“怕唱歌”的困境,逐渐爱唱歌、想唱歌,如何设计教学活动、采取性质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值得教师审慎思考的课题。

一、 声乐实践在初中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提高声乐教学针对性

受到心理因素、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通常会暴露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声乐实践也是如此,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到声乐学习的不足、短板,以便于灵活调整后续声乐教学方案、内容、方法,将因材施教落实到位,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确保全体学生均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倘若学生在声乐实践中由于心理素质不佳而出现怯场,造成表情肢体僵硬、气息不稳、忘词跑调的现象,需要教师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状态演绎歌曲,将自己的专业水平超常发挥出来。此外,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声乐学习积极性,但是基础相对薄弱,使得声乐实践效果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针对此问题,教师日常应加强唱歌技巧与发声方法练习,督促学生每日坚持练习,循序渐进地提升声乐演唱能力。

(二)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

相比于其他学科,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学唱歌曲固然简单,倘若要完美演绎歌曲,则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扎实练好基本功。声乐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类型的艺术展演、专业竞赛,以此来积累声乐演唱经验,充分锻炼声乐技术。学生借实践活动的契机面向观众展示自己的阶段学习成果,包含激情、富有情感地演绎歌曲,可以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而且这一过程也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同他人之间的差距,有意识地借鉴他人优秀经验、弥补自身短板,明确后续声乐学习的努力方向,力求做到更好,对下一次声乐实践充满期待。

(三)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

在声乐演唱领域,艺术表现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确保声乐实践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降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发挥声乐实践的积极作用。第二,情感表达。学生在参与声乐实践时,应全面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如此才能准确把握演唱的情感基调,用声乐演唱准确地传达歌曲的情感价值。第三,肢体语言。声乐演唱中的肢体语言主要起到辅助表演的作用,一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据歌曲要求做出不同的手势语言,抒情时缓慢打开手臂,激昂时直接握紧拳头,不论是何种手势,只要正确应用,均可以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恰如其分,增强声乐作品的感染力。很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会习惯性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声音处理方面,对表情、肢体语言的训练力度有所不足,有的学生在唱高音时面目狰狞,看似喊破了喉咙,但声音却被盖住。事实上,声乐实践既需要动人的声音,也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这对声乐的“教”与“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演唱情绪、表演状态,以便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塑造艺术形象,在一次次声乐实践中积累、摸索,逐步走向成熟,力求打造高质量的声乐课堂。

二、 提升初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声音导向,突出声乐教学价值

声音不仅是言语的形态,更是情感传递的媒介,音乐作为一项声音的艺术,兼具了生动鲜明、缥缈抽象的特点。美妙而动听的声音往往可以开启人们对大千世界的认识,使人心旷神怡,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教师在面向初中生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借助清晰的声音进行传情达意,让音乐的美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声音与情感的交互融合,有效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音乐课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张开嘴巴唱歌。”可见声乐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正确发声、掌握演唱技巧上,促使学生逐步做到灵活应用声乐技巧,学會将真挚情感融入演唱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既有助于让学生释放内心情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坚定声乐学习的信心,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事实上,很多初中生对唱歌有着强烈的兴趣,在声乐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跟教师节奏,积极参与到课堂各项活动中来,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采取多样化方式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声乐学习、歌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有效调节情绪,为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情感导入,激发学生演唱兴趣

教学的艺术并非局限于本领传授上,还需要高度重视兴趣激发。音乐是善于表达的听觉艺术,是激发思想的情感艺术,可以借助一个个抽象的流动音符,创造出多元内容、形式和情感的乐曲,带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进而引发情感共鸣,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对音乐作品中隐含的情感因素展开深入挖掘,注重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认真做好课堂导入,以情感为抓手,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声乐歌唱情境。

经过精心设计过的新歌导入,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确保声乐教学有序推进,取得理想化效果。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应围绕即将学习的歌曲,广泛收集关于歌曲创作思路与背景的资料,接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偏好设计教学方案,从歌词切入,挖掘深层次内涵,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验歌曲旋律、把握风格特点、了解内在情感。以《凤阳花鼓》教学为例,此曲目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具有旋律优美、简单易上口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期间应认真研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精心规划教学方案,根据歌曲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思考在曲目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桥梁的有效方式。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带着思考欣赏音乐《凤阳花鼓》,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律动身体,让学生感受音乐愉悦的情绪,接着详细介绍凤阳花鼓以及由来,使学生对安徽地区这一民间歌舞形式形成初步了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彻底调动起来,教师便可以采取节奏训练的方式,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调式、创作规律,以此来深化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在此种新课导入中实现了音乐与情感的碰撞,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沉浸在音乐氛围中,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后续的知识学习中,促进学生主动体会歌曲情感。

(三)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为充分发挥声乐实践的作用,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正式授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适应学生的能力层次、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教学内容足够丰富多样,才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激起学生同音乐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声乐知识将歌曲完美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便于教师有序推进教学活动,如此既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声乐课堂,对学生而言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以《彩云追月》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用连贯、圆润的声音进行歌曲演唱。为顺利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播放舞蹈作品《彩云追月》,并让学生说一说看完这段舞蹈所体会到的音乐情绪,待学生回答之后,用课件分别出示太阳和月亮两幅图片,要求学生选择一幅意境最贴合这段音乐的图片。进入歌曲演唱教学环节,为了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着重讲解民族管弦乐器,简单讲授乐器的演奏方式、风格特色以及音乐效果,并带领学生背唱《彩云追月》的主题旋律,体会悠扬舒缓的旋律特点。在课堂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在课堂开展拍打节奏、演唱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准确掌握这首歌曲的旋律以及调式特点。总而言之,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学会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意境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四)逐层推进,突破声乐演唱难点

在初中声乐课堂,演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應对每个学唱步骤进行精心设计,突出教学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确保学生轻松掌握声乐的方法技巧,快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演唱歌曲。为了达到此种效果,教师应在歌曲学唱之前,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通过纠正歌唱姿势、传授正确呼吸方法,正式打开声乐演唱的大门。

在长期声乐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面对稍有难度的歌曲便会产生消极畏惧的学习心理,特别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音区较高或者旋律婉转复杂,导致学生存在不愿意开口、声音小的情况。面对此种情形,教师在组织声乐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法,对演唱步骤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具体到教学实践中,首先组织学生跟着钢琴节奏用la轻声模唱曲谱,反复几遍之后确定歌曲的旋律特点、音程之间存在的关系、歌曲结构段落,接下来要求学生跟随伴奏抑扬顿挫地朗读歌词,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基调。待足够熟悉歌词和旋律之后,按照段落跟随伴奏填词进行演唱,逐个处理好歌曲中涉及的音高、节奏的难点。经过这样一个系统性过程,基本可以让学生做到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了有效夯实学生的声乐技巧,巩固歌曲演唱,教师可鼓励学生用课堂剩余时间进行领唱、轮唱,相信长期按照此步骤教学,势必可以让学生的声乐水平、综合能力得到持续性提升,顺利达成声乐教学目标。

(五)多声部演绎,提升声乐演唱质感

所谓“乐以和为美,乐和而后善”,强调音乐要素之间的呼应、调和、和谐关系,如此才能通过巧妙组合形成动听的旋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初中声乐教学应加大多声部合唱教学的力度,通过这一过程令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本身的丰富表现力。音乐包含多种要素,比如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调式、和声等,最为核心的当属旋律、节奏、和声,在进行声乐实践时将合唱中的多声部演唱融入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旋律的独特魅力,而且也有助于加深对音乐作品审美性的理解。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基于音乐作品风格,结合各项因素要素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的合理创编,然后引导学生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歌曲演绎,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多声部合作的意识,领略音乐的和声之美、和谐之美。

以《让世界充满爱》教学为例,该歌曲发掘生活中爱的影子,由小爱升华至大爱的情感,虽然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让学生感受真情的可贵、爱的伟大,使学生的情感在爱的旋律中得到净化。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可在基础教学完毕之后,适当增加演唱难度,在歌曲第二部分增添二声部合唱,待学生熟悉歌曲主旋律后,鼓励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哼唱第二声部的旋律,最后集体进行二声部合唱。同时,引导学生一边演唱,一边用心聆听双声部的音乐旋律,体会多声部旋律的艺术美,通过多声部和声赋予歌曲别样的魅力。经过多声部演绎的声乐教学过程,既大大提高了歌曲演唱的音乐表现力,也会让学生更加喜爱学声乐。

(六)利用现代设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伴随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将现代设备引入声乐课堂,可以辅助教师完成一些较为烦琐的教学任务,为声乐课堂注入更多生机、活力、趣味,依托技术加持,将知识点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轻松理解、内化知识。经过大量实践显示,此种教学方式与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年龄特点高度适应,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紧跟教育发展节奏,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多元的声乐学习需求,开启声乐教学的新篇章。

以《黄河船夫曲》教学为例,这是一首朴素短小、形象鲜明的民歌,曲调风格带有陕西民歌的特点,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摆荡的感觉。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这首歌曲思考陕西民歌的基本特点。接着,出示黄河的图片,并着重讲解黄河全长5 464千米,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呈“几”字形,流经九个省,由于为中国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在此基础上出示陕西风土人情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新歌《黄河船夫曲》的音乐情绪、歌词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索兴趣、声乐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初中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更倾向于节奏欢快型的音乐,对情绪低沉的音乐兴趣则并不强烈,此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结合社会背景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入分析,引领学生对音乐建立全新认知,深深领略到歌曲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歌颂,体会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

(七)丰富教学形式,巧用音乐教育新体系

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应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突出音乐教学的情感性、形象性的艺术特征,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建立全新的理解。基于此,教师需要广泛搜集学生日常接触较少或者从未接触的音乐素材,利用这些素材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对歌曲中涉及的歌唱展开多维度分析,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此种教学方法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声乐学习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对歌曲演唱建立更加全面的认知,教师可对歌曲进行范唱。此时,学生自然也会踊跃尝试,想要一展歌喉。

以《依呀呀噢咧噢》教学为例,这是一首非洲扎伊尔民歌,歌曲为四分之二拍,具有音域窄、乐句短的特点,整首歌曲中包含很多切分节奏和重复手法,将情绪热烈、野性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非洲音乐与学生常听的流行歌曲存在极大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应出示图谱,安排“小老师”领学节奏,大家共同找出反复记号、连音记号,并对其中的节奏难点加以处理,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使学生熟悉歌词旋律,以此来为学歌做重要铺垫。接下来视唱图谱,这期间应着重引导学生注意音准、换气,让声音始终保持圆润、连贯。

由于这首歌是音译过来的,学生很少接触,因此要带领学生跟着节奏阅读歌词,以便学会唱词,同时由教师分段加词范唱,学生则要模仿教师的演唱,有意识地规范咬字,以情带声,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进行演唱。在课堂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可增设拓展延伸环节,为学生播放一段经典非洲音乐,要求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下列几个问题:音乐节奏如何?表达了何种情绪?运用了什么乐器?进而引出非洲鼓,并为学生布置利用非洲鼓为歌曲《依呀呀噢咧噢》編配节奏的课后任务。丰富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牢固记住本首歌曲,娴熟掌握歌谱中两种切分节奏的唱法。

三、 初中声乐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加强范唱,掌握发音技巧

范唱即示范性演唱,从学生角度而言,如果直接演唱一首并不熟悉的歌曲,势必会感受到枯燥、焦虑,甚至弱化声乐学习兴趣,起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声乐教学时应加强范唱,通过美妙的歌声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歌曲的深层内涵及艺术魅力,并基于旋律和节奏领略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参与声乐训练的积极性。范唱,既可以是教师亲自示范,也可以采取多媒体播放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细细品味、张嘴默唱,待表达欲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鼓励学生放声歌唱。有了正确的范唱,学生可以准确掌握到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为歌唱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二)集体合唱,锻炼发音能力

在初中声乐教学中,集体合唱的方式应用得最为普遍,是锻炼学生发音能力的有效方式。合唱对学生的音准、音色、节奏感均提出极高要求,教师在组织声乐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音色加以纠正,促使学生的歌唱能力、合唱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关于学生音色的统一,建议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采用打哈欠锻炼法,打哈欠时需要深深呼气和吸气,同步用假声位置发出长长的“a”音,教师可在学生打哈欠时找准假声位置。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火车进站时“呜呜”的长音,引导学生模仿这一长音,通过长音的发音练习,让唱歌的气息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歌曲的情感基调展开想象,用心演唱歌曲,此时发出的声音将与从前有所不同。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为了让全体学生实现协同进步,教师应适当放缓教学速度,或者简化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待全体学生基本功足够扎实后,组织歌曲合唱活动,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发音能力,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歌唱。

(三)情感体验,提升歌唱能力

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音乐在陶冶情操、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常用音乐来抒发情感,婉转的旋律让人听来心中不由生起或悲伤、或忧郁、或兴奋的情绪,教师若要全方位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关键是要重视情感融入,引导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代入歌曲情境中,以此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传统的声乐课堂,师生之间的沟通甚少,以至于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为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这一过程了解学生对歌曲的看法以及声乐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认真聆听学生的每一次演唱,针对演唱效果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促使学生的歌唱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应注意指导方法的应用,比如针对学生的跑调现象,一定要率先肯定他们的努力,并给予学生鼓励,委婉地说出存在的不足,如此才能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声乐演唱的优缺点,坚定继续努力、完善演唱的信心。随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分析有效的演唱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演唱的技巧,持续性地优化声乐教学的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对演唱的强烈热情。

(四)领会内涵,培养音乐能力

深刻领会歌曲的深层情感、主旨思想是有感情演唱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聆听不同类型、题材的歌曲时,所产生的情绪也是完全不同的,要让音乐感知走向深处,还需要教师展开细致讲解。很多教师在声乐授课期间,多是将侧重点放在識谱、学谱上,对学生歌曲内涵理解的重视度有所不足,所以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够好。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师自身要在正式教学之前多维度、多视角分析即将教学的新歌曲,在为学生范唱的过程中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融入进去,并且要做到声情并茂,力求用富有情感的歌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学唱、演唱兴趣,令教学效果不断得到优化。

就拿《摇篮曲》来说,这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歌曲为两段体结构,修饰音的应用让音乐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歌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慈爱、万千柔情。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详细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接着分段进行范唱,使学生通过聆听的过程初步了解音乐在音色以及节奏上发生的变化,为柔和、舒缓、甜美地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所发挥的教化作用是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授课的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声乐实践在提高声乐教学针对性、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声乐实践,积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组织声乐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声音导向、情感导入、丰富教学内容、逐层推进、多声部演绎、利用现代设备、丰富教学形式等策略,落实启发性教学,引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逐步增强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将学生的歌唱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谭卉.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乐发声训练[J].中学课程辅导,2022(34):111-113.

[2]杨春.初中音乐教学中声乐发声训练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8):104-106.

[3]张娜.声乐教学艺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探索[J].新智慧,2022(8):15-17.

[4]张晔.初中阶段声乐教学方法与探究[J].戏剧之家,2021(31):186-187.

[5]李莉.论声乐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智力,2020(35):43-44.

[6]方锦雯.初中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20(6):98.

[7]左小倩.初中声乐教学应注重唱歌技巧培养[J].戏剧之家,2019(2):181.

[8]林业凤.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声乐教学研究[J].读写算,2018(34):1.

[9]张艺伦.重唱在声乐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8,38(3):129,133.

[10]赵文珺.声乐教学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巧妙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160.

[11]荣豫川.声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途径探讨[J].天中学刊,2015,30(5):151-153.

作者简介:罗雯元(1992~),女,汉族,四川南充人,漳州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