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8件事,中风风险降七成

2023-09-16 22:55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含糖红肉中风

1.吃好饭。2002-2018年,我国居民全谷物、大豆、坚果、蔬菜、水果、红肉和含糖饮料的平均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然而,除红肉和含糖饮料,其他食物平均摄入量仍低于膳食指南中规定的推荐水平。果蔬、全麦食物摄入不足,是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的主要饮食危险因素。脑健康需要充足的营养,建议大家日常饮食中做到“五多”:多吃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并坚持“四少”:少盐、少红肉、少加工肉制品和少含糖饮料。

2.睡好觉。研究显示,与夜间睡眠7小时的人相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更易中风。具体来说,夜间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中风风险高3.15倍;相比夜间睡眠7~8小时的人,超过9小时的人群中风风险高2.67倍。根据美国睡眠基金会的建议,成年人最佳睡眠时间是7~9小时。

3.勤运动。研究发现,人在中年时期的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老年时期大脑损伤越少。中年人每天仅进行10多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晚年发生腔隙性脑梗的风险可降低32%。因此,每天都应抽出一段时间运动,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以上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两者等量结合。同时,每周至少进行2次强化肌肉运动。

4.不吸烟。吸烟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促使斑块形成,且吸烟年龄越小,对心脑血管的危害越大。在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长期吸烟成为中风发作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尽早戒烟,不吸烟的人要避免接触二手烟,只要个人戒烟达到一定时间,中风风险就会有所下降。

5.控体重。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中风,患病风险都会随体重增加而升高。体重指数(BMI)普通人最好控制在24以下,心脑血管患者更要严格要求,BMI以20~22为宜。日常还应注意少吃油炸食品,少喝碳酸饮料,避免暴饮暴食。

6.調血脂。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启动因素,无论是“坏胆固醇”过高、“好胆固醇”过低,或甘油三酯水平过高都会加速斑块形成,斑块脱落后堵塞脑血管,即可引发中风。控血脂的核心还是从摄入和消耗两方面着手,调整饮食结构,同时加强锻炼,以消耗摄入过多的能量。

7.降血糖。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因为处在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管大多已出现明显损伤,可引起中风。除了调整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建议血糖异常的人群最好少喝或不喝酒。此外,长时间紧张焦虑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控制情绪、疏导压力有助控血糖。

8.稳血压。如果得了高血压不积极治疗,引起脑出血、脑梗塞的概率非常高,长期高血压会加速中风的形成。如果把血压控制好了,基本保持在120/80毫米汞柱,就可以推迟发病年龄。早期高血压患者主张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如果3个月控压效果不理想,就要服用降压药。

猜你喜欢
含糖红肉中风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加工红肉才是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
新西兰红肉出口保持强劲态势
酸奶含糖太多怎么办?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