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管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2023-09-19 08:31黄伟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安全性监管食品

黄伟玲

(泉州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福建泉州 362000)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保证具有相关营养物质的前提下,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任何威胁。食品安全不仅体现在食品生产及经营上,同时还体现在使用过程以及结果上,因此保证食品安全刻不容缓。要想使网络监管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具有保证,需要在制定相关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从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个角度出发,在网络监管下保证食品安全性。

1 网络监管下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1.1 传播性较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性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传播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使人们能够快速了解关于食品安全性的问题。例如,微博营销成为一种投资性低、见效快的新型网络营销模式,由于关注性较强,一旦出现食品安全性问题,则很快会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人们的警惕性。自2017年开始,短视频软件进入到了发展的高峰期,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软件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成为很大一部分群体每天必刷的软件,积攒了相当多的流量。而在出现食品安全性问题后,人们通过拍摄的方式将其制作成短视频,再上传到短视频软件中,以此来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同时提高人们的警惕性。由此可见,网络监管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传播性较强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1]。

1.2 联动性较强

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单一性问题,与社会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一旦某食品行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经济发展。例如,网络出现的“塑料紫菜”事件虽然被证实是虚假的,但是仍引发了社会的恐慌,使得紫菜行业损失上亿元,严重打击了紫菜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网络监管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联动性特点,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不仅会引发人们的恐慌情绪,还会影响该行业的发展。

2 食品安全问题类型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由化学污染物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农药污染以及生化污染等。②由微生物毒素突变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这种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潜伏性,很难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③加工过程中所引发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是相关企业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对食品进行生产加工,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失误,使食品发生变质,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性问题。④无证非法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一些食品企业并没有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却进行非法生产经营,从而引发一系列食品欺诈等违法生产经营现象,使得食品安全性问题逐渐失去控制,造成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2]。

3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主要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将各个部门联合在一起进行组织运用,分段实施管理环节。例如,卫生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工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保证食品的安全流通。这种分段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食品监管的效果,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食品健康的需求,需要通过新的监管途径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目前我国在食品监管方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处罚力度上的缺失,导致违法者无法从根本意识上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性问题。②部分经营者利用法律空洞进行违法经营。由于我国监管部门数量较多,导致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管理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需要从社会群众角度出发,让消费者能够主动参与到监管工作中,加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形成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3]。

4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监管问题分析

4.1 社会方面

食品安全网络监管问题在社会方面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政府为主体的监管体系形式下,许多社会监督效果没有被真正挖掘出来,关于社会外部监督的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社会监督形式不仅包括生产者以及消费者,同时还包括各种媒体监管,因此单靠国家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消费者作为较大的群体,对于食品监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群体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对食品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网络监督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特点,需要引起政府方面的重视。

4.2 政府方面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体,采取分段实施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率性,但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容易导致各个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关联程度降低,形成监管漏洞区域,使网络监管模式效率逐渐下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管理部门较多,监管责任无法具体有效落实,彼此之间无法展开有效协调,使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漏洞。②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投入资金较少,导致食品安全检测部门的仪器设备较为落后,无法有效检测出食品的质量安全,所引发的网络监管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5 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模式的优化

5.1 增强网络监督的地位

在所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中,网络监管处于弱势地位,其中最大的弱势主体为消费者群体,而消费者作为市场的主要群体,对于食品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消费者的利益机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效率。在健全消费者的利益机制后,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从思维意识上培养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其防范能力以及警惕性,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协助政府部门共同开展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提高其监督效率。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网络中组建相关论坛,向消费者提供更多关于市场方面的信息,以此提升其监管力度。之后在政府部门的牵引下,在消费者群体中组建关于食品安全监督的行业协会组织,并给予一些监督职能,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4]。

5.2 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网络环境

互联网的出现虽然加强了信息的传播性,但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虚假信息的传播,对于食品行业本身的打击力度较强,因此要想开展有效的食品安全网络监督,需要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网络环境,防止虚假信息的恶意传播,保证食品安全网络监督能够在正常环境下进行[5]。采取多管齐下的监督形式,保证消费者的信息渠道,提供丰富的食品安全信息量,满足不同阅读习惯的信息接受需求。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正确性。要求信息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内容必须科学、真实,发布的信息数据具有详实的论据,防止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要对信息内容及时进行更新,对于食品安全热点话题进行充分把控,并通过安全知识科普的手段,对一些热门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讲解,以此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关注。

5.3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法律法规

从本质上来讲,食品安全是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完善来实现,健全关于食品安全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能够对消费者、生产者以及政府监督部门起到约束作用。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规范,能够使生产者从根本上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正确的操作,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此外,法律法规的健全能够加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利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身的权益。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法律法规的健全,能够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体的职责以及权力,为整个网络系统运行提供充足的法律保证,另外还能完善监督部门的监督体制。

5.4 增强网络监管主体道德责任

除了利用原有的网络手段进行维护外,还需要从道德主体角度出发,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维护,加强主体道德建设,能够与法律建设共同开展。例如,可以通过网上宣传的方式,发布关于食品安全道德建设方面的内容,并在网络上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的网民能够意识到主体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程度。

5.5 加强外部组织之间的联系程度

外部监督形式指的是各种网络监管组织形式,主要目的是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为食品安全网络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也保证食品安全网络监管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实践过程中,可针对线上食品经营单位建立起名单制度,并统一记录其销售渠道、台账情况等。例如,对于某一食品,监管部门可联系外卖平台,公开相关数据,使食品相关信息更为清晰化,实现社会信息共享。同时还可督促外卖平台加强对投诉窗口、反馈窗口等方面的重视,鼓励消费者提升自身维权意识,在发现食品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反馈与投诉。随着社会中各类组织之间的配合,将会进一步降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容忍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零容忍,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

6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通过网上途径来了解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这已逐渐成为社会性话题。本文主要对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模式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需要重视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模式,通过法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等措施,提升网络监管的有效性,保证食品质量,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安全性监管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食品造假必严惩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