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防无人机限制空域使用申请的实践探索

2023-09-19 08:28童话李怀义倪斌
今日消防 2023年8期

童话 李怀义 倪斌

摘要:近年来,随着民用无人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加快了对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在应急救援领域,无人机在各类灾害事故救援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然而无人机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伴随的窃取国家机密、影响民航安全、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合法合规、安全使用无人机,已经成为大家愈发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空域管理;飞行管制;空域申请及使用;无人机电子地理围栏解禁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在消防救援行动中的广泛应用,日益增多的无人机作业需求对消防救援行动空域申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合法申请、使用空域的意识在消防救援作战行动中还需加强。笔者曾经在一次跨区域消防救援演练中担负模拟灾害现场的前突侦查任务,因为模拟灾害现场正好处在限制空域的范围内,作为重要侦测手段的无人机在现场无法正常起飞,严重影响了通信侦察工作的开展。由此,无人机的限制空域具体是哪些?在哪里可以查看这些限制空域?不同空域的管辖及审批权归属哪些部门?无人机限制空域的解禁流程是什么?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航空法规文献,并结合空域申请的实际操作,对消防无人机空域申请的实践经验做以介绍。

1 无人机空域申请相关政策及法规依据

1.1  政策法规

2018年1月26日,民航局、工信部就《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公开征求意见通知;2023年4月7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2023年6月28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暂行条例》)由国务院与中央军委共同发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管理暂行条例》以安全、创新为原则,以无人机使用矛盾为问题导向,坚持管放结合机制,对无人机管理对象、无人机分级分类、飞行空域、飞行计划申请与批复流程等关键环节给出了规范条例,《管理暂行条例》在中国无人机法规历史进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文中讨论的消防无人机禁、管控空域中空域申请使用及消防救援等飞行计划批复流程在《管理暂行条例》中皆有说明[1]。

在了解无人机空域中的禁飞空域和管控空域前,首先要了解无人机的分类。在《管理暂行条例》中,将无人机分为了国家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国家无人机指用于军事或公务活动的无人机,例如消防救援队伍用于执行灾情的侦查巡查、监控跟踪、辅助救援、紧急救护等抢险救灾任务的无人机;民用无人机,顾名思义,是面向民众使用主要以娱乐为目的的无人机;需要注意的是,消防无人机在执行航行任务时拥有空域的优先使用权。无人机根据其性能指标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具体规定见表1。

《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管控空域(以下简称“管制空域”),管制空域包括真空120m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以及下列区域上方的空域:

①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②国界线、实际控制线、边境线向我方一侧一定范围的区域;

③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监管场所等涉密单位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④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域、核设施控制区域、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生产和仓储区域,以及可燃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储区域;

⑤发电厂、变电站、加油(气)站、供水厂、公共交通枢纽、航电枢纽、重大水利设施、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线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⑥射电天文台、卫星测控(导航)站、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⑦重要革命纪念地、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⑧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区域。

关于管制空域有三点需要说明:一是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所有无人机,包括需要执行公务的消防无人机均禁止进入管制空域。二是用于灾害现场侦测或挂载设备的消防无人机基本为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按照《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管制空域范围以外的空域,均可视为消防无人机的适飞空域。管制空域外,消防无人机可直接执行救援任务,无需申请相关空域及报备。三是《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管制空域的具体范围由各级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的规定确定,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和承担相应职责的单位发布航行情報,各级消防部门要有计划的组织消防无人机驾驶员,通过集中授课、登录当地市级政府的网站等方式多渠道提前了解政府规划的无人机管制空域范围大小及高度,提高消防救援执行效率。

以往各个地方对于无人机管控区域的划分并没有统一标准,《管理暂行条例》的通过统一了全国无人机管理标准,同时也让消防无人机管理正式进入有规可依的时代;《管理暂行条例》确定、修正、细化了部分管制空域的范围,提高了区域精准性;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特殊场所列为管制空域,如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射电天文台、卫星地面站、气象雷达站,需要特别关注的革命纪念地和不可移动文物区域,再次强调了无人机的公共安全。

1.2  飞行管制

民用无人机若无特殊、充分的理由,要在飞行管制空域获得起飞批准是相当困难的。消防救援队伍用于执行应急救援、灾情巡查、消防演练的国家无人机可以在管制空域申请空域、报备起飞,但过程也比较复杂[2]。

在最新发布的《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了无人机飞行计划的批准权限,简单概括就是相应空域的飞行管制部门负责审批该空域内的无人机飞行计划。在2001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3](以下简称《飞行基本规则》)中将中国境内划分为了:飞行管制区、飞行管制分区、机场飞行管制区。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机场飞行管制区是不批准民用无人机的飞行计划的,因为各民航局要充分保障有人航空器的飞行安全,排除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禁止无人机在机场净空范围内的飞行,即便是消防无人机,要申请在机场飞行管制区的空域起飞也较为困难。《飞行基本规则》规定,中国境内的飞行管制,均由空军负责统一组织实施,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由相关的飞行管制部门提供。从这则规定可以看出,空军只是将民航机场本场空域和民航航路航线划给民航代为管理,无论是机场飞行管制区,还是飞行管制区与管制分区,中国空域的最高管理权限与使用权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2 无人机限制空域使用申请实践

2.1  无人机空域申请与使用流程

消防无人机在执行应急救援、灾情巡查、跟踪监测、消防演练等飞行任务时,若需在管制空域内航行,在飞行计划得到飞行管制部门批准前,还需要申请相关管制空域的使用权,按照《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以下简称《飞行管制条例》)规定和现有经验,管制空域的申请由管理当地空域的空军航管气象处(以下简称“航管处”)审批。管制空域的申请与使用流程见图1。

申请消防无人机的管制空域需要将空域申请函递交到管理当地空域的空军航管处。申请空域的消防部门需先与地方战区空军航管处取得联系,征得其同意后,登记进入该空军部队提交申请材料。空域申请材料为申请单位正式函件,该申请函的内容包括:空域申请及使用的消防部门、该消防部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或相关证明、空域申请原因及用途、空域使用时间(一般为申请日到该年底)及气象条件、空域使用范围及高度、消防飞手资格证书及身份证、相关安全责任承诺及联系方式、执行消防飞行任务的无人机的型号、参数表、照片及民航号牌。

消防无人机空域申请材料递交到当地空军航管处后,消防部门等待审核通知,各战区空军的审核时间存在差异,时长约为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空域申请能否通过主要与消防救援飞行任务性质、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单位及飞手资质证明有关。在空域申请审核通过后,申请部门会拿到一份该空军部队的正式回复函,回复函中会写明允许使用的消防无人机型号数量、飞行时间、空域使用范围高度及飞行作业要求,同时消防部门负责人需要签署一份相应飞行管制区或管制分区的安全承诺书,承诺书中对消防无人机的飞行作业流程做了严格要求,流程如下:

①与当地空军机场管制室取得联系。联系方式在空域回复函中,如果没有可在取函时咨询空军负责人或通过函中的联系方式咨询。取得联系后,管制室会要求消防部门负责人签订飞行保障协议,该协议主要是明确所申请飞行活动的执行方式。

②将申请空域及消防飞行活动向当地公安部门备案。签订保障协议和向公安备案这两个步骤,部分地区存在先后顺序的要求,具体咨询当地空军机场管制室。

③申请飞行计划。消防站、大队及以上消防机关在无人机执行飞行任务前应当向空军机场管制室递交飞行申请计划,批准后方可起飞。在执行飞行任务前一日15时前,消防部门向飞行管制室提出飞行计划申请;执行飞行任务前一日21时前,飞行管制室会给予相关消防部门飞行计划的批复。部分地区飞行管制部门要求消防部门申报周飞行计划或月飞行计划,具体情况视各军区管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新公布的《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消防无人机在遂行抢险救灾等任务时,飞行计划审批流程可适当简化。但是目前具体的简化流程还需等待各地飞行管制部门研讨公布。

④飞行通报。飞行当天,无人机起飞前1h和结束飞行后消防部门负责人要及时向当地机场管制室电话通报起飞、降落、飞机空中位置等飞行动态。飞行期间,保持不间断的地空通信联络,同时当天飞行活动现场消防部门负责人的电话要确保畅通,以便管制部门可以随时联系。

2.2  消防无人机禁飞区、管控区解禁流程

为了维护公共空域的安全秩序,无人机生产商在其无人机电子地理围栏系统中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无人机空域管理策略,在全球各地设定了不同限制级别的飞行区域。当管制空域与飞行计划申请成功后,需要将消防无人机在该区域的电子地理围栏解禁,解禁后才能正常飞行。下面以大疆无人机为例,简单介绍解禁流程:

2.2.1  解禁资料准备

在申请解禁前,先确认将以下信息准备齐全,后续操作过程中以下信息均需填写:

①个人身份信息:姓名、电话、邮箱、DJI账号、通信地址、身份证/护照/驾驶证(任意一个即可);

②无人机飞控序列号:飞控序列号需要在飞控App中查询,下面以DJI Fly App为例,首先将飞行器成功连接至App,登录App后,点击图传页面右上角“...”,进入“关于—飞控序列号”页面内查看飞控序列号;

③确认解禁区域中心点坐标(经纬度);

④确认解禁半径与高度:以官方有效批文或授权书中数值为准(部分机型暂不支持解禁500m以上高度);

⑤确认解禁时间:个人用户与组织用户最长不能超过1年,政府用户一般不超过3年;

⑥官方有效批文/授权书:授权书需要消防部门(大队及以上消防机关)盖章生效。授权书联系大疆各地区消防安防部门负责人或官方客服获得,授权书一般有效期为1年。

2.2.2  大疆官网解禁证书申请

解禁证书是需要在大疆官网进行申请的。进入大疆官网后,点击进入“服务与支持—更多服务—安全飞行指引”或直接输入https://fly-safe.dji.com/unlock/登录进入申请页面,需要先填写背景信息,再添加解禁申请,根据页面提示将准备好的解禁资料填写进去后点击提交即可。

①登录进入解禁申请页面;

②点击“申请认证”,进行身份认证;

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身份和国家;

④按照申请者个人、单位实际情况填写信息,在“身份认證”栏点击“上传”已盖章的“授权书”,提交信息,并通过手机短信验证码认证身份;

⑤添加解禁设备及人员;

⑥添加解禁申请。

填写完上述信息后,即可点击添加解禁申请,申请解禁;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禁类型。添加解禁区域有两种方式:一是手动录入解禁信息(以圆形为例,点击“录入”按钮,并在弹出的页面输入解禁信息:解禁类型、区域名称、经度、纬度、半径)。二是绘制解禁区域:选择圆形或多边形,然后点击地图(以圆形为例),首次点击位置即为解禁区域中心点,再次点击周围区域即可形成一个圆形,该区域即为绘制的解禁区域。

⑦查看申请结果。申请完毕后,可在申请记录里查看历史记录与申请状态,在申请提交后申请人的邮箱会收到一个受理提醒,处理结果一般会在1h内通过官网及邮箱反馈给申请人,可以及时登录查看。在收到解禁审核成功的提醒后,进入到最后一步解禁证书导入环节。

2.2.3  导入证书操作解禁

解禁证书获取后需要通过App操作导入才能实现解禁,不同的App的操作方式不尽相同,下面以DJI Fly App为例:

①解禁前准备:开机并连接好飞行器及遥控器,确保对频成功;确保固件、App及飞机安全数据库已升级至最新版本;确保网络连接良好,GPS信号10颗4格以上;

②进入“DJI Fly App”页面,登录提交解禁申请时填写的DJI账号;

③进入相机图传界面,点击右上角“...”,进入“安全—飞行解禁—账号证书组”,会显示该账号名下已有的飞行器及解禁证书信息;选择对应的飞机,点击“导入飞机”,会显示“证书导入飞机成功”;

④进入“飞机内证书”,点击对应的证书开关,勾选并确认声明,解禁开关即打开,解禁成功。

3 结语

从本文梳理的无人机限制空域的申请使用及飛行解禁过程可以看出,即便是执行公务的国家无人机,其管制空域的申请与电子地理围栏的解禁过程也是相对复杂的,飞行审批与报备涉及驻地空军、飞行管制区(分区)、飞行管制室、当地公安等多个部门。消防救援多是应急性任务,时间就是生命,在短时间内解禁飞行限制至关重要。通过本文探索,各级消防救援队伍一是要提前解禁辖区内限制空域的使用权限,应对突发的紧急任务。二是要熟悉空域申请及使用的流程,将该科目纳入日常训练、演练,并保持与驻地空军和飞行管制部门的联系。三是在执行跨区域增援任务时,要提前了解增援区域的空域情况,善于借助当地消防、公安等部门的力量执行任务。四是飞行管制部门和无人机厂商适当简化行业无人机的飞行审批流程,打破现有机制桎梏,提高联合作战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61号)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Z].2023-6-28.

[2]李亚凝.无人机分类与法律规制——兼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J].中国应用法学,2019(6):23-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J].新法规月刊,2000(9):17-30.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Firefighting Drone Restricted Airspace Use Requests

Tong Hua,Li Huaiyi,Ni Bin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Fire and Rescue Bureau Kunming Training Brigade,Yunnan Kunming 6502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 UAV industry,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accele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UAV technology, and in the field of emergency rescue, UAVs have played a good auxiliary effect on the rescue of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and accidents.In the field of emergency rescue, drones have played a good role in assisting the rescue of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However, while drones have brought people a lot of convenience, the accompanying problems of stealing state secret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civil aviation, and violating personal privacy have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How to use drones legally and safely has become a subject of growing concern.

Keywords: airspace management; flight control; airspace application and utilization; electronic geo-fence lifting for dr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