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课题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

2023-09-19 12:25宗锦莲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研究内容课题研究

宗锦莲

摘要:好的选题需要好的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与之匹配。研究内容是对课题所涉及内容的分解,是对课题重难点问题的揭示,是对即将要研究对象的规划,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好的研究内容具有完整、具体与创新等典型特征。研究成果是对选题的集中回应,是对研究任务的逐个落实,是对突出难题的有效破解,包含报告类、论文类、专著类与方案类等多种形式。全面而细致的预期成果规划,能从成果导向上驱动具体的研究进程,对课题研究后续工作的开展大有助益。

关键词:课题研究;研究内容;预期成果;课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15-0016-06

如果说好的选题代表着研究者的视野、格局与境界的话,那么好的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的设计则代表着研究者的学养、功底与本领。好的选题颇为难得,若没有好的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与之匹配、为之作支撑,则令人遗憾。那么如何让选题与内容、预期成果相互成全、相辅相成呢?这便是本文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加清晰地为大家呈现好的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诞生的过程,笔者尝试用一个案例一以貫之,既详细地剖解每个部分的应为与可为,又刻意地关照每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交互,从而描绘出从选题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成果的一整幅课题研究蓝图。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研究”,该选题以高中语文主题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是比较典型的“目标+对象”式的名称表述方式,具有较高的清晰性与明确度,是一线老师通常会采用的选题。此类选题不偏不倚、中规中矩,不会犯错,却也不容易出彩,难以产生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拍案叫绝的效果,突破性与创新度不足,还远达不到一个好的选题应有的标准。“主题教学”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找寻新的角度与新的方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核心素养”是四平八稳的指向,如何彰显语文教学的特质,如何架构与主题教学之间的桥梁?透过这一课题名称,这些问题都无法获得可能的回答,也无法激起人们热烈的想象。就这一选题而言,还有空间可以去探索,还有新意可以被挖掘,还有意蕴可以被生发吗?答案是肯定的。从目标更聚焦的角度看,可以把核心素养的范围缩小,将之定位到语文教学的关键处,即审美力上去;从方式更独到的角度看,可以探寻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的大概样态,即在联结与沉浸上做文章,由此整个课题名称可以修改为“联结-沉浸:指向审美力提升的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两相对比,后者的深刻性与崭新度较前者更胜一筹。当好的选题确立之后,我们便要开始进入正题,即如何梳理、设计与规划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

一、何谓研究内容

关于研究内容,需要至少把握住以下三点,才不至于离题千里,或是散漫随意。首先,研究内容是对课题所涉及内容的分解,是将课题名称具体化的重要板块,不仅包括对研究对象相关联要素的具体化,还包括对价值理念、目标指向与方式方法的具体化;其次,研究内容是对课题重难点问题的揭示,课题研究以解决问题为己任,尤其要直面重难点问题,不可故意绕开,更不可视而不见,而应将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作为必备构成;再次,研究内容是对即将要研究对象的规划,而不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回溯与总结,是未来时,而不是完成时,已经形成的成果可在研究基础处加以呈现,研究内容则重在谋划在接下来的3~5年打算围绕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选题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研究内容的设计亦然。好的研究内容能够确保高深的理论、高位的视野与高远的追求转化为切实的研究举措与行动,并使之全面周到、事无巨细且颇有建树地得到落实。研究内容应至少具备三大特点,才能有效地承担起这些责任与使命。其一是完整性,包括类型的完整、要素的完整以及结构的完整。类型完整是指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政策研究等应兼而有之,不可有失偏颇;要素完整是指研究主题所涉及的诸多维度均应有所顾及,不可有过多缺失;结构完整是指每个具体研究内容应该有所关联、彼此协调一致,能够形成合力。其二是具体性,强调对每一条研究内容进行再分解,使之达到言之有物、论之有理的程度,如果说总的课题为父课题,那么具体的研究内容为子课题,每个子课题进一步展开则为孙课题,父-子-孙有范围大小的差别,更有逐级隶属的关系。其三是创新性,课题本身要考量在价值立意、视野视角以及对象方法上的创新意味,而子课题在设置时也应有所关照,从父课题中分解出来的维度存有何种视角、理念或是方式上的差别与旨趣,是评判整个研究内容质感的重要标准。研究内容在设计上是新意盎然,还是乏善可陈,无须过多的对照,便可一目了然。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的正反例

研究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研究目标相伴相生,应做一体化设计。那么研究目标又是什么呢?它是对课题研究“目的地”的想象,是直接的目标,而不是间接的效应;是终结性目标,而不是过程性任务;它应分层兼顾学理性、实践性与推广性目标。与之相对照,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个案例。

研究目标:改变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方式,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提升。即通过建立主题教学的校本实践方案,来改变我校及相关学校依旧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学习活动经验,使之具有思维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这一案例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层次不明、重复交叉,如两处提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二是远近不分、细碎混杂,如“通过建立主题教学的校本实践方案、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学习活动经验”等,均是过程性的做法,而不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三是逻辑不清、大而化之,如“使之具有思维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思维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应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同时,严重缺失经过本研究能拿出来供他人所借鉴与参考的直接目标。由此,必须对研究目标进行修改,形成优化方案。

研究目标:

1.提出以联结-沉浸为内核的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的核心主张与基本原则;

2.构建以审美力提升为目标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实践模型与操作路径;

3.形成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的评价指标与评估办法;

4.累积指向审美力提升的高中语文主题教学典型案例。

4条目标皆为终结性的直接目标,目标1为理论性目标,倾向于形成思想、提出理念、确立原则等;目标2、目标3为实践性目标,倾向于做成哪些事、做到何种程度等;目标4为推广性目标,倾向于打造典型案例、淬炼成熟样本等。4条目标共同构成该课题研究的未来指向,由此才能真正达到全面引领课题研究过程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内容设计的三重境界

研究内容的设计显然是一门技术活,无法速成,更不要寄希望于碰运气。它需要研究者静下心来,投入该课题,深入地分析与合理地架构才能达成。对于新手研究者、熟练型研究者与专家型研究者而言,研究内容设计可以由简到繁,逐步进阶。上述案例中,根据原课题名称,有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主题教学的基本路径研究,主题教学的模型研究,主题教学的案例研究,主题教学的校本资源开发研究。

這样的内容设计,缺陷在于既不完整,也不具体,更没有丝毫创新的因子,抛开题目看这些研究内容,我们无法直接联想到是关于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的内容,无法认识到它在哪些层面上指向核心素养,更无法理清四者内在的逻辑关系,只觉得是简单拼凑、随意为之的结果。那么,这便成为我们不得不去加以改造的对象了。

1.大板块式设计

对新手型研究者来说,可以尝试使用大板块设计法。大板块设计循着“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基本逻辑展开,不用切分得过于细碎,但对每个与课题紧密相关的层次都进行了必要的关注,其中可以包括问题呈现、原因剖析与对策提出这三大板块,同时兼顾适度的理论建构。如:

研究内容:

1.指向审美力提升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价值、特征与理念研究;

2.高中语文主题教学前期探索的回溯与问题诊断;

3.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主题维度开发与内容整合研究;

4.以审美力提升为目标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模型与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共4条,子课题1为理论建构、2为问题呈现与原因剖析、3和4为基本的研究假设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办法,每一条虽然字数不等,但均做出完整的描述,从而避免了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尴尬。

2.细分解式设计

对熟练型研究者来说,大板块式设计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要将研究内容设计得更为完善与具体,则需要更进一步地进行剖解、延伸与展开。在原来还尚显粗线条的子课题中再提取出重要的部分,尤其是能够回应重难点问题的内容,应作为单独一条子课题。这便是细分解式设计,它包含历史回溯、现状诊断、理论阐述、维度架构等几个层面。如:

研究内容:

1.指向审美力提升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价值、特征与理念研究;

2.高中语文主题教学前期探索的回溯与问题诊断;

3.影响高中生审美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研究;

4.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主题维度开发与内容整合研究;

5.以审美力提升为目标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实践模型建构研究;

6.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实现路径与效能评估研究;

7.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资源库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从原来的4条扩展成7条,大板块没有变,但在每个板块下做了细分,如子课题3尝试进行深度剖析,子课题6和7是在原本笼统的策略研究中细分出来的两大预设路径,即效能评估与资源库建设,明确表达可能达成的实践举措,使其不至于淹没在一个宽泛的子课题中,甚至被遗忘。

3.巧关联式设计

对专家型研究者而言,标准则要更严苛。不难发现,若只作大板块式与细分解式设计,那么研究内容难免会落入套路化、公式化或机械化的窠臼之中,难有区分度与标识度,也很难显示出课题预先的价值导向与理想信念。可以尝试巧关联式设计,突出价值解析、逻辑生成、假设显现与新意焕发等特征。如:

研究内容:

1.指向审美力提升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价值、特征与理念研究;

2.高中语文主题教学前期探索的回溯与问题诊断;

3.影响高中生审美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研究;

4.大单元视角下高中语文主题维度开发与内容整合研究;

5.美的历程: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实践模型建构研究;

6.指向审美力提升: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的实现路径研究;

7.全过程因素参与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效能评估研究;

8.基于动态发展理念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资源库建设研究。

为了体现出巧关联的意味,我们将研究内容又进行了拆分,把实现路径、效能评估与资源库建设分别单列为一条子课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每个维度的内容都进行了视角上、形态上、特征上以及理念上的勾连,从而使整个研究内容都具有一种独特的与父课题紧密联结的气质。如子课题4,用大单元视角审视主题维度开发;子课题5,用“美的历程”来揭示模型特质;子课题7,用全过程因素参与表达效能评估的形态;子课题8,用动态发展理念为资源库建设奠基等。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研究内容都需要8条之多。一般情况下,若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小课题,3~5条子课题较适切;若是关涉学校整体的大课题,则应达到6~8条的数量,以保证其完整度与具体性。而在内容设计上,只要满足完整、具体、有新意的质量要求,数量并不是检验内容水平的唯一标准。

(三)研究要点的三种写法

当子课题的框架搭建完毕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为每条子课题填充与之紧密相关的具体内容,用以解释与描述在这一子课题之下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使研究课题能够真正落地。而不容乐观的是,在这一部分中,许多老师要么寥寥几句,要么洋洋洒洒。为此,有必要再做说明,以正视听。在具体表达方式上,有三种形态可供参考。

一是总体概述式,即完整地呈现该子课题的预期研究概况,这种方式已一定程度地超越了内容的范畴,包含了方法、过程与目标等要素,并以聚焦哪些问题、指向哪些目标、围绕哪些内容、运用哪些方法、经历何种过程、最终实现什么效果为主要框架。以子课题1为例,可将其表述为:

聚焦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落后、方法陈旧、机械重复等突出问题,以高中生审美力提升为导向,通过传统教学、单元教学与主题教学之间的对比,围绕其内涵价值、目标指向、基本特征、核心理念与主要原则等几方面的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与专家咨询法等,经历“先梳理文献,再建立假设,继而深度思辨,最后再修正完善”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最终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理论认识,为教学模型的开发与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

二是要点罗列式,即将子课题所涉及的各个维度以及有利于子课题中重难点问题解决的各个方面,按照从基础到典型、从易到难、从前到后的逻辑顺序逐个罗列,每个要点用分号隔开,直到基本穷尽这一子课题的具体内容为止。同样以子课题1为例,则可以表达为:

研究要点:高中语文单课时教学、单元教学与主题教学的比较;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与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联系与差异;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历史渊源与新时代意义;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践意蕴;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典型特质;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等。

三是问题串联式,即用问题的方式将该子课题所要回应的各个方面进行汇聚,并串联成一定的思维线索。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围绕不同的方面提出若干个问题并整合,归类相同项、突出差异项,由此把子课题着重要回答的问题整体地勾勒出来:

拟解决的问题:高中语文单课时教学、单元教学与主题教学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有何必要性、可行性与合理性?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与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有怎样的联系与差异?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历史渊源与新时代意义是什么?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践意蕴体现在哪里?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典型特质有哪些?高中语文联结-沉浸式主题教学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是什么?

三、何谓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是对课题研究将要完成的结论性内容的预设。它是对课程选题的集中回应,对研究任务的逐个落实,其完成程度是检测课题完成质量的重要指标。预期研究成果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主旨进行谋划,聚焦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不能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即要根据研究内容的总体规划进行相对应的预期成果设计。

从形式上看,预期研究成果要与过程性的活动、生成性的效应与工作性的方案区分开来,例如研讨会、展示会、课例或论文获奖、讲座,包括过程性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均不能作为预期研究成果的形式。一般而言,预期研究成果有几大类:一是报告类,如调查报告、访谈报告、观察报告、文本分析报告、决策咨询报告、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等;二是著作类,如专著、编著、译著等;三是论文类,如学术论文、系列论文、论文集等;四是案例类,如系列案例、案例集等;五是资源类,如工具书、资源库(包)、学具、教具等;六是方案类,如政策方案、指导手册(指南)、实施方案等。在预设成果时,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定位选择更合适的成果形式,如理论研究可选报告类、论文类与专著类,实践研究可选报告类、案例类、资源类与方案类,决策研究可选报告类、论文类与方案类。同时,还要参考不同课题项目类别所规定的具体结题要求,如要求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篇论文,则必须要规划出3篇可能发表的论文题目。

四、预期研究成果的设计

明确了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以及有哪些形式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了。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的板块要求,预期研究成果分为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两个部分,前者限5项,后者限3项,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不重复。最终成果一般以终结性、整体性成果的方式呈现,必须要将结题报告置于首位,它是最终结题时的主件材料,其他可以选择专著类或案例类的成果作为辅助。从充分程度上看,若能对这8项预期成果都做出合理规划,便能从成果导向上驱动具体的研究进程,对课题研究后续工作的开展大有助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成果名称与成果形式的表述要有一定的区分,成果名称是指在特定成果形式下的名字,如成果形式是学术论文,则成果名称就是论文的题目;成果形式是专著,成果名称则为专著的名字。当然这只是初拟的名称,后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作微调,而从成果名称上便能大致判断这项课题可能会在哪些方面作出回应与贡献了。尤其在拟定阶段成果时,最好要将研究内容摆在一边,逐一对照,方能生成最佳的设计效果。作为收尾,再将“联结-沉浸:指向审美力提升的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研究”这一案例搬出,让我们完整地看一看它的预期成果可以怎样设计(见表1)。

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的设计并非只有一套方案或一种处理方式,可以根据研究主题、研究类型与研究取向的不同尝试其他方案与办法,更鼓励突破定式、更富有创新意味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

责任编辑:殷伟

猜你喜欢
研究内容课题研究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于图像处理中几个关键算法的研究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