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

2023-09-19 00:49刘永利靳燕龙高玉莲张凤兰程皓
内蒙古林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防护林林草

刘永利 靳燕龙 高玉莲 张凤兰 程皓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资源监测中心 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沙漠综合治理中心 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临河区分局

河套灌区农田林网

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的“几”字弯上,东西长250 千米,南北宽50 余千米,总土地面积1784 万亩,其中引黄灌溉面积1100 万亩,拥有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七级灌排渠(沟)道10.36 万条、6.4 万千米,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多年平均粮食总产量约300 万吨、油料60 万吨。巴彦淖尔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20 个示范灌区之一,2019 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对支撑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

巴彦淖尔市农田林网体系建设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借助三北防护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配套等工程的实施,全市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林网建设,七级渠系全部绿化。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付出,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林网格局。目前,全市有农田防护林88.8 万亩,灌区80%以上的骨干渠系实现绿化,工程保护用地60%以上实现绿化,基本实现了渠沟绿荫化、枢纽景观化。临河区、杭锦后旗和磴口县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0%以上,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乌拉特中旗套区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在50%左右。

全市农田防护林体系对改良河套灌区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倒春寒、霜冻、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林业专家多年观测结果,与无防护林网的农田相比,有防护林网的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增加20%,夏季高温时段气温降低1.6 ~3℃,相对湿度提高10%~20%,蒸发量减少8%~12%,粮食产量增加10%~15%。

目前,一、二、三、四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营造的农田防护林老化现象严重,林带不完整,防护效益明显下降,急需进行规划和更新。而且由于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是按照“毛渠上树”设计的,网格规格一般为100 米×500 米,胁地现象明显,农民不愿在毛渠上栽树,苗木成活和保护农田的压力很大。

二、加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

多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巴彦淖尔市不断强化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田块整治、排灌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输配电等)和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

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统筹、农牧部门牵头、旗县(区)具体实施、市直属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多次部署、调度,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提前安排,全力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2 年,巴彦淖尔市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2.19 万亩,2023 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93 万亩(含高效节水农田26 万亩)。2023 年3 月28 日,巴彦淖尔市正式成为国家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计划利用5年时间,将河套灌区剩余的739.39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在全国率先实现整灌区永久基本农田“大变身”,持续筑牢“河套粮仓”坚实根基。

在高标准农田周围配套防护林,是提高粮食产量、减轻自然灾害危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的重要举措。巴彦淖尔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

1.坚持部门分工,严把管理关

全市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由市林草部门和农牧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负责防护林建设标准制定、规划设计评审、竣工验收工作;苗木购置费用由旗县(区)林草部门投入,不计入农田建设项目概算,农牧部门编制项目概算时,只计入农田防护林的整地、栽植、配套灌溉设施和后期抚育管护等费用。旗县(区)农牧部门负责统筹预留农田防护林建设用地和具体实施,乡镇负责落实造林地块和处理社会矛盾;旗县(区)林草部门负责提供当年项目区新造林苗木,参与外业踏查和初步设计评审;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负责全市国管渠沟农田防护林建设和管护。

2.坚持科学规划,严把设计关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的大破大立整治模式,即农田防护林建设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打破杂乱的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统一植树造林,按照新的规划布局重新分配经营土地。农田防护林建设实行渠林路模式,林网闭合,规格为500 米×500 米,控制面积不超过500 亩,林带宽度不小于3 米,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凡是不按技术标准规划设计的,一律不予评审通过。目前,全市共营造高标准农田防护林4.95 万亩。

3.坚持技术标准,严把作业关

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水定林”的原则,严格按照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标准和规划设计要求施工。农田防护林植树沟要不低于耕地,严防积水。造林苗木必须达到Ⅰ级以上,要求苗木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尤其是外调苗木,必须严把质量关和检疫关,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格把握起苗、运苗、苗木保湿和分级等环节,使苗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造林期间,林草部门会同农牧部门,选派专人,深入现地,跟班作业,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确定树种及配置模式,林带间距、宽度、株距,林网控制面积,严格把握整地、选苗、栽植、浇水等关键环节,确保造林质量。

渠林路模式

4.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把验收关

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外业工程结束后,旗县(区)林草部门会同当地农牧部门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出具检查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支付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款;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整改,直到验收合格,方可支付工程款。成活率不达标的,要进行补植补造,旗县(区)林草部门按照不超过该项目所需苗木设计总量的10%提供苗木,超出部分的苗木以及补植施工费等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

5.坚持精细管理,严把管护关

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产权原则上归集体所有,收益由村集体议定。按照“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项目建设期内由建设单位负责林带抚育管护;项目建设完成后,由村集体负责林带抚育管护。林草部门把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后期抚育管理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明确责任主体,制订实施方案,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每个项目区建立抚育管护台账,明确抚育管护任务、时间、内容、措施、责任人、验收人员、包联领导等。每完成一项抚育管护任务,都要记录完成的任务量、时间、内容、措施、效果等,由责任人、技术人员、包联领导签字确认。

6.坚持问题导向,严把考核关

林草部门会同农牧部门对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林草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并督促检查整地、苗木储备、造林和后期抚育管理等。将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作为旗县(区)重点考核内容,实行专项考核,严格考评,做得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做得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

“十四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将建设高标准农田1100 万亩,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平和农田防护林网控制率进一步提升,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夯实了林业生态基础。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防护林林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巴彦淖尔市农区饲养巴美肉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