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地理作业提质、减负的策略

2023-09-20 20:01韦志强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作业设计

韦志强

[摘 要]“双减”政策颁布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如何提质、减负成为时下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本校学生地理作业的调查,针对部分教师存在的机械地按照教辅资料布置作业、作业目标模糊不清、作业育人目标导向不清等问题,提出“作业目标+课堂书面作业+课后书面作业”的“区域作业模式”,以此作为优化地理作业设计的技术路线。实践效果证明,这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减负;提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3-0093-04

一、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和目标要求如下。

(一)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课程目标要求主要包含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协调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立足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1]。

(二)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综合地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课程目标要求主要包含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由地理要素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然、人文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点,初步形成从地理综合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初步具备崇尚真知、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等科学品质[1]。

(三)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课程目标要求主要包含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特征,不同区域之间会产生联系;能够运用多种地理工具获取区域信息,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初步形成从空间—区域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

(四)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课程目标要求主要包含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态,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增强信息应用、实践操作等行动力;能够养成在实践活动中乐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1]。

二、学生地理作业现状调查

(一)部分教师机械按照教辅资料布置作业

目前,根据笔者入校调研获取的信息来分析,柳州市第十五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七、八年级学生教学阶段地理书面作业主要以配套同步教辅作业为主,升学考试总复习阶段地理书面作业主要以总复习教辅作业和各省市历年中考卷、模拟卷为主。市面上常见的教辅资料框架多遵循“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教辅习题与教材内容同步。教辅资料相关知识机械记忆试题较多,这样的试题与新课标“减少机械记忆、减少背记试题”[1]的要求冲突。

(二)作业目标模糊不清

达成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当成為设计地理作业的重要目标。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校部分地理作业缺少目标设计,部分教师布置的地理作业没有“精挑细选”,存在作业和上课内容不一致、课后作业落后于上课进度的现象。作业独立于教学内容的现象,将人为弱化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加大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难度,延长学生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

(三)作业育人目标导向不清

学生地理书面家庭作业缺乏目标导向,完成作业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作业本身的“师生反馈交流”“课程巩固与延伸”“学生意志品质”等育人目标被弱化。学生长期做这类缺乏目标导向的习题,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对自身能力素养的提升帮助较小。这就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在真实情境下,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低,缺乏勇于克服困难等优秀品质。初中地理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落实“双减”要求,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地理作业优化设计的“区域作业模式”

研究团队提出“作业目标+课堂书面作业+课后书面作业”的“区域作业模式”,以此作为优化地理作业设计的技术路线。

我校是全国文明校、柳州市重点初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地理学习能力较强,对地理教学质量和地理作业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依据“双减”要求、新课标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统一命题要求(2023年、2024年考试参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025年考试参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学校学情,我校将作业目标定为: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作业,课堂作业提质,课后作业减负,高质量落实“双减”要求。

我校教师把传统的课后家庭书面作业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地理课堂书面作业,另一部分为地理课后书面作业。课堂书面作业专注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达成,着眼于学生地理关键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破,地理特征、规律、方法的总结,这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环节。课后书面作业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如针对学生难点内容掌握不牢、易错易漏知识点,设计量少质高的专项训练试题。

下面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堂书面作业为例。

笔者经过多次课堂实例教学后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达成大洲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这些课标要求。多数学生在课堂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得出“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部分河流能够形成冲积平原、影响地形;气候影响气温降水进而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等结论。但是在列举三者相互影响的实例时,部分学生无法举例回答。可见,这是大部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在总结方法、规律之后,在设计课后书面作业时应适当重点关注该易错点。

下面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后书面作业为例。

四、实践效果

在“作业目标+课堂书面作业+课后书面作业”的“区域作业模式”中,学生地理课堂书面作业的训练专注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面”的落实;课后书面作业的训练专注于课标要求的“点”(易错易漏部分)的落实,是对自身地理知识系统的维护与完善,是对自身地理思维品质的提升。长期进行目标明确的专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减少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关联度小的试题训练[3],从而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一)作业提质效果

我校地理教师基于“双减”效果要求和新课标要求设计的作业,参加城区2021年“双减”作业设计评比活动,获得一等奖;参加柳州市2021年“双减”作业设计评比活动同样获奖。这种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计的课堂书面作业和课后书面作业,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业水平。我校“课堂作业提质,课后作业减负”的做法,效果明显,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可。

(二)作业减负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校地理课堂书面作业注重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总结归纳地理规律、方法,注重提升学生地理思维品质;课后书面作业精准选题,注重解决学生易错易漏的地理问题,学练一致,能不断提升学生地理思维品质。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围绕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归纳总结各种有助于提升學生地理思维品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迅速成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单位时间内解决地理问题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我校大部分七、八年级学生能够利用在校空闲时间(课间休息时间、课后辅导时间)完成地理教师布置的家庭书面作业。地理家庭书面作业不用带回家,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真实体现。

从目前的实践结果来看,“课堂作业提质,课后作业减负”这一做法是落实“双减”要求的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林林.初中地理作业有效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作业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