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回植内固定配合阶段性锻炼对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效果

2023-09-20 07:30夏立恒王忠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椎板椎管椎体

夏立恒 王忠仁

焦作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焦作 454000

椎管内肿瘤为一种生长于脊髓及邻近组织的占位性病变,除可引发相应症状外,此病还可能导致患者瘫痪[1]。肿瘤切除术为此类患者主要治疗方案,实践表明,传统切除术所采用的弓根钉固定方法可能引发邻近椎体发生病变,部分患者还可因此导致部分节段椎体的运动功能丧失[2],椎板回植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风险[3]。在患者术后开展科学功能锻炼,是促进其椎体结构、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功能锻炼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阶段性康复锻炼可在充分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同时,获得更加理想的康复效果[4]。本研究主要探讨椎板回植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合阶段性功能康复锻炼,对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康复情况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接受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23例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⑴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符合椎管内肿瘤诊断要点[5];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表现;③符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治疗指征;④均已知悉此次研究试验目的及内容,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⑵排除标准:①经临床评估合并严重脊柱畸形或脊柱失稳表现患者;②骨质疏松症患者;③感染性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患者;④凝血功能障碍或明显出血倾向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1例患者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32~68(50.44±5.37)岁,病程1~4(2.52±0.11)年;观察组62例患者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30~70(51.24±5.62)岁,病程2~3(2.44±0.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本次研究通过焦作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P00321)。

2.方法

2.1.对照组采用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康复锻炼 ⑴手术步骤:①于距离双侧下端关节突内侧2 mm处作一纵向切口,待椎板至双侧关节突内侧边缘充分暴露后将其完整取下,将硬膜外肿瘤完整切除;②将完整取下的椎板按原位进行回植,并采用微型钛板螺钉进行固定,于棘间上端韧带处进行切口缝合;③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当日引流量<50 ml即可拔除引流管。⑵康复锻炼:待引流管拔除后即可在次日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2 h翻动1次,15 d后指导患者开展躯干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站立平衡、重心转移和步态行走,每日训练时间为30~60 min。本组术后住院康复2个月、居家康复1个月,随访时间为1年。

2.2.观察组手术方案同对照组,术后予以阶段性功能康复锻炼 包括住院内阶段和院外阶段。⑴术后1~15 d:①术后1~3 d患者应严格制动,应避免过度翻动躯干或脊柱弯曲,在此阶段护士可对患者进行科学按摩,或通过理疗缓解椎体疼痛;②术后4~10 d可协助患者以平卧位开展床上翻身训练,同样以良肢位、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循环翻动身体,2 h翻动1次,对于翻身困难者适当进行辅助;③术后11~15 d,为患者佩戴颈部、胸部、腰部支撑护具,在陪同下进行下床尝试,对可顺利下床者即可开展下一阶段锻炼,反之则继续进行按摩、理疗以及平卧位翻身训练。⑵术后16~60 d:①术后16~20 d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双腿站立、单腿站立训练,首次站立各保持5 min,后按每次5 min增加站立时长;②术后21~25 d,指导患者逐步开展重心转移训练,包括左右转移和前后转移,嘱患者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于身后扶住两侧髋部,自健侧向患侧完成左右转移;后嘱患侧足在前、健侧足在后,保持上身正直,一手扶住肩部,一手扶住髋部进行前后重心转移;③术后26~30 d,指导患者逐步进行步态行走,首日下床于病房内来回走动10 min,后按每日增加5 min频率加强,每日最多不超过30 min;④术后30 d后,即由患者主动完成站立、重心转移、步态行走训练,于每日早上10点前往病房询问前一日功能锻炼开展情况,每周评估1次功能康复情况。⑶院外阶段:①出院前系统评估椎体结构、功能康复情况,制定个体化院外康复计划;②若无其他功能障碍则继续按在院期间的站立、重心转移、步态行走方法进行锻炼,若存在明显排尿困难则需另外开展膀胱功能训练,通过录制示范视频或发放健康手册,指导患者开展间歇排尿、提肛训练、排尿反射、代偿性排尿等。本组术后住院康复2个月、居家康复1个月,按每周2次频率进行电话回访,按每月1次频率上门回访,随访时间为1年。

3.观察指标

⑴椎体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患者的椎体疼痛情况,量表满分10分,7~10分表示剧烈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1~3分表示轻微疼痛或无痛。⑵椎体结构恢复情况。经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Cobb角变化情况,头椎上缘垂直线与尾椎下缘垂直线间的夹角为Cobb角,一般<10°[7]。⑶椎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8]、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9]评估两组患者椎体功能康复情况,JOA满分29分,分值越高提示腰椎功能越好;FMA下肢功能满分34分,分值越高提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2.0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椎体疼痛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手术方案同对照组,术后予以阶段性功能康复锻炼;VAS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例数62 61术后3个月2.55±0.21 3.77±0.82 11.344<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手术前7.24±0.28 7.33±0.45 1.334 0.185术后15 d 4.42±1.33 5.68±1.24 5.432<0.001术后1个月3.77±0.25 4.82±1.33 6.108<0.001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2.椎体结构改善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情况比较(°,)

注:对照组采用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手术方案同对照组,术后予以阶段性功能康复锻炼

?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

3.椎体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椎体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患者椎体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手术方案同对照组,术后予以阶段性功能康复锻炼;JOA为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FMA为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随访期间29.25±5.11 25.44±5.36 4.036<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2 61 JOA评分手术前11.45±2.36 11.37±2.28 0.191 0.849随访期间23.47±3.72 20.44±2.37 5.378<0.001 FMA下肢评分手术前12.33±2.18 12.06±2.44 0.647 0.519

随访期间,观察组的JOA评分、FMA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讨论

目前,临床认为肿瘤切除术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方法,通过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及硬膜后可将脊髓肿瘤完整取出,经置入弓根钉后也可实现对手术椎节阶段结构的有效固定[10]。但相关研究指出,传统弓根钉的固定效果欠佳,部分患者可因此并发多种临床椎体病变或运动功能损伤[11]。椎板回植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椎管内肿瘤的重要技术,与传统固定材料相比,椎板回植后所应用的微型钛板重量更轻、组织相容性更好,且此固定技术还具有不易电解氧化、无磁性等优势,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椎体功能康复[12]。

但椎管内肿瘤作为一种脊髓占位性病变,固然会对脊柱结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导致部分患者术后脊柱功能欠佳、运动功能减退,为进一步改善康复效果,临床常会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积极康复锻炼。但传统锻炼措施的科学性较差,且受依从性影响,部分患者的康复效果也并不理想[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后15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在不同阶段基于不同运动强度所制定的不同锻炼措施更具科学性,患者执行度更高,除可减轻患者术后椎体疼痛外,还能促进椎体结构恢复。阶段性康复锻炼为一种基于渐进式功能锻炼的康复策略,与传统康复方案相比,为患者制定循序渐进的锻炼计划可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的临床需求,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康复效果[14]。除在院内指导患者被动开展功能锻炼外,阶段性功能锻炼还涵盖了院外康复部分,通过录制示范视频、发放健康手册,有利于患者居家参考借鉴,使其锻炼动作更加标准,且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也能对其居家康复情况及效果进行动态监测,进而优化康复效果,加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15]。本研究中观察组随访期间的JOA评分、FMA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综上所述,阶段性功能康复在腰骶部椎管内肿瘤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肿瘤切除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增强康复效果。

作者贡献声明夏立恒:酝酿和设计试验,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统计分析,指导;王忠仁:统计分析,指导

猜你喜欢
椎板椎管椎体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