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分类护理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尿失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9-20 07:30张莉徐春娥靳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括约肌盆底尿道

张莉 徐春娥 靳欣

1巴彦淖尔市医院门诊部,巴彦淖尔 015000;2巴彦淖尔市医院麻醉科,巴彦淖尔 015000

前列腺增生是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以及进行性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提高,在60岁及以上男性发病率>50%,80岁以上老年男性发病率高达83%[1-2]。现阶段,前列腺增生的治疗选择有等待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3-7]。尿失禁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常见并发症,尿失禁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8]。依据结局分类的护理干预由美国爱荷华大学护理学院创建,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是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分类的有效补充[9]。基于结局分类的护理干预能改善临床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9]。基于此,本研究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结局分类的护理干预,探讨其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尿失禁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8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5~84(71.25±7.21)岁,病程3~15(5.89±1.32)年;观察组患者年龄66~87(73.12±6.81)岁,病程2~20(6.21±2.17)年。每例患者均由专科医生经过详细问诊查体、影像学及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符合手术指征。纳入标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自理、可以有效沟通、有一定学习能力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基础心肺疾病、精神异常、恶性肿瘤、不愿意参加或不能有效沟通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均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经巴彦淖尔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180003)。

2.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常规进行自理能力评分、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跌倒评估、深静脉血栓评估等日常护理评分,保持患者住院环境的干净整洁,教导患者清淡饮食,适度活动,适量饮水,情绪稳定,避免感染。完善术前准备,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尿道口清洁,并定期更换导尿袋。

2.2.观察组 采用基于结局分类的护理干预,由研究人员查看患者病历资料,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发现患者病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按照患者结局分类:焦虑、排尿异常、术后膀胱痉挛、留置导尿引起的感染、活动受限、睡眠问题、术后暂时性尿失禁、体位不适应、饮食异常等。针对不同结局制定护理方案:(1)加强心理干预,及时疏导,安排病房活动丰富患者住院生活,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分散患者注意力,术前告知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让患者心理有个接受过程,从而缓解患者心理压力。(2)针对术后暂时性尿失禁,拔除尿管后嘱患者每天行盆底肌锻炼,盆底肌训练方法如下:①双膝屈曲分开的屈曲卧位。先屈曲卧位做最大极限量收缩会阴盆底肌肌肉,应尽量保持紧绷状态10 s,继而休息15 s,重复3次,然后改变体位,在坐立体位按同样方法做3次,最后站立体位做3次,放松时间应大于收缩时间,以利于肌肉收缩,训练应从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每日进行2次训练。②训练效果评价。可以通过直肠指诊触摸来评估患者肛门收缩程度及耐久度,上述训练指导应建立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护理人员也可以指导患者锻炼憋尿,以达到训练盆底肌的目的。(3)对术后出现膀胱痉挛,在予以解痉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导尿管刺激及过度牵拉,注意导尿管通畅。(4)针对导尿管引起的感染,在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引流通畅,避免逆行感染及梗阻引起的感染。(5)活动受限、睡眠及饮食问题,患者麻醉苏醒后可以采取半卧位,术后第1天可以嘱患者下床活动,恢复正常体位的排便使患者保持愉快心情,保持床位整洁,环境舒适,鼓励患者尽早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观察指标

(1)术后4周,护理人员采用电话随访形式统计两组患者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尿失禁持续时间。(2)术后4周,护理人员在门诊发放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10]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患者按照评分表自评,护理人员统一收回评分表,评分越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越好。(3)术后4周,护理人员在门诊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11]及抑郁自评量表(SDS)[12],患者按照评分表自评,护理人员统一收回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况,评分越高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4.54%(2/44)]低于对照组[20.45%(9/44)],尿失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生活质量比较(表2)

表2 两组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结局分类的护理干预

例数44 44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角色功能60.67±11.98 53.56±16.73 2.292 0.024社会功能58.64±16.20 50.20±14.80 2.551 0.012情绪功能58.73±6.42 46.36±21.68 3.629<0.001躯体功能66.65±13.56 56.13±16.54 3.263<0.001

观察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心理状态比较(表3)

表3 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结局分类的护理干预;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护理后42.51±3.26 51.27±7.34 7.235<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4 44 SAS护理前46.15±4.26 47.32±5.21 1.153 0.252护理后43.25±3.68 50.11±6.20 6.311<0.001 SDS护理前45.30±5.24 46.24±5.57 0.815 0.417

护理前,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是前列腺增生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以其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被泌尿外科广泛采用[13-15]。尿失禁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构成不良影响[16-18]。林荔芬[19]研究显示,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发生与患者年龄相关,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较于年轻患者更慢。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选择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不断增加[20-21]。前列腺术后尿失禁今后势必成为泌尿外科医务人员必须面对的前列腺术后并发症,对社会医疗形成压力[22-23]。现阶段,前列腺术后护理缺乏针对术后尿失禁的有效护理措施,仅在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尿失禁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但此时患者已经发生尿失禁,患者心理健康、术后生活质量已经受到影响。基于此,我们将基于结局的护理干预运用于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

男性正常排尿过程的实施由膀胱、颈部尿道内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以及环绕的盆底肌共同参与完成。盆底肌和尿道外括约肌是由慢收缩纤维和快收缩纤维组成,在腹内压增高时,慢收缩纤维具有维持收缩作用,快收缩纤维可以提高尿道关闭压,维持尿道关闭状态。当膀胱充盈,继而小便排泄时,盆底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呈松弛状态,尿道开放,逼迫尿肌收缩,通过反射作用而使膀胱完全排空。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常见原因包括尿道括约肌损伤、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出口或尿道梗阻[24-26]。刘林和王洋[27]调查分析尿失禁大多为不完全性尿失禁,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包括前列腺腺体过大、电切范围超过精阜并深度过深,损伤外括约肌,热辐射引起尿道外括约肌损伤, 局部炎性水肿或腺体过大使尿道外括约肌麻痹所致。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失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这表明基于结局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降低尿失禁持续时间。简雪丽和辛月[28]在盆底肌训练防治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试验中也得到相似结论。洪媚等[29]在开展的研究中也证实盆底肌训练能降低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潘宝环等[30]进行的试验证实前列腺术后盆底肌训练能显著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李传会等[31]进行的盆底肌训练预防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相关调查也得出和我们相似的结论。分析可能原因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会损伤尿道括约肌,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而尿道正常关闭功能高度依赖于尿道括约肌,加之前列腺增生患者通常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继而尿失禁发生。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弥补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不足,可以维持非排尿状态下尿道关闭状态,预防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基于结局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后进行盆底肌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避免手术及术后发生尿失禁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继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我们分析原因在于通过术后盆底肌训练,丰富了患者术后生活,避免患者术后焦虑。同时,通过具体到个人的训练指导和有效的沟通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加深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避免因医患间缺乏沟通导致患者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基于结局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现阶段,盆底肌训练在各级医院泌尿外科并未广泛开展,有的医院仅仅在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尿失禁的情况下才开始盆底肌训练,护理人员对于盆底肌训练方法及效果评估,以及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方面均存在问题。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有效引起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关注,并在日常护理中对实施基于结局的护理干预,减少因术后尿失禁带来的社会和家庭负担,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贡献声明张莉:研究实施,数据整理,论文撰写,统计学分析;徐春娥:研究实施,数据整理,论文撰写,研究指导,论文修改,经费支持;靳欣:数据整理,统计学分析,研究指导,论文修改,经费支持

猜你喜欢
括约肌盆底尿道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陌生的尿道肉阜
排便的奥秘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