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辨证论治

2023-09-22 15:50胡佑志
农村百事通 2023年8期
关键词:温服方用中耳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为听力下降和中耳产生积液。此病属中医“耳胀”“耳闭”范畴,中医辨证论治,效果良好。

风热上壅

耳内胀痛、听力下降,伴有鼻塞、咽干、流黄涕,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清热散邪。方用金银花、芦根、连翘、桔梗各12克,牛蒡子、荆芥、赤芍各10克,甘草、淡竹叶、薄荷、淡豆豉各6克。水煎2次,分3次温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气滞血瘀

听力下降伴有耳内胀闷刺痛,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宜活血通络,方用黄芪20克,地龙、当归、制首乌、熟地各12克,路路通、丝瓜络、葛根各10克,红花、桃仁、川芎各8克,全蝎5克。水煎2次,分3次温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脾气虚弱

浑身乏力,反应呆滞,听力下降、耳内肿胀,舌淡、苔白,脉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方用白术、百合、山药、当归、黄芪、茯苓各10克,炙甘草、柴胡、升麻各8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痰浊积聚

耳内肿胀、听力下降伴鼓膜凹陷,头重如裹,舌淡、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通窍,方用当归12克,法半夏、茯苓各10克,川芎、石菖蒲、香附、柴胡、泽泻各8克,红花5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猜你喜欢
温服方用中耳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治支气管炎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治疗宫血的民间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