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2023-09-23 12:04江盛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设计

江盛盟

[摘 要]实践性课外作业是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游戏、生活调查等多种形式呈现的作业类型。调查表明,当前的小学低段数学课外作业出现忽视阅读、内容乏味、缺乏体验、单一评价等问题。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数学阅读、数学游戏、生活调查、多元评价等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生活与数学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1-0001-04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载体。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该指导意见对当前小学作业的布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详细的要求。那么,一线数学教师该如何布置符合当前教育教学要求的课外作业呢?教师可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趣化作业形式,设计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实现学生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养。

一、小学低段数学课外作业的现状分析

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是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数学游戏、生活调查等多种形式呈现的作业类型。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完成。在教师的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学生们不喜欢完成作业,怎么办呢?常态下的数学作业为什么不被学生喜爱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本校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外作业存在以下情况。

现状1:注重解题,忽视阅读

目前,教师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大部分都是形式单一、陈旧的计算题和解决问题,仅仅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现状2:内容乏味,缺少新意

大部分的小学低段数学课外作业,往往是用于巩固课内新知识的书面作业,主要包括口答计算、订正错题、背诵儿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目标和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乏味,毫无新意,学生对其缺乏兴趣。

现状3:追求数量,缺乏体验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题海战术”“多题一功能”等现象在作业布置中屡见不鲜,以机械、重复的练习为主。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往往只追求数量,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作业效能。

现状4:流于形式,单一评价

以往的课外作业在过程设计上比较详细,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都很单一,导致课外作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功能,缺乏真正的教育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小学低段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驗,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生活与数学相互融合,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是基于学生学习基础与生活实际设计的富有灵活性和思维性的作业,它可以有效减少学生机械、低效的题海练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个性化、生活化与社会化,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双减”政策。那么,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有哪些策略呢?

策略1:深入数学阅读,提供自主空间

把阅读融入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图文并茂的数学绘本,非常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时,增加一些绘本阅读或者其他数学资料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1)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根据新课标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在小学低段数学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时、单元的学习内容,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数学报刊、书籍、网络资料等。以统编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对称”一课为例,学生可选择以下的阅读资料(见图1)。

(2)自主设计实践性课外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成为实践性课外作业的设计者。以数学绘本阅读作业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绘本前设计记录卡(见表1),提出相关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绘本。

(3)自主展示阅读成果

在展示数学阅读类实践性课外作业的成果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成果展示形式,如复述故事、知识点摘录、练习设计、阅读心得(见表2)等。

策略2:玩转数学游戏,享受愉快过程

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让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代替重复机械的常规作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1)层次性游戏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可以以层次性游戏设计实践性课外作业。如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后,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笔者设计了“勇夺24点”的实践性课外作业,以星级题的形式呈现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见表3)。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开放性游戏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内容,有的综合性比较强,可以用开放性游戏进行课后练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找规律”是统编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探索图形与数字规律的过程。在设计实践性课外作业(见表4)时,笔者将生活中常见的彩珠手链作为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彩珠的颜色和数量,并通过想一想、画一画、串一串、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3)操作性游戏

为了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可在课后练习中开展操作性游戏。常见的有用火柴棒摆算式,移动火柴棒后使算式依旧成立(见表5)。通过摆一摆、移一移火柴棒,可以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策略3:体验生活调查,拓展应用意识

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算理,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1)还原数学本质

有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掌握其本质。因此,在概念教学的前期与后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调查类的课外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数学概念。如克与千克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质量单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笔者设计了实践性课外作业(见表6)。

(2)培养应用意识

小学生具有群体性特征,喜欢结伴游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具有探究性、创新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获得愉快体验的同时,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统编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内容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调查发现,只有一部分学生接触过人民币,且缺乏使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因此,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设计实践性课外作业(见图2),让学生在实际购物中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促进能力提升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凸显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如统编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知识要点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数据的方法。因此,笔者布置与统计知识有关的实践性课外作业,如统计班级同学春游最喜欢去的地方(见表7)、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见表8)等。这样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4:推行多元评价,注重评价过程

(1)阅读作业实施交互性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学生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家长都可以参与到实践性课外作业的评价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方位评价。如在学生完成数学阅读后,教师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同学交流分享,或以小组交流的形式,介绍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及解决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填写阅读评价单(见表9)。

(2)游戏作业实施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不同于根据作业结果进行评价的传统评价方式,它更关注学生在完成实践性课外作业后,对其中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学生完成“数独游戏”后,教师不是检查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而是出示有关数独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并说出解题思路,以此来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可判定该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独游戏;如果不能顺利完成,教师则要对该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重点指导。

(3)调查作业实施过程性评价

实践性课外作业的形式多样,教师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有些作业也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定。如“克与千克”的实践性课外作业,从学生呈现的样表(见表10)中发现,调查1千克物品重量的时候,由于选择的物品不同,所以数量也各不相同,明白让学生理解1千克物品大约有多重是设计该作业的目的。因此,教师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可以评价学生的答案都是对的,使学生因作业而得到进步。

基于学生兴趣和能力设计的实践性课外作业,能让学生主动地完成作业,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在设计作业时,一线数学教师要注重多法联动,通过数学阅读、数学游戏、生活调查、多元评价等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生活与数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让实践性课外作业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史宁中,曹一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何光明.小学数学实践性家庭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求知导刊,2016(9):99.

[3] 洪涛.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设计摭谈[J].教育文汇,2015(11):40-41.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设计
二十四节气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基于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iOS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