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理论解读及实践策略*

2023-09-25 10:29许宏东王永春
运动精品 2023年2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陶行知体育锻炼

宋 慧 许宏东 王永春

(1.江苏省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幼儿园,江苏 连云港 222132;2.江苏省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132)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用“万世师表”来形容陶行知的高尚德行。陶行知终生致力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民族革命运动的兴起,他卓越的思想观点、理论实践对当时的民国教育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在我国教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宝贵财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先河。陶行知在20世纪初提出的“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改革了旧教育,创建了新教育理论,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陶行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论被多次提及,反复研究,学校教学将“健康第一”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宗旨和理念,其具有的教育意义与作用效果越发显著。

1 陶行知“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

健康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大前提,也是学校教育开展的首要目标。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项事关民族兴衰的育人活动,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而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在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手段,以体育锻炼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陶行知办学的年代正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常年战乱,致使广大百姓食不果腹,饥寒交迫,国民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此,无数先进分子、有识之士以天下为己任,忧中华之未来,对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所忧虑。他们开始著书立说,广泛呼吁学校教育应将体育放在第一的位置,优先发展学生体质,改善青少年健康状况。陶行知认为身体健康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任何活动都将受限,一切活动都要遵照“健康第一”的教育准则为出发点。他认为学生来到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强健身体,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活动的保障。1923 年,陶行知创办南京公学,以“身体宜健实”为校训,认为学校教育“首重健康”,将健康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陶行知多次提出“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认为一切体育活动的出发点都是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践行,而且还首次提出了“健身”的体育概念。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一文中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在《育才二周岁之前夜》一文中指出“我们的集体生活首重健康。创造健康之堡垒,目的在于同疾病作战。”在《学问之要素——致程仲沂》信中说道:“先生所说做学问有三要素:一、体健,二、天才,三、财力,很有见地。行知认为体健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目的。”从诸多陶行知的著作和其与友人往来的信件中都可以看出,“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被反复提及,将“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第一准则,多次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他的“健康第一”的思想观点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2 陶行知的健身思想理论

纵观陶行知一生的教育事业,可以窥探出,他曾在不同书籍中多次用健康、康体、体健、厚生、体魄、健全之躯体、身心两健等概念来表达自己的健身观,其丰富的健身思想是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生活教育”,是其在自身教育实践中结合国家实际情况特征创立并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陶行知的健身思想皆来源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1917 年秋,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回到中国,心怀“要使全国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的美好愿景,以“敢人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精神,决心推行新思想、新理念开创新教育、新局面,改变传统僵化的旧教育的征途。他提出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为此,一方面积极宣传和推广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大力揭露和批判封建八股式的“传统教育”,积极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新道路。

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二者相互依存,教育脱离生活便不存在实际意义,所谓“生活即教育”的由来。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寓于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是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的健身思想作为他生活教育思想的先导理念,对于指引其教育办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23 年,陶行知在与好友的信中写道:“体健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目的。”他始终坚持身体健康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认为没有健康的支撑那么教育也将难以持续下去。无论是生活,还是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康健的身体,要想拥有康健的身体必须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和推广健康知识,塑造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观念。从陶行知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多次提到“康健”,认为健身思想也与健康水平相关联,并且健身思想与生活教育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3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陶行知坚持将“健康第一”的理论付诸实践,在他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随处可见健身思想的踪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人体质状况,在每天早上开展刀、枪、棍、剑等武术的练习和会操,同时还要进行徒手体操、跑步、军事体能等项目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学校还经常举办学校运动会和联村运动会,开展的竞赛项目多根据生活所需的技能进行合理的设计改造,如举石担、掷球、玩石锁、跑山、提水竞走、跳远、跳绳、短距离赛跑等项目。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运动会会歌《萧场工当团一周年纪念联合运动会歌》中写到“踢的是毽子,打的是拳头,放的是风筝,砍的是斧头,挑的是粪桶,舞的是锄头,玩的是石担,攀的是山头。”这些健身活动内容都是生产、生活所需的操作技能,来源于实际生活,从中也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精神。1938 年以后,晓庄师范学校坚持开展投掷手榴弹、游泳、跳绳、跑步、跳高、跳远等体育健身活动,陶行知大力倡导推广“健康第一”的健身主张,健身思想也随着生活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广泛传播。

4 陶行知体育健身的主要方法

4.1 运动与健身

陶行知早在1919 年便对运动健身进行大力倡导和鼓励,认为运动健身是强化教育教学开展的加速剂,并且健身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健身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到生活当中,所以在学校教学当中要避免空谈,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健身的知识和理念,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校体育的建设效果。并且,陶行知在当时提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基本”,应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认为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发展思想教育和智力教育,健康的身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身体形态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际办学中广大开展课外活动,增设体操课、拳术、兵操等项目。由此可见,陶行知的体育健身方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非常先进,以实用性和预见性为主,遵循“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通过体育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今天常提出的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性一脉相承。

4.2 卫生、营养与健身

陶行知认为身体健康除注重体育锻炼以外,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卫生,卫生对于个人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卫生者,“保生命也”。他主张“以提高卫生教育的效力来代替医生,在日常生活中讲究个人卫生状况,提高卫生水平,有助于保证健康”。在学校中推广卫生健康知识,实施卫生教育,增强防御意识至关重要,做好卫生情况有助于切断疾病的发生。他在《每日四问》中阐释道:“卫生的首要在预防疾病,卫生教育就在于教人预防疾病,减少疾病。”陶行知曾提出“善战者不战而退敌之师,故一分预防胜于十个医生。”他认为日常的卫生预防胜过疾病之后的治疗,侧重前期的预防而非后期的治疗,也即今天常说的注重治未病,加强疾病防范的意识,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干预和治疗。他还强调卫生营养对健身的重要作用,把“卫生教育之普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学校严格遵循卫生工作章程,加强对师生卫生健康的保障。

4.3 休息与健身

陶行知认为体育锻炼要讲究劳逸结合,既要注重卫生、营养保障健身,还提醒人们同样要注意休息和养护,切勿操劳过度损害健康,追求体育锻炼与休息的平衡。他在《在晓庄》序中写道:“恢复健康之后,要把一生的事,匀在三十年里从容的干,不要把一生的事挤在三年当中急急地干,有时,不干的干比干的干还重要得多。”操劳不要超过体力之限度,劳逸结合的体育思想与现代运动训练学的身体恢复理论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体育思想既具有辩证性又充满了科学性,讲究动态平衡和劳逸结合。陶行知体育健身思想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结合紧密,敢于将理论付诸实践,运用到日常生活,认识到体育锻炼与休息放松之间的内在关系,他的这些体育健身观对科学健身、保障健康具有重大启迪。

5 陶行知“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实践策略

5.1 学校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但与之相对应的国内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近视率高居不下、握力水平持续下降等问题依旧严峻。对于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需要将学校教育打造成第一场所,保障学生在学校期间具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对此,学校教育要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切实宣传和推广“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熏陶和影响学生的健康观念和体育观念,真正能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参与体育锻炼。通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也为学校教育找到实际的立足点,一切教学活动为了学生,只有保障好学生的健康,才具备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所以,各级中小学要正确认识到学校教育开展的侧重点和难点,开足、开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使“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同时还要践行“知行合一”,既要知道“健康第一”的重要性,还要在生活中把“健康第一”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5.2 坚持“健康第一”,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早在20 世纪初,陶行知便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且认为教育要推行“三育”并重,体育为首的教育实践,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创办南京公学之初便提出“身体宜健实”的校训,保障“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落实,为学生构筑起健康的堡垒和屏障。目前,我国中小学仍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通过文化课程的考试成绩为升学指标,这造成学校、社会和家庭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此,我国教育部门也认识到这种困境和局面,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素质教育,推行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通过学校体育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抓手,落实“健康第一”理念,培养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掌握一到两项有助于健康改善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手段。体育与健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首先,学校体育的开展一定要认识到健康是学生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育阶段特征,开展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活动。其次,体育教师还要做好备课和教学准备工作,制定详尽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践行“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理念,增强体育课的锻炼价值和实践路径。此外,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还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将生活中蕴含的运动形式和方式借鉴到学校体育开展内容中,充分保障体育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为“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落实提供课程基础。

5.3 加强体育与卫生健康教育的结合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落实既需要体育课程的保障,同时也离不开卫生健康教育的支持。体育课是教授学生锻炼方式和手段,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主要课程,而卫生健康教育课程是培育学生健康行为和塑造正确健康观念的一门课程,二者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是现阶段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增加健康理论课程的学习已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当下学生心理和身体问题愈发增加,忽视了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发育的影响,依靠单一体育课程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难度较大,将卫生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各级学校进行开展,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生长发育的阶段特点和危害因素,学会辨别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抗挫和耐压的程度,学会转移注意力,找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排解内心情绪,并且还要掌握营养、卫生、保健、作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促使自身达到健康标准,提高健康水平。

6 结语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后世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体育健身思想伴随着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构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健身思想富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认为健身能够起到造就身心健全的人,康健民族,以利社会的重要目的。“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也是现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对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陶行知“健康第一”思想进行研究分析,探寻健康与体育的逻辑关系和内容关联,对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陶行知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