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模式下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2023-09-25 20:05岳文瑞
经济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铁路企业

岳文瑞

摘 要:在全球老龄化不断加剧和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以理事会模式下企业年金管理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企业年金理事会的发展脉络和管理现状,系统剖析新形势下理事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合铁路企业的特点,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提出完善管理的具体对策,优化制度、改进手段,对推动铁路企业年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铁路企业 理事会模式 年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278-03

一、理事会发展历程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理事会是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受托管理机构,是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年金理事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规划阶段

1991年6月2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这标志着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启动。

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第七十五条中提出“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在法律层面确定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1995年12月,劳动部颁布《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应建立由职工代表和企业管理者代表所组成的基金管理理事会。主要负责监督补充养老保险方案的实施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对方案的修改调整提出建议,委托经办机构,审核享受资格等”,对理事会运作架构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二)实施阶段

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辽宁省率先开展了企业年金试点工作,深圳、上海、淄博等城市随后陆续推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

2004年1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号令),2004年2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3号令),明确企业年金的两种受托管理模式:法人受托和理事会受托模式,规定了企业年金理事会人员结构、建立条件、履行职责等内容,理事会模式下的企业年金管理进入实施阶段。

(三)发展阶段

2005年以后,我国的企业年金理事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中石油、中国远洋、南方电网等大型国企相继成立了企业年金理事会。2008年7月,铁路企业开始实施企业年金计划,成立铁路企业年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构建起具有铁路特色的年金管理体系。鉴于铁路企业的人员和资金规模优势,实施后为年金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量,推动了企业年金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

二、理事会管理现状

从2008年7月成立至今,铁路企业年金理事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从制度建设到运营监管等各方面都实现了长足发展。一是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年金治理结构。全路共建立了24个企业年金计划,统一采取年金理事会受托管理模式,由理事会选择一家具有账户管理资质的机构作为账户管理人,选择一家具有托管资质的机构作为托管人,选择若干家具有投资管理资质的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年金治理结构,为健全完善企业年金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年金管理制度体系。2008年8月,原铁道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的指导意见》(铁劳卫〔2008〕149)号文件,规定了企业年金的实施主体和条件,确定了企业年金方案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规范市场运营、投资监管等措施,以及之后制定的加强年金管理的绩效考评和统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构建起完整的铁路企业年金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年金运营管理安全有效。从实施情况看,企业年金管理依法合规、安全稳健,实现了规范化的市场运营管理。截至2022年底,全国企业年金理事会管理的年金资产规模为8160.90亿元。其中,铁路企业年金理事会年金资产规模逾2000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24.51%,较好实现了长期稳健保值增值的目标,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年金权益,为铁路改革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铁路企业年金资产规模不断增加,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投资运营成效明显,在年金市场地位举足轻重。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影响与市场因素变化,理事会也存在一些管理短板和面临外部挑战。

(一)年金管理专业化程度不够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理事会应配备专职人员,具有从事法律、金融、会计、社会保障或者其他履行企业年金理事会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从目前理事会人员结构来看,理事由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大多从事行政和非年金业务管理,从业经验有所欠缺。从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来看,理事会人员对企业年金行业发展及資本市场研究能力不足,特别是面对金融业务日趋复杂、节奏不断加快、发展日益迅猛的态势,如何紧跟市场节奏,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信息系统深入开展投资过程监管和战略资产配置,提升年金专业化管理水平,仅仅依靠理事会内部的学习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二)年金资产配置难度加大

年金投资的产品种类繁多、投资模式更新迭代,年金资产配置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0)95号文件出台之后,首次整合并统一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规定和要求;允许年金基金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提高了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明确了年金基金财产投资比例在计划层面和组合层面实行“双限”;在文件中明确嵌套穿透管理等规定。未来投资政策的调整和大额资产配置必将成为理事会的主要职责,而资产配置对理事会的制度建设、工作流程、信息系统、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有很高要求,如何实现年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将是理事会面临的重大考验。

(三)风险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年金面临的投资形势瞬息万变,年金投资范围从最初二级市场标准化产品向一级市场和另类产品扩展,目前可投境内和香港市场,未来也可能参与全球资产配置。理事会不仅要加强年金投资过程的监管,还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如何应对多市场、多类别、多渠道投资,亟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符合自身实际、可操性强的风控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年金依法合规、安全稳健运行。

(四)实现超额收益任务艰巨

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资产投资收益率进入高风险、低回报时代,企业年金实现超额收益的目标难度加大。同时,随着企业年金十多年的发展,参保职工对年金了解、熟悉和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对收益率关注度、期望值也日益提高。未来年金投资收益率不理想、职工不满意的情形将会大概率发生,理事会因此也将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是提升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有力手段,通过完善考评指标和考评内容,有效甄别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强化考核运用,激励投资管理人提高投资能力和绩效水平,实现企业年金的超额收益,是理事会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四、年金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面对理事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结合铁路企业特点,在企业年金专业管理、资产配置、风险监控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大力推进年金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不断改进企业年金管理。

(一)多措并举,大力提升企业年金专业化管理水平

强化企业年金专业化管理,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开展行之有效的系统性工作。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理事会在严格执行国家、国铁集团文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铁路企业自身特点,制定涵盖年金建立、运营、监督、考核、绩效反馈全流程的闭环管理体系,比如,企业年金方案,理事会章程,内部稽核、风险控制、绩效考评和财产核查办法等,为企业年金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二是强化流程管理。理事会应建立业务规范和制定工作流程图,清晰地把工作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人头、覆盖到每一个业务环节。同时抓好重点部门、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对账管、托管和投资管理工作的交叉点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避免出现空白、盲区或扯皮现象。三是强化业务培训。从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入手,以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金融行业的典型案例、技术革新和应用等为重点,通过现场交流、网络会议、电子邮件及视频讲授等形式,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充分发挥各大技术平台易于交流和互动的特性,形成随时学习、实时答疑的教学新模式。四是强化平台运用。实施“理事会+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受托咨询机构”的管理模式,借助专业机构的投资监督系统和科学管理平台,解决理事会信息化管理的“短板”。

(二)开拓思路,不断提高企业年金资产配置能力

国铁集团根据国家企业年金政策法规,结合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制定了具有铁路自身特点的年金投资策略,具体的投资范围、投资品种和投资比例如下:

铁路企业应在确保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思路、主动管理,提升大额资产配置能力,科学动态地调整投资策略。一是拓宽投资渠道。充分考虑铁路企业年金安全、流动、收益性兼顾的目标要求,择时放开信托、基础设施债券投资计划等非标产品的投资,进一步扩大成本计价类资产比例,平滑年金收益波动。二是分散投资风险。根据理事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本市场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参照市场平均持仓比例会同专业咨询机构深入研究,加大仓位管理,对偏离度较高的管理机构及时预警,有效规避权益资产波动造成业绩的大起大落。三是开发特色产品。充分利用铁路资源,量身打造适合年金投资的铁路产品,拓宽铁路企业的融资渠道。譬如,2016年发行的铁路优先股型养老金产品,风险可控、收益可观,有多个铁路局的企业年金基金参与了该项目的投资,既支持了铁路建设,又提高了年金收益,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

(三)持之以恒,全面推进企业年金常态化监管

持续有效的监督是防范企业年金投资风险的重要保证。理事会应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是事前监管科学化。理事会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外部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和技术平台,做好科学专业的政策研究、全面审慎的资产配置和规范高效的产品审核等事前监管工作,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二是事中监管制度化。理事会建立“日对账、周碰头、月核查、季分析”的事中监管机制,重点对投资过程中资产配置时点、重点持仓结构、行业配置比例、资产变动情况及投资业绩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把控,发现违规、超标事项及时校正。及时与投资管理人通报收益排名,回顾操作思路,分析业绩归因,结合资本市场变化制定下步投资方案,多方位防范投资风险。三是事后监管标准化。铁路企业应建立经常性财产核查制度,会同审计、财务部门每年多次对企业年金全部资产存在的书面证明材料、电子账簿进行全面核查,进一步摸清年金底数,了解持仓品種和持仓结构,对管理机构实施有效监督。同时,铁路企业应强化审计监督,每年对理事会组织开展内部专项审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通过有效的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防范投资风险,确保年金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四)持续优化,力争实现企业年金科学化考核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是提升企业年金投资业绩、获取超额收益的有力手段。铁路企业应利用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譬如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或平衡积分卡法(BSC),建立企业年(下转第281页)(上接第279页)金管理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完善管理运营、投资业绩、信息披露和客户服务四个维度的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企业年金新增资金分配、增减投资额度和调整管理运营机构的主要依据。绩效考评还需要规避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投资管理机构的考核周期较短,导致管理人追逐短期收益,不利于企业年金开展长期稳健的投资。二是投资目标不够清晰,往往有多重期望。市场下行的时候要求控制风险、实现绝对收益,市场上涨时又要求相对排名、超额收益。多重目标往往会使投资机构无法保持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三是考评过程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因私人交情、个人偏见和利益交易等影响考评结果的因素。

五、结束语

专业管理是目标,资产配置是基础,风险监控是关键,绩效考核是手段。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资本市场,面对一系列发展困境与外部挑战,部分中小规模的企业年金理事会,鉴于专业能力不足和业绩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在年金市场淘汰出局,转为法人受托管理。铁路企业以及理事会应树牢危机意识,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积极推动企业年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紧跟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奋勇争先,才能实现铁路企业年金管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辜毅编著.企业年金治理及其风险控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2] 胡峰编著.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3] 袁铎珍.中国多支柱养老金制度结构优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

[4] 郑秉文编著.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1——养老基金与ESG投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铁路企业
加强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