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上的“新文旅”

2023-09-26 11:02中国经济周刊贾璇服贸会现场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新文服贸会展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服贸会现场报道

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区内的航天文创

今年以来,文旅消费一路高歌,不断掀起热潮。

文旅服务,是历届服贸会上最受欢迎的专题展区。今年,主题为“科技赋能新文旅,创意引领新消费”的文旅服务展区共吸引了817 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 强及行业龙头企业47 家。

展区内集中展示了诸多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为观众带来多样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同时,服贸会期间还举办了近200 场文艺演出、讲座沙龙、互动体验等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人气爆棚。

置身文旅服务专题,随处可见展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融合、新场景。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体验,让“新文旅”成为服贸会的一抹亮色。

科技赋能新文旅

从裸眼3D 看“最美中轴线”系列展陈,到首次完整亮相服贸会的8K动画影片《门神》,再到虚拟现实场景体验……在服贸会的文旅服务展区,随处可见融合现实、人机交互等文化科技融合项目,充分体现科技赋能新文旅。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走进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展区,记者仿佛置身画中。只要站在屏幕前,就会触发画面进行切换,感受香山的一年四季。除了能看到著名的红叶之外,还能沉浸式体验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

“这几年,我们和高校以及科技企业合作,建设了一院两馆(‘一院’指三山五园研究院,‘两馆’指数字体验馆和文献馆),把文献中的记载用数字化手段展现出来,让观众在方寸间感受三山五园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曹劲松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谈话间,不断有观众打卡拍照。“现在大家都喜欢这种信息传递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多媒体展览。沉浸式展览已经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方式之一。”曹劲松说,未来他们计划将此展览做成巡展,更期待能够将展览办到海外,让世界感受中国之美。

不远处,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最美中轴线”系列展陈,引来无数观众驻足。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

科技赋能下,观众可以在立体高清的屏幕上,感受光影中流动的故宫、天坛等地标建筑。在裸眼3D、卫星遥感、数字孪生、云渲染等技术手段的呈现下,打卡壮美中轴、元宇宙中轴和四季中轴三大场景。在4D 时空舱、360 度全景、中轴声音邮筒的互动中,感受古老历史和新奇科技融为一体的极大视觉冲击力。

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区内的三山五园展区

新文旅带来新活力

当前,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市场不断发展,我国文旅消费需求明显升级。供给侧的经营者需要紧跟新趋势,打造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用更加符合游客心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激发文旅市场的强劲发展动力。

不同于一般文化产品,文化精品指经过精心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文化产品。这些文旅精品在本届文旅服务专题上,成为备受关注的展示主题。

在北京出版集团展位上方,悬挂着“文化赋能城市”字样。这里集中展示了“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北京文化书系”等精品主题类出版物。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宝水》,入选“2022 中国好书”的《西海固笔记》等新品力作的出现,吸引了不少观众流连品读。

来自河南的袁先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作为资深读者,很开心在服贸会近距离接触到这么多文化精品,准备马上下单。”据介绍,服贸会期间,北京出版集团线上店铺搭建了线上精品图书购买专区,满足购书需求。

连续三年参展的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今年携旗下精心打造的精品文化IP“京剧文化之旅”惊艳亮相。据工作人员介绍,该IP 是团队于徽班进京230 周年之际策划推出的文旅深度融合项目,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与京剧有机结合。

走进展区,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巨型京剧脸谱装置迎面而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这就是它的设计灵感。虽然是传统戏曲元素,但呈现时也融入了当代艺术设计。”该展区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

展厅的四角,被划分成了“生旦净丑”4 块区域,提供不同形式的互动体验。其中,生·请君入戏光影坊,利用胶片模拟功能,为展览特别调制了118 年前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胶片的古风色调和特殊质感。观众可插上靠旗,拍摄制作出定制版京剧主题照片。“我很喜欢这个环节,一定要发个朋友圈。”天津女孩佩佩在排队体验后兴奋地说。

在这里还能体验到京剧主题特调饮料、京剧概念潮玩、专业的京剧演出片段……充满科技感、互动感、体验性和趣味性。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拉近和传统文化的距离,也和京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精品之旅。

据悉,项目自策划以来,先后举办了服贸会特展、主题骑行、后台探访等活动,并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观看量927.32 万人次。

这些只是北京众多文化精品中的一个剪影。一幕幕丰富的场景背后,更体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带来的强大活力。

记者在“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区看到这样一串数字:2022年,北京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7997.1亿元,利润总额1846.6 亿元,同比增长26.1%。同期,北京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57.8 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的61.8%。

9 月2 日,在2023 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市长殷勇,作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理事会主席,向会员城市和广大旅游从业者发出倡议。其中特别提到,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不断开创旅游新业态;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加快塑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消费。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当年我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6.5 万亿元。从类别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 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0106 亿元,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比首次超过30%。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提到,旅游业在新消费时代下已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体验化、融合化的特点。

“整个旅游行业的生态体系发生了改变,必须更加注重创新,推动新消费趋势的诞生。”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何超琼说。

猜你喜欢
新文服贸会展区
系列视频 聚焦服贸会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打造“永不落幕”的服贸会
“新文创”时代动漫作品创作探析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关于培育壮大牡市新文创产业的对策研究
新文创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