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 济民情怀

2023-09-27 01:10吴京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8期

吴京华

摘 要 本文尝试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入手,联读《捕蛇者说》,以让学生领悟柳宗元“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学习他的济世情怀,树立为民的远大志向。

关键词 异曲同工  济世情怀  群文研读

在梳理字词、初读文本基础上,进入细读文本、甄别异同环节。

任务1 :细读两篇文本,根据表格提示完成任务,找出两篇文本的相同点。

1.手法分析

(1)细节描写

《种树郭橐驼传》中对郭橐驼种树的具体细节写得非常生动,文本描述了郭橐驼如何精心栽培树木,他不仅要让树根自由伸展,避免它们被抑制或弯曲,而且还要用原有的土壤来保护树根,让它们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在浇水之后,确保土壤得到充足的营养。

《捕蛇者说》中写蒋氏捕来蛇存放期间“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则卧。”凶暴的官吏为了收税来到乡里到处叫嚣骚扰,导致鸡狗都不得安宁。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小心翼翼的起床,去看看瓦罐里准备上交的蛇,见到蛇还在就放心躺下,到日子就献上去。“恂恂而起”“弛然则卧”生动形象地写出蒋氏的细心谨慎。

(2)对比手法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就郭橐驼和他植者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如种树的原理——顺不顺木之天性;态度——害不害其长;方法——在根、土、顾等方面的做法;结果——是否硕茂。文中有两种种树方法介绍的叙事类的对比,也有郭橐驼对自己种树经验的深入分析和对他植者的批评等论述类的对比,句式上丰富多变,写郭橐驼种树的经验,运用排比使得句式上整齐一致;他植者种树方式错误,则用短句与散句,整散结合使得语言流畅、风格多样。

《捕蛇者说》也是展现了多角度的对比。文本开头就用简要的笔墨介绍了毒蛇之毒“触草木,尽死”,以及捕蛇之险“以啮人,无御之者”,然而“永之人争奔走焉”,从而形成鲜明对比,以此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后文写蒋氏是“弛然而卧”,乡邻是“哗然而骇”;蒋氏是“熙熙而乐”,乡邻是“鸡狗不宁”;蒋氏是“甘食土有”,乡邻是“旦旦有是”;蒋氏是“岁犯死二”,乡邻是“死者相藉”,这些描述清晰地展示了他与乡邻的不同生活状态,强烈地表明了赋敛的毒性远远超过蛇毒。

2.行文构思

两篇文本在行文上非常相似,都是采用以事传理的方法呈现。

《种树郭囊驼传》首先引出郭橐驼这个人,然后以虚设问答的形式展示了他种树的技艺,主要是郭囊驼的回答,最后是提问者对其所取得的成就表达了赞赏并由此生发感慨。

《捕蛇者说》以永州郊外的“异蛇”为起,引出蒋氏的故事,以虚设问答的形式展开,蒋氏的回答深深打动了提问者,最后以问者“我”的心声为结尾。

两文在风格上都是含蓄委婉,充满讽刺意味。

《种树郭橐驼传》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有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如第四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如“理,非吾生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委婉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种树郭橐驼传》通过寓言的形式来表达对当政者的批评,既保留了传统的隐晦性,又不乏诙谐的气息。例如第四段,“知种树而已”的郭橐驼用一个简洁的例子,来暗喻官府的腐败,充满了讽刺的色彩。“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以其委婉的语调和深刻的寓意,令人耳目一新。

《捕蛇者说》的“说”是古代文体,与现代杂文有相似之处,文章以“斯役之不幸”为开头,又以“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为结尾,让整篇文章曲折委婉,充满深刻的思想内涵。“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则熙熙而乐”写其自得之乐,虽然表达了真實的情感,但也暗藏着无法言喻的痛苦。蒋氏的富含深意,他只提到“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但最终以“安敢毒耶”结束对话,让这篇充满悲伤的控诉变得更加深刻有力,令人回味无穷。

3.文本主题

两篇文本都是为了讽谏当政者,它们的主题非常接近。两篇文本在文末都点明了写作目的,《种树郭橐驼传》在文末点明“传其事以为官戒”,指出希望能够成为官员的鉴戒;而《捕蛇者说》也在文末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指出希望体察民情的官员能够了解百姓疾苦。两篇文本从实质上都是表达了希望当政者能对民众有关怀,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种树郭橐驼传》中由一个种树的百姓郭囊驼之口道出了“长人者好烦其令”使得百姓“病且怠”这样一个社会现实,由此表现了“繁政扰民"的主题;而《捕蛇者说》则经一个捕蛇的百姓蒋氏之口道出了“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由此表现了“苛政食人”的主题。“苛政”比“繁政”更让人不堪承受,“食人”比“扰民”更使人触日惊心,两篇文本前后相续又递进深入。

《种树郭橐驼传》中“繁政扰民”的主题是由郭橐驼描述出“长人者好烦其令”从而导致百姓“病且怠”的社会现状;而《捕蛇者说》中“苛政吃人”的主题则是由捕蛇人蒋氏的故事来展示的,两篇文本都揭示了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问题。“苛政”比“繁政”更让人心情沉重,“吃人”比“扰民”更骇人听闻,两篇文本前后相续又递进深入,令读者震撼。

任务2:细读两篇文本,根据表格提示完成任务,找出两篇文本的不同点。

1.文体不同

《种树郭橐驼传》文体是“传”,虽非一般的人物传记,仍属记叙类文本,第一大段就介绍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是我们常见的记传文写法。

《种树郭橐驼传》和一般的人物传记有所不同,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传记,整体来看仍然是记叙类的文本,第一大段就描述了主人公的姓名、外貌特点以及籍贯、职业和技能等,这仍是一种常见的传记写作方式。

《捕蛇者说》是“说”,是论说,是古代的一種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如初中所学的《马说》《爱莲说》等文。

【链接:厘清寓言的概念】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参看百度百科关于“寓言”的解说)学生通常会熟悉第二种类型,不太了解第一种类型。

2.手法不同

《种树郭橐驼传》主要采用了类比的手法。主体部分以“养树”类比“治民”,具体以过于殷勤的他植者类比“好烦其令”的长人者;以他植者的殷勤行为来类比官吏扰民的行为;以扰树的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矣”类比扰民的结果“而卒以祸,故病且怠”,生动地将种树与治民的话题合二为一,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捕蛇者说》还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文本一开始就以“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描写异蛇之剧毒,来衬托重重赋敛之危害。通过捕毒蛇来抵赋税徭役,蒋氏的父亲祖父皆死在这件事上,蒋氏却心甘情愿做此差事,让人不能理解,有力地衬托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由孔子之语“苛政猛于虎也”自然推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乎”的结论,即是用异蛇之毒来衬赋敛之毒,可谓水到渠成。

3.思想源头不同

《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柳宗元在“永贞革新”的前两年曾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到各地进行检查,涉及民事、军事、财政等多个领域,虽然职位并不高,但影响力却极其广泛。“繁政扰民”的主题可以被视为“永贞革新”的前奏,所以此时对吏治的现状还抱有希望,郭橐驼的言论也暗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即官府应该遵循老庄的思想,尊重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以维持承平之世。文中描写的郭橐驼的形象与庄子在《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中描绘的一群外表丑陋甚至残疾但内心却神明自得圣心具备的人物极其相似,令人叹为观止。所以表面看起来思想源头与老庄是极为相似的,但结合柳宗元的生平以及“古文运动”所倡导的主张来看,他并不是主张“无为”,究其内核本文其实体现的是柳宗元在中庸儒道合流背景之下的儒家济世思想。这一点是难点,需要借助柳宗元的生平和唐代儒道合流的背景学生才能理解到。

【链接:儒道合流的背景】唐朝皇帝,每遇重大节日,必召儒、道、佛三家头面人物,一起参加讲论会,供献意见,以备采纳。如796年唐德宗生日那天,召三家领袖入殿讲论。会上“初则矛盾相向,后则江海同归”,这反映出三家虽有矛盾分歧,但在共辅王化这一点上,却又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种统治者平等对待儒、道、佛的政治气氛下,必然促进三家的合流。

《捕蛇者说》一文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柳宗元在唐顺宗时期,加入过以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然而,由于反对者的激进抵制,140多天之后,这场运动最终导致顺宗的退位,王叔文也遭受处决,柳宗元随即被降职至永州。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下层百姓,深入观察到底层百姓“非死则徙尔”的贫困生活状况,他认识到应该尽一切努力去揭露这些苦难,并将这些经历记录成“砭时弊与抒孤愤”,体现了深受儒家思想“济苍生安社稷”影响的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抱负。文中引用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一句明显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核心思想。

【链接】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任务3:拓展感悟

课外拓展阅读余秋雨的《柳侯祠》,在文中余秋雨通过对柳宗元放逐经历的追溯,深入探讨和审视了他的文化人格。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比如“佛系”“躺平”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甚至还存在人格缺陷,而柳宗元的精神人格、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和楷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通联:湖北恩施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