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七种能力” 夯实国有企业党建基础

2023-09-30 15:13北京黄美丹
现代企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处突科学决策基层组织

□ 北京 穆 宏 黄美丹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企党的建设重心在基层,创新活力也在基层,党支部工作开展得质量高不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要靠党支部的班子的坚强领导。新时代国企党支部队伍建设,支部班子不断锤炼提升“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突变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人民群众认可的好干部、做敢于担当作为的实干家,以夯实国企党建基础,为推动国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灌注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一、引言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是促进我国党建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是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说“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国企党的建设重心在基层,创新活力也在基层。党支部作为企业党组织体系的重要基础,一个企业党建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情况,而党支部工作开展得质量高不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要靠党支部的班子的坚强领导,因此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工作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群众满意的带头人队伍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这“七种能力”既体现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路的逻辑延续,又展现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创新要求,是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鲜明体现和重要组成。

二、国企党建加强基本队伍建设的要义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党建工作是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治方向,是实现企业和谐稳定的思想保证,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好企业党建工作服务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改革、服务发展大局的作用,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抓起。其中基本队伍建设是关键、是保障,基本队伍就是基本力量,基本力量决定基本组织,因此要把党支部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一以贯之的抓好。

立足国有企业加强基本队伍建设,探索党支部队伍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要求,抓好“能力提升”是重点。着力提升“七种能力”,从而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党的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是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力量源泉。

三、“七种能力”是干部队伍的管理标准

1.“七种能力”概述。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这些全面系统的论述,精准地概括出我们党当前应对复杂性形式、完成艰巨任务的实现路径,为干部队伍如何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指明了方向。这“七种能力”是一个干部队伍的管理标准,具有明显的原则性。

“七种能力”的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七种能力”的着力点是推动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历史使命任务,实现未来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七种能力”的落脚点是积极回应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发展。

2.“七种能力”的内在联系。“七种能力”是相互联系的。把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体系比喻成一辆奔驰的高铁,政治能力是列车的“方向导航系统”,调查研究能力是列车的“路况显示系统”,科学决策能力是列车“电脑软件系统”,改革攻坚能力是列车的“电力驱动系统”,应急处突能力是列车的“危机排除系统”,群众工作能力是列车的“车厢服务系统”,抓落实能力是列车的“行驶推进系统”,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七种能力”又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其中,政治能力管总、管根本,是摆在第一位的能力;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各种能力,则环环相扣,是构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柱石和保障;抓落实能力,是实现打通问题“最后一公里”、实现完成工作“最后一击”的能力。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其对干事成事意义重大。

四、国企党的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存在问题表现。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有的没有经过多岗位磨练,政治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特别是有的因业务性工作缠身,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对于决策没有底气甚至缺乏科学、系统统筹,对于风险挑战更是缺乏预估,出现问题甚至不敢担责乱了阵脚。有的岗位年头干长了,惯性思维求稳不变,认为少干就少犯错误,对于改革创新持观望态度,不愿带头攻坚克难,遇到过程中的困难害怕或者不去应对,甚至只关注最后成效结果。有的不注重走群众路线,关注点只在上面指令不在意下面民情,对政策研究不透,在贯彻落实时不实事求是,生搬硬套一刀切,甚至虎头蛇尾,贯彻落实的实效没有监督和追踪等。

2.原因分析。①科学理论武装不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还不高,主动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性不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还不强,缺少多岗经历的锻炼和急难险重工作的洗礼。②基层调研少深入不够。深入基层时间少,调研形式单一,多数就是只看表面问题,缺少进一步的认真研究分析。而对于一些落实的事项,不能进行及时调研跟踪,造成调整优化不到位,执行悬空。③谋大局育先机不够。坚持问题导向能力不足,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定式,求稳怕乱。有的不敢决策,大事小事反复征求意见,以致在无谓的酝酿和讨论中贻误时机,错失发展先机。④改革攻坚创新思维不足。对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缺少判断,思维方法不灵活,没有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相结合、相统一;或者缺乏创新动力,改革措施不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⑤风险意识应变不足。面对发展和工作中的非常态情境,灵活性、反应力缺乏。在遇到风险和突发情况时,缺乏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未做到心中有数、分类失策,精准“拆弹”。⑥联系群众的本领不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树得不牢,没有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抓,未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能力不够,缺少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具体实践。⑦一抓到底的作风不实。工作中还是以开会发通知为重要的推动形式,监督少、追踪少,未真正深入基层抓落实,带动表率作用不突出,缺乏钉钉子精神。

五、新时期提升“七种能力”建强国企党的基本队伍

新时代,做强国企党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很重要。“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主要是依靠带头人、“领头羊”。 这就需要越来越多勇于解题、精于破题、善于答题的党的基层组织干部。因此,选好“领头羊”是关键,培育“中坚力量”是核心,抓好“能力提升”是重点。

建强基本队伍,夯实党建基础,提升“七种能力”必不可少,密不可分。要具有“政治工作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应急处突能力”需要深入学习掌握方针、政策,有了坚实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才能更正确、准确处理问题。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需要更多深入基层,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找准问题把好脉搏。要发挥好“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抓落实能力”必须以调查研究等为基础,坚持“人民至上”宗旨,精准发力。

1.学以致用,持续提升政治三力。学习是政治坚定、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武器。理论上的清醒是行动上自觉地前提。国企党的基层组织的干部必须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政策水平。不熟悉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主张,就会在实际工作中迷失方向。作为党支部领头人要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入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吃透上情和摸透下情的结合点上做文章。

2.格物致知,强化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党的传家宝。只有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才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作为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善于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发展,从诸多矛盾中抓主要矛盾,从矛盾的诸多方面中抓住主要方面。学会比较辨别和善于思考分析,把调查中大量、零碎的材料经过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找出它内在规律,让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深思远虑,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决策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科学的决策来源于深入的调查研究,来源于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认真的比较选择,科学取舍。做到科学决策,就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要着眼全局,把握方向,科学谋划,重点突出。科学决策时,必须要充分发扬民主,民主决策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灵魂。作为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在决策中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方案;决策后勇于面对现实,真心听取反馈意见,真正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和高效。

4.革故鼎新,淬炼改革攻坚能力。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在新形势、新变化、新矛盾下,作为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要坚持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辨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当排头兵、先遣队,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毅,不断地去研究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敢于啃硬骨头。要不断的创新探索,审时度势、居安思危,通过不断地解决突出矛盾和冲突,不断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等实践来磨练自己改革攻坚的本领,增长自己的才干,发扬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5.杜渐防萌,练就应急处突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专业知识精不精、业务水平高不高,是不是工作领域里的明白人,关系到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和效果。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练就见识胆识,面对风险类型、表现形式,应对措施了然于胸,透过现象抓本质,抓住关键,果断决策,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掌握全局并精准预判风险。同时,要积极参与应急处突工作,通过实践锻炼,掌握工作方法,练就洞察力、反应力、协调力、决断力、反思力,提升在风险挑战中化危为机,应变取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驾驭风险的能力,自觉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6.整躬率物,完善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具备基本素质。党的干部更应始终秉怀“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时刻关注群众,主动化解矛盾,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应以调查研究为切入口,找准工作方向,紧盯群众问题,精准查摆问题,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处发力,疏通群众的堵点、化解群众的难点、破除群众的痛点。同时,精通政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我们要以精通业务为支撑点,学懂理论、弄通业务,做实行动,在弄通弄懂惠民政策上下功夫,自觉把服务水平提上去,做到精准施策,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7.足履实地,夯实抓落实能力。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抓落实绝不是一时一日之功,要秉持务实作风,一环扣一环的抓,一项项去落实。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要把政策的领悟力作为抓落实的前提,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作为看家本领,吃透中央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将上级精神与企业实际结合,从各自的职责和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上率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仅要雷厉风行,更需要坚持不懈,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做则已,作则必到底,稳扎稳打地把各项任务落实好,以实干之风,行务实之举,收落实之效。

六、结束语

“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要在一线“大熔炉”下进行锻炼和修炼,通过用心的学习,在一以贯之研学马克思经典理论中提高能力,坚定政治站位;通过潜心的研究,在一发千钧伟大斗争中提高能力,找准奋战定位;通过精心的服务,在一如既往服务群众中提升能力,找准应急要点;通过匠心的创造,在一马当先新担当新作为中提升能力,找准处突共性;通过尽心的拼搏,在一往无前破解难题中提高能力,明晰时代方位。

能力提升并不是简单轻松、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必须始终保持毫不动摇的决心、坚定不移的信念、久久为功的劲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打造一支敢作为、能作为、会作为的新时代国企党建队伍,这是当前组织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治理中的重大任务。通过不断的提升“七种能力”,用扎实过硬的“七种能力”展现新时代国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的政治本色,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从而推动国企党的基本队伍建设,夯实国企党建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灌注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处突科学决策基层组织
浅谈“处突”应急机制研究
党的基层组织
决策:领导工作的起点
科学决策 英勇善战 全力支前——莱芜战役胜利成因探源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完善武警后勤应急保障体制的构想
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