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联系与发展

2023-09-30 15:13西安雷璟思
现代企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资本论中国式现代化

□ 西安 雷璟思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乃至知识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梦寐以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孜孜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资本论》与科学现代化理论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是一个根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明确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关系到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和扬弃的关键问题,关系到科学现代化理论的发展问题,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问题。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运动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资本主义是资本和现代化相结合的第一个经济形态。在人类现代化运动的第一历史阶段,也就是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既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科学分析,也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分析,充分肯定了工业化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创造的巨大物质生产成果,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矛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趋势,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形态的结构,是对人类现代化运动作出的最早科学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诞生,也就是科学现代化理论的诞生。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伟大著作,也是马克思系统、深刻和全面研究人类现代化运动兴起阶段的第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完整体系,也标志着科学现代化理论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因此,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运动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兴起,是《资本论》的历史基础和时代前提,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兴起和发展、没有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兴起和发展,就不会有《资本论》这部历史性伟大科学著作的问世,就不会形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不会形成完整的科学现代化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资本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联系

我们进一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资本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联系。

1.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资本论》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联系。《资本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人类现代化运动在欧洲兴起时期,马克思对西方现代化运动作出的第一次科学、全面、系统和彻底分析论述,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则是在21世纪上半叶人类现代化运动在中国发展时期,对中国现代化运动作出的科学、全面、系统和彻底分析论述。虽然二者的时间相差一个半世纪,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资本论》却有共同的研究对象,这就是二者都是以现代化运动及其发展道路为对象,在现代化运动的不同阶段,共同揭示了现代化运动的发展规律,二者都是站在历史进步和正确的一边,都是为了人类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资本论》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联系。

2.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资本论》具有必然的理论逻辑联系。以《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主要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率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道路,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提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两步走战略构想,创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党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基本遵循。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新时代,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完整地创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继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资本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理论来源。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资本论》具有必然的理论逻辑联系。

3.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资本论》具有必然的实践逻辑联系。纵观500年人类现代化运动的发展史,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资本论》科学、全面、系统和彻底地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夺取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进入新阶段。人类现代化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进程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们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兴起和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重要物质基础。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革命性的锤炼中中国共产党变得更加坚强团结。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拓展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承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逻辑,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资本论》具有必然的实践逻辑联系。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创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是对科学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现代化具有多种形态。人类现代化运动的发展史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一种现代化形态,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另一种现代化形态。当今世界,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现代化,但真正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并不多。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自身国情和历史方位,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发展过程极为艰难。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现代化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根本在于我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是立足中国大地、实现民族复兴、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2.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符合中国实际,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中的科学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3.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对现代化的性质和方面起根本性的政治保证作用,坚持共产党领导能够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既保障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基础和方向,又发挥了国内国际各方面力量参与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彰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和巨大影响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坚实的物质技术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交往的本质要求。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对文明形态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赓续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彰显社会主义文明的本质属性,凝结着现代文明的时代精华,具有集成性、融合性和创新性、创造性,展现了人类文明向上向前发展的光明前景。

4.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五年,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5.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在前进的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的报告,深刻论述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形态,全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证、本质要求、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创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打破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迷雾,继承和发展科学现代化理论,为人类现代化运动指明了前进方面,是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资本论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