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科研院所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2023-09-30 22:51宣鸿烈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船舶单位

宣鸿烈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杭州 310023)

0 引言

我国设有众多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许多科研院所承担着科技研发与生产的双重职责,承载着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1]。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各船舶科研院所在海洋研究、海洋防务和海洋运输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2]。由于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一些船舶科研院所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财力和物力相对受限,安全管理的体系化建设不足,为单位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提升船舶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体系化和标准化水平势在必行。

本文对当前船舶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特点与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以确保船舶科研院所安全平稳运行。

1 船舶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特点分析

相比其他企事业单位,船舶科研院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一些盲区、薄弱点和风险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研发过程中各类试验导致的潜在安全风险

科研院所项目研发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一些试验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机械伤害等高风险危害因素较多,这导致试验的安全风险较高。2021 年3 月31 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发生实验室反应釜爆炸事故,1 名学生当场去世,再次给科研院所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船舶科研院所的项目研发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外场试验,通常涉及海洋、湖泊等水下环境的测试。相较于陆地试验,水下试验的安全管理更为复杂。因此,船舶科研院所必须对安全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2)外部交流合作给安全管理造成的压力

通常情况下,船舶科研院所与外单位技术交流频繁,一些项目往往需要通过多单位的技术交流或联合研发才能完成。特别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通常会分解成多个子项目,需要多个船舶科研院所及其他关联行业的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外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更多关注科技创新与项目进程,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不足,往往会产生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和制度不全等问题。此外,船舶科研院所需要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加强国际同行间的科技交流,以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然而,近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跨境人员流动和技术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对吸收国际同行优秀经验与模式造成不利影响。

3)较高的保密要求为安全管理带来的困难

出于保密安全需要,大部分船舶科研院所对环境、场所、物料采取封闭式管理。一些涉及国家重大项目的科研院所,作为国家一、二级保密单位,在行政方面往往受上级单位直接领导,而地方安全监管部门一般较少介入。在缺少外部安全监督检查的背景下,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往往难以及时发现。此外,船舶科研院所参与外单位和同行间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相对较少,借鉴外单位优秀安全管理经验不足。

2 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对策与建议

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内部机制和体制建设,增强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和抑制安全事件发生。本文从9 个方面提出加强船舶科研院所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持续规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完善与落实

船舶科研院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完善与落实。将科研院所所级管理者的安全职责与分管业务一一对应,对分管业务承担的安全职责有明确要求,实现“管业务”与“管安全”有机统一。此外,要明确各单位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安全职责,编制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明确责任人,确保安全责任在各业务范围内边界清晰、职责明了。

2)进一步构建规范有序的安全文化

船舶科研院所要进一步构建规范有序的安全文化,明确和船舶科研院所相符合的安全文化标准。要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员工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船舶科研院所要将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有机融入安全文化标准建设中。以人为本,持续引导员工有序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员工标准化操作水平,稳步推进船舶科研院所安全生产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积极创新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内容,可采取以下措施[3]:(1)开展班组安全生产达标活动,通过达标考核和评优,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标杆引领作用;(2)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单位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3)编制和发布单位安全文化手册,明确单位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愿景;(4)设立员工意见箱,开展安全管理“金点子”等活动,提升员工安全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引导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3)提升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操性和有效性

船舶科研院所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可分为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一线生产操作人员等3 类。应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制定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1)对管理人员,应注重安全政策法规、安全理念以及管理方法等内容;(2)对科研人员,应注重科研试验过程的安全培训;(3)对一线生产操作人员,应注重安全操作要求、岗位安全风险、事故预防等内容。

船舶科研院所应丰富培训形式,重视事故案例、实践操作和实战演习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办公学习环境,建立安全警示教育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体验馆,通过VR 技术将“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的场景呈现给员工,增强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4-5]。

4)改善软硬件设施,提升智能化安全管控能力

船舶科研院所应对涉及安全管理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合理的资金投入。对于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试验设施、装备和物料,需要严格根据报废年限进行淘汰、更新和更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要创新安全管理方式,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一些科研院所存在区块多、各区块之间较为分散的问题,可基于信息化技术,引入可视化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视频指挥、远程监控、远程操作等数字化技术应用方式提升智能化安全管控能力。

5)规范外场试验安全管理

船舶科研院所科研生产项目多,外场试验频繁,主要涉及海洋、湖泊等水下环境的测试。这些外场试验多涉及电气设备使用、大型吊装设备使用、水下作业等各种危险作业。要明确外场试验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工作。提前识别安全风险点,制定主要危险源的控制方案和试验现场处置方案,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强各相关单位间的联动,试验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对试验过程进行跟踪督导。

6)主动排查安全风险隐患,提升源头治理水平

船舶科研院所要健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标准化、体系化、流程化排查方案,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特别要强化对特种作业关键风险点的安全管控与排查,加大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处作业、明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大型特种设备操作等关键风险的检查力度。

加大系统内部的交叉检查力度,采取“实地检查+讲解指导+警示教育”的方式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和漏洞进行梳理。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问题隐患,通过讲解相应典型案例和责令实施整改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做好闭环管理工作。

7)优化外单位合作的安全管理

船舶科研院所存在较多合作方,要严格落实相关方的准入制度。坚持“谁引进,谁负责”“ 谁审批,谁负责”“谁接待,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做好相关方的识别管理、安全协议资质审查、安全告知交底和现场安全监管。对履行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相关方,可取消其后续合作资格。船舶科研院所要督促相关方认真开展日常安全自查,使相关方的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标准和规范。

8)加强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制订与演练

船舶科研院所要针对自身安全风险的特点,完善日常安全生产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整合应急资源,完善应急救援设施,不断加强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技术“三要素”建设。要抓好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工作,使员工科学掌握火灾、中毒、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措施。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除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外,还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方案。切实提高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做到事故处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9)完善安全管理内部评价机制

船舶科研院所的主体职责是科研,但应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加大对管理层和员工的考核评价力度。在考核机制方面,改变将研发作为评价工作成效唯一指标的做法。若未能有效落实安全管理的要求,对单位安全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应对责任人进行相应问责。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未落实相关规定者从严处理。将安全管理执行情况融入部门、个人的考核奖惩之中,进一步筑牢船舶科研院所的“底板”工程[6]。

3 结论

安全管理对船舶科研院所的平稳运行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船舶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特点与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希望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船舶科研院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船舶单位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填单位 要推敲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