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德育”齐飞,立德树人共一色

2023-10-03 14:59王无名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信息

王无名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从学生的常规、教学、活动、应用等多方面出发,把握每一个进行德育的契机,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德育教育

坚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生德育工作的结合,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涵盖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等多方面内容,课程内容本身就蕴涵丰富的德育功能。信息技术课在机房进行,活动空间大,网络搜索自由,上课过程中学生更易显露自己的个性心理和行动特征……信息技术课程独有的特点为渗透德育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下青少年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学生信息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迫在眉睫。信息技术学科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承担起当今信息社会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更是势在必行。

二、日常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常规,融入德育

1.始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古语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缺少规矩,课堂低效且会乱套。当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走进机房,笔者就会花半节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我校上机守则,让学生明确上信息技术课要遵守的规则。

2.课前:整齐排队,文明有序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普遍兴奋,常会在去往机房的路上出现喧哗和推搡等现象。开始第一个月,教师每节课都提前五分钟到班级,整队带学生去机房。一个月后,上课铃响后教师直接来带队,课代表自主完成整队,过程中督促学生不推搡、不喧哗,逐渐养成文明有序出入教室的习惯。

3.课中:固定座位,责任到人

信息课上,学生对号入座,指定座位不调换,该座位相关设备责任到人。进入机房后,不喧哗、不乱走动。讲究卫生,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带水杯和零食,操作过程中爱护设备,不损坏电子设备。

4.课后:随堂整理,实践劳动

信息课下课,在离开机房前关闭计算机,人走凳移。摆放好自己的键盘、鼠标和鼠标垫,打扫好座位附近卫生,有序排队离开。

(二)教学,融入德育

1.立足现行教材,挖掘德育元素

当下的信息技术教材并没有现成的德育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立足学科特点和已有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至六年级教材中有不少德育教学的资源和素材,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梳理。

2.融入“德化”内容,渗透德育无痕

信息技术学科虽然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基础,但也离不开具体教学内容的有力支撑。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巧妙地把各类德育元素融入其中。如有些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相机渗透德育案例;如主体活动环节,我们可以结合德育事例;有些德育内容可以渗透到教学引据环节等。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图文并茂美文章”一课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医护人员的歌曲与视频,精选图片与文章作为学生制作素材,讲述医护人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我们所学知识,用艺术字、图片做出的图文并茂的精美作品,表达我们对医护人员的感谢。这样既落实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又完成了一次无痕的德育实践。

3.引导小组合作,培养协作意识

团结协作,互帮相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选好组长,明确组员职责,精心组织每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及小组外进行交流。如在教学scratch趣味编程时,由于学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且同一目标编程实现方法多样,程序都须改错调试才能达到最佳功能,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尤为重要。教师有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实践、展示,学生在过程中亲历合作学习,切身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活动,融入德育

1.参与各类比赛,巧抓德育契机

目前信息技术常规比赛主要有电子绘画、电子小报、电子创意作品、程序设计、机器人比赛等。比赛其实就是学生体察社会的一个过程。比赛前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练习。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坚持和拼搏,勤操练,熟能生巧,想要收获就得学会坚持。暂时落后不要低落,要能吃苦耐劳,努力奋斗;暂时领先也不自满,要孜孜以求,再接再厉。比赛终会决出胜负,这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契机。全力以赴地经历和体验过程,以平常心看待成败,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心态。

2.数字作品制作,融入诚信教育

数字作品不同于美术等其他作品,须经历独立的个性化创作过程。数字作品具有易复制、修改方便等特性,抄袭轻松簡单。这就需要教师教育学生,在信息时代,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允许参考和借鉴,但绝不能奉行“拿来主义”,要讲究诚信,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用自己的智慧去创作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字作品。

3.计算机编程,培养自信韧劲

小学编程,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即便是优秀学生,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面临重重困难。在教学中渗透中外名人学习计算机的故事,比如乔布斯和雷军等人不屈奋斗的经历。学生从中能汲取前行的动力,更添信心,懂得困难客观存在,勇敢面对和不懈努力才会有出路的道理。

(四)应用,融入德育

1.培养健康人格

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在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时要防止自身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教师平时要教育学生擦亮眼睛,杜绝上网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健康、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的学习网站,让学生学会通过正确途径获取资料。教学中有机穿插些生活中因不懂辨析而误入歧途的实例,让学生时刻保持警觉。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和自律能力,树立健康的上网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

2.培养爱国情操

当下的信息技术领域中,洋品牌软硬件产品充斥市场,学生难免会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认为国内科技水平远不如国外。教师可在“现代信息技术”一课中将我国的悠久历史与伟大的四大发明及重要成就融入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我们的祖先为人类信息技术发展所做的伟大贡献。例如,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二进制发展的基础其实就是中国很早以前的八卦学说;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就是我国发明的;早在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就已诞生;2002年,“龙芯一号”通用中央处理器完成物理设计,结束了我国IT业“无芯”的历史……让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信息发展历史,认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从而激发他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中国文化辉煌灿烂,应用过程也可以挖掘内涵,巧妙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注册邮箱账号等内容时,可以介绍汉字在国际范围的深远影响,让学生立足汉字的文化内涵,拟定自己喜欢的名字、昵称和个人简介,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祖国的灿烂文化。

3.渗透法律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在不断扩大,这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比如,在学习网络资源搜索下载时,要教育学生在借鉴使用他人所著文字或使用他人电子作品时,务必要注明出处,时刻要有知识产权意识;要求学生不能传播病毒、木马等有害的程序;不准非法获取他人的资料数据或虚拟物品……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如果情节严重还会构成犯罪。

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在小学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开展一系列信息技術学科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在德育化课程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尽力创设德育情境,捕捉教育契机,整合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信息素养和行为习惯,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玉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人文素养及其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3).

[2]皇甫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主动式教学结构实现方式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6).

[3]曾子权.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核心素养[J].计算机教学,2021(03).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信息
订阅信息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
让生命绽放笑靥
春风化雨,“化”身多维评价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以童话为载体力促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