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3-10-05 03:01莫兴斌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事故利用

莫兴斌

(广西梧州市永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0)

引言

危险废物是固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危险特性,危险废物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近年来并进行了多次修订,明确强调了危险废物处置的重要性,环保部门也制定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对危险废物管理予以规范,从收集、贮存到运输处置都提出了要求。通过对危险废物处置的研究,对其综合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对于目前我国工业发达而资源短缺的现状而言,能提供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所以综合利用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处置的主要方法。

1 危险废物处置和利用方法

1.1 危险废物的预处理

由于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大,性质不稳定,一般先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末端处理的压力、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1)物理处理。这种技术主要是固化危险废物中有害成分,能够使危险废物对环境以及人的健康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将危险废物用水泥、塑料、沥青等凝结剂进行固化,使有害物质长期储存于封闭的固体空间内,无法泄露至外界,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金属污泥、石棉等危险废物。(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法就是利用化学物质和危险废物中的物质进行反应,通过酸碱中和作用、氧化还原作用以及沉淀作用,降低有害物质的有毒成分,或转化成更易处置的其它化学物质,进而转变为无害物质,或者将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分离开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液、乳化油和酸性废液等危险废物[1]。(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来进行处理,针对的是危险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以达到废物在利用的目的。目前,生物处理应用较成功的就是堆肥,利用大量的细菌等进行微生物降解,促进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质,增强土壤肥力和土壤的自我恢复能力,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1.2 危险废物的末端处理利用

危险废物通过预处理后,可重复利用的部分进行重复利用,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危险废物需要进行最终无害化处理。(1)焚烧法。通过将危险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达到减少体积,降低毒性,回收能量的目的。焚烧法主要处理废油类、溶剂、橡胶、塑料等易燃烧的危险废物。(2)填埋法。实质就是将废物铺成有一定厚度的薄层后加以压实,其上覆盖土壤。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填埋法的缺点是废物的泄露易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3)水泥窑协同处理法。此方法是将满足水泥窑要求的危险废物进行入窑焚烧,在生产熟料的同时实现危险废物处理[2],是水泥行业提出的废弃物新的处理方法,充分验证危险废物的可再生利用的可观价值,集经济和环保于一身。(4)回收综合利用处理法。危险废物回收综合利用处理主要是对危险废物的重复利用,实现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3]。目前主要的回收综合利用方法是溶剂的再生、油脂的再生、燃料的利用和金属的回收。

2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现状

鉴于危险废物的特性,其处置难度极大,不能采用一般的焚烧掩埋方法,容易引起爆炸和环境污染。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对危险废物的处置的研究,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对危险废物的认知不足

目前,由于人们对危险废物的分类标准和危害程度认识不足,造成其处置过程不规范。首先是对危险废物的分类不明确,导致其危险系数增强,比如对危险废物的特征及成分不清楚,甚至将其混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增加危险废物的处置数量,还有可能引起爆炸、释放有毒气体等反应,从而加大对危险废物处理的难度。其次是对危险废物的危害程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危险废物的包装随意,易破损泄露。有些单位为了谋求个人经济利益,在危险废物处理的过程中将预处理这一重要环节省略掉,更有甚者随意处理危险废物。

2.2 处理危险废物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处理技术和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危险废物的种类繁多,需要分类处理,采用的处理方法不统一,对危险废物处理企业的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目前部分企业危废处理能力有限,处理方式单一,设备技术更新速度慢,不仅严重制约了危险废物处理的效率,而且降低了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近年来危险废物的处理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其处理总量远不及危险废物产生的数量。据统计2019年,我国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45.07%,市场缺口较大。危险废物的来源越来越复杂,其处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部分企业的处理技术水平滞后,导致处理不及时、彻底。由于危险废物处理企业的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处理能力过剩,而其它地区待处理危险废物过剩,出现错配现象。以工业危险废物为例据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8 653.6万吨,其中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的产量合计3 159.8万吨,占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36.5%,据统计2018年68%的省份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供不应求,缺口最大的三个省份是内蒙古、四川和江苏。地区之间的处理技术也是良莠不齐,不仅造成了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不均衡。

2.3 对危险废物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危险废物的数量极大,处理难度极大,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仅依靠环保部门的单一监管很难实现全面监督;目前我国的危险废物处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末,国家共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4 195份,同比增长30.28%,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偷排现象屡禁不止,而且隐蔽性极强不易发现,从而提高了危险废物监管的难度。监管队伍存在立场不坚定,自身专业水平不高的缺点,导致在监督过程中营私舞弊,监管落实不到位。

2.4 应急处置危险废物的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危险废物的自身的复杂性及存储、转移等处置过程的疏漏,极易发生突发事故,如不及时控制事故的影响面,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但是目前企业对危险废物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的管理力度不足,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造成发生事故时,秩序混乱,处理不当。

2.5 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及过程污染控制能力较低

针对我国当前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而言,我国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的主要技术是资源化和无公害两大类,其中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通过预处理,净化,合成反应等工艺生成可利用的产品。多数具有高价值的危险物由于缺乏高效优质的综合技术导致大量积存的现象发生,或者利用目前的处置技术,回收再利用占比较小,无法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无公害处理的技术投运周期长,产能释放慢,由于新建危险废物的焚烧项目从立项到建成的周期一般在3—5年,改扩建项目投产的周期也需要2—3年,这就造成了目前行业无公害产能稀缺的现象。部分城市的危险废物处置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危险废物的总体处理水平亟待提高。

3 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的应对措施

3.1 加大对危险废物源头的减量管理

随着国家对危险废物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为实现我国危险废物的可持续管理,应加强源头管理,降低危险废物的产出量,从源头上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危险废物处理的压力。从控制企业成本的角度考虑,危险废物的处理的价格高,市场供不应求,企业的议价地位低,而有效的控制危险废物的产出量,就可以降低危险废物的处置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此措施势必会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首先,企业自身要加强源头管理,通过合理选择利用和利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减少有毒有害原料使用量上降低危险废物的产出量。通过严格落实规定的生产工艺要求,引进污染物产量小的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比如在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企业采用耗汞量低,使用寿命长的低汞触媒以及高汞回收工艺,大大降低了危险废物的产出量。其次,政府加强对危险废物源头减量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对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扶持政策,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3.2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对危险废物的认知水平

通过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置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以此提高企业及职工对其的认知和重视。首先,相关部门对管辖区域内的企业定期组织危险废物与其综合利用的宣传活动,围绕危险废物的特性,鉴别分类等进行宣讲,并结合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对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重点难点做出分析,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企业管理层在管理过程中对其管理的侧重,以激发职工对其认知的欲望。主观上结合实际工作去学习,通过企业培训得以提升,对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废物特性和危害深入掌握,纠正传统的错误观念,合理地运用现代知识指导工作。环保部门与执法部门联手就近期发生的危险废物违纪偷排处理的案件进行通报,通过事故危害性的讲解,让企业领导者明确自己的责任;通过处罚决策的公开,警醒企业管理者以此为戒,起到震慑作用。其次,加大网络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危险废物的认知,从而提高其监督意识。

3.3 重视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加大监督力度

为降低危险废物的危害,势必要做好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对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督。首先,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在了解区域内各企业的生产过程,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和特性的基础上,明确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应予以处罚。其次,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自我监督,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规定定期进行检查,通过对企业危险废物台账,危险废物自行生产,危险废物存储及危险废物预处理等方面的监控,提升企业对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的重视,促进规范化管理。应按按照要求向环保部门报送危险废物的管理情况[4]。最后,经营单位加强自我监督,通过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转移,处理等情况的自我监督,如实的记录危险废物经营情况,并按要求报送给环保部门,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方联动,加强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监督力度。

由于保护环境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拓宽举报渠道,以实现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监管部门一旦街道危险废物违法排放的举报,要严格处理下令整改。

切实落实危险废物的环评工作,通过环评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为监度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保障危险废物处理监管危险废物监管的薄弱环节,环评要本着依法依规,完整及时的原则,推动环评工作的有序进行,保障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的稳定运行。

3.4 提升企业对危险废物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特性等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预案要明确责任分工,处置流程等内容,通过定期演练和组织培训学习,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其次是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如实地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的情况。首先切断事故的污染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封堵,隔离等方法,控制危险废物的扩散,防治事故影响面的记忆不扩大。及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清理,制定出环境修复的具体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具体实施。

基层员工是危险废物处理利用的具体操作者,是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的关键,为了尽可能地将事故影响降到最低,就要求基层员工掌握辨别危险废物的能力,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处理。通过对基层员工进行危险废物应急事故处理的培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日常工作中易造成事故的危险点进行情景模拟,加强员工应急处理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故能的反应速度。通过对安全事故案例讲解,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在做到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保护环境,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3.5 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是通过提取其中有用的物质作为原材料和/或燃料的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了对危险废物的处置要从减少产生量,促进综合利用,降低危害性三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为实现技术的创新,深入挖掘危险废物的利用价值,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从而引导支持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经过不断加深对高价值金属的提取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把资金投入到更新设备和工艺上,为技术的创新奠定稳定的基础,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3.6 通过合理布局,提升综合利用的技术能力

由于危险废物的处置行业主要服务于工业领域,目前我国的工业大省相继发出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过剩的预警。据统计,目前山东省的处理能力超2 700吨,已经接近危险废物产量的3倍,部分企业低负荷运转,甚至有的企业设备已经闲置,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根据区域内的工业需求,合理调控危险废物处理企业的布局,对处理能力过剩的区域,限制新的处置企业成立。引导企业深耕技术创新,拓宽危险废物处理种类,扩大服务覆盖面,不断延伸回收利用的广度,提高短线回收的能力,以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4 结语

危险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对于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作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需要对该问题引起重视。危险废物处理作为固废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目前综合利用现状不容乐观,仍旧面临多种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够保障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地综合利用。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事故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学中文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