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10-08 09:22张小钰马敬祖
河北医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滑轮肩袖缝线

张小钰, 马敬祖, 于 佳, 万 钧, 马 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12)

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tears,RCT)由慢性劳损、间接暴力或退行性变等导致。据报道,60岁以上群体发病率为20%~30%,70岁以上群体则占50%左右[1]。RCT患者多伴有肩部疼痛、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将影响肱骨头稳定性,且大多高龄患者存在关节粘连现象,若不及时治疗[2]。临床上,小型肩袖损伤采用保守治疗,中、大、巨大型RCT则需通过手术治疗缓解患者症状[3]。传统手术创伤大,不利于RCT患者术后康复。近年来,肩关节镜下手术趋于成熟,已成为肩袖损伤治疗的“金标准”,其修补方式主要包括内排缝合、双排缝合、双排缝线桥缝合及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等,但目前尚未明确那种修补方法效果最佳[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在肩袖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2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3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确诊为RCT;②Cofield分型为中型、大型撕裂;③术后随访≥6个月。排除标准:①不可修复型肩袖撕裂者;②合并其他肩部疾病者;③术后无法康复训练者;④既往肩关节手术史者;⑤术后外伤导致再撕裂者;⑥治疗依从性差者;⑦精神异常或沟通障碍者;⑧临床资料不全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X射线、MRI、常规身体检查及感染预防。观察组: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全麻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台,肩部悬空,向前30度、向外45度牵引上肢,采用肩峰后、前、外三种不同路径放置关节镜,观察肩袖关节、盂肱关节、肱二头肌等处损伤情况及是否存在粘连,根据损伤程度,进行肱二头肌长头腱修整、回缩,清理肩袖间隙、上肱唇、肩峰下滑囊,松解关节粘连处。测定肩袖损伤形态、尺寸及厚度,清除损伤残端,松解肩袖,打磨肱骨足印区,清洁肩袖至止点,将2根内排锚钉(各带蓝、白色2根缝线)插入足印区内侧关节软骨边缘,缝合肩袖,将1根蓝线打结作为内排滑轮,然后向肩关节方向牵引,形成一个内排双轮滑,压紧肩袖,将1根蓝线和2根白线系于肱骨大结节远端,剪余线,清洗并封闭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技术。采用与观察组相同方法置入关节镜、修整、清理,在足印区肱骨关节软骨边缘置入2枚内排锚钉(各带2根缝线),用缝合器将其通过肩袖进行过线,将缝线打结,并固定与肌腱上,构成缝线桥,随后外排锚钉固定,剪余线,清洗并封闭切口。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止痛等处理,佩戴4~6周上肢外展支具,术后4周进行被动前屈、外展、内外旋等康复训练,术后4~6周活动达到正常范围者进行自主上肢肌肉训练,术后6周逐渐加强训练及关节协调训练,每次训练后可局部冰敷。术后1、3、6个月复查。

1.3观察指标:①手术指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②治疗效果:统计随访期间患者愈合及再撕裂发生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疼痛程度,分数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强。③关节活动度: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的角度。④肩关节功能: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6]、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7]、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8]评估,ASES含疼痛、生活功能,总分100分,分数与肩关节功能成正比,UCLA含肩关节前屈度、疼痛、功能、力量及治疗满意度,总分35分,分数与肩关节功能成正比,CMS含疼痛、肩关节活动角度、日常生活、肌力,总分100分,分数与肩关节功能成正比。⑤并发症:统计术后关节粘连、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患者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2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再撕裂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前,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降低,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3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术前,患者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患者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角度均显著升高,观察升幅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度)

2.4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术前,患者UCLA评分、CMS评分、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患者UCLA评分、CMS评分、ASES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幅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分)

2.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均未有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肩袖能够稳定肩关节、协调肩关节活动,创伤、慢性撞击、局部供血不足、磨损等因导致肩部肌肉机械性能降低,肩关节稳定性失衡,关节囊退行性变,引发肩部疼痛、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9]。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重体力劳动者群体中该病发病率较高,且常伴有由炎症反应引起的粘连,进一步加重病情,降低患者肩关节活动能力,关节镜因其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肩袖损伤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单排、双排、缝线桥等固定方式修复RCT,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为一种新型修复方式,能够缩小肌腱与骨之间间隙,增加腱骨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固定效果,还可通过数条网状线阻断关节液渗入肌腱骨,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联合外排间断缝合与内排双轮滑技术,增加肌腱与骨的接触面积,增强肩袖修复的初始稳定性,促进肌腱修复[10]。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再撕裂率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提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能够提高RCT治疗效果,但对手术指标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两组所用肩袖修复固定方式均是在关节镜下进行,该术创伤小,对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能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对病人的术后康复也有好处。,因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无明显差异。但与传统缝线桥技术相比,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改良内排锚钉缝线打结方式,与外排缝线桥技术相结合,将肩袖向骨面牵拉,使其充分接触,增强肩关节稳定性,且滑轮线可封闭关节,抑制关节液向腱骨面渗透,促进肌腱愈合。RCT修复后再撕裂因素包括肌腱与骨面未愈合、缝线断裂、锚钉松动、肌腱质量差及术后不当康复训练等,本研究中缝合术不仅能够增加固定强度,还能通过外锚钉缝合桥构成肩袖足印区网状固定,降低内排锚钉张力,缓解疼痛,避免组织缺血、坏死,促进肌腱愈合,减少肩袖再撕裂,此外,该术可以把压力转移到外侧锚钉,从而降低肌腱和缝线的剪切和收窄,降低再次撕裂的可能性[11]。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且肩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郭伟康等[12]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能够提高RCT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可能内排锚钉缝线打结可有效避免锚钉松动,同时结合外排缝线桥增加肌腱、骨接触,改善肩部稳定,促进术后功能恢复,为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打下良好基础,且接触面积增加能够使足印区覆盖充分、受压均匀,增强旋转力与抗剪切力,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避免术后肩关节出现粘连、痉挛等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在肩袖损伤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滑轮肩袖缝线
一辆滑轮车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缝线抗议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