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校园食品安全舆情治理策略

2023-10-08 07:10马荣爽陶婉亭韩宏伟
现代食品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封丘县营养餐舆情

◎ 马荣爽,陶婉亭,韩宏伟

(1.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3;2.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 100022)

健康的食物、充足的营养对维持人体基础活动和健康状态必不可少。学生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个体均处在幼儿、青少年等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途径丰富,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可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放大效应。校园食品安全舆情一旦发生,极易引发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也可能会使公众质疑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效力、效果,轻则引起群众恐慌,重则发展为公共卫生事件。因此,校园食品安全舆情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1-2]。

1 国内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舆情现状

1.1 现阶段我国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学校食堂卫生情况有诸多问题存在。①学生与家长、学校食堂或餐饮企业工作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匮乏。②劣质食材与原料问题突出。③学校食堂消毒柜等卫生设备的配置缺乏合理性。④多数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流于形式[3-9]。这些问题是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酵的主要促成因素。

1.2 2019—2021 年全国校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概览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供的舆情信息数据,从2019 年至2021 年,全国学校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共82 起,涉及25 个省份,在25 个省份中河南省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占比最大,2019 年至2021 年共发生9 起,达到了全国总体计数的11%。3 年中传播量最多的一天在2021 年11 月26 日,达到84 472 条,其中仅由“河南封丘一中学营养餐后学生呕吐腹泻事件”引起的传播量就达到了59 577 条。传播量信息主要来源于各大传统媒体网络版、新闻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新闻类App 等。

2 河南省封丘县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舆情分析

从2019 年至2021 年,“河南封丘一中学营养餐后学生呕吐腹泻事件”引起的传播量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以此次事件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2.1 事件背景

2021 年11 月23 日,河南省封丘县赵岗镇戚城中学30 余名师生吃过营养午餐后呕吐腹泻。

11 月25 日,河南封丘县委县政府发布通报并成立调查组,与此同时调查得知涉事供餐企业在11 月25 日才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11 月26 日,媒体从封丘县疾控中心了解到,涉事送餐公司的部分留样检出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群含量超标。“30 余名师生餐后集体呕吐腹泻”“校长痛哭称换不动送餐公司”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11 月27 日,河南省封丘县官方通报称,由封丘县纪委、公安局、卫健委、教体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综合病人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判定是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

11 月28 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对此事进行大篇幅报道,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11 月30 日,涉事送餐公司2 人被刑拘,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

2.2 舆情概况

在此次事件中,社交媒体平台话题引导作用明显,舆情传播趋势高峰与事件处置进展密切相关。11月26日,“学生集体呕吐,校长痛哭换不动送餐公司”“封丘对学生餐后集体呕吐腹泻有关问题展开调查”等话题在微博、新闻客户端平台被大量媒体报道转发,形成59 577 条传播量,推动事件舆情热度达到峰值。11 月29 日,“河南学生餐后呕吐事件涉事公司‘未批先餐’”等舆论话题再次推升舆情热度,事件舆情走势出现小幅上升后,逐步回落(见图1)。

图1 河南封丘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舆情传播趋势图

此次事件中,微博和新闻客户端成为主要传播渠道。统计从2021 年11 月20 日至12 月15 日,“河南省封丘县营养餐事件”的相关信息传播量共168 476条。其中,微博84 389 条,占比50.09%;新闻客户端54 064 条,占比32.09%;微信11 945 条,占比7.09%;视频9 637 条,占比5.72%;新闻网站6 655 条,占比3.95%;论坛1 786 条,占比1.06%(见图2)。

图2 河南封丘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信息传播渠道分布图

3 校园食品安全舆情治理策略

在互联网与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舆情的治理成为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众多难题中的重中之重。但网络既然是一把双刃剑,就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可以利用新媒体广泛、迅速传播的特点,积极引导舆论方向,促进信息透明,力保舆论导向正确,净化网络舆论[10-1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可通过分析具体舆情事件,提出校园食品安全舆情治理策略,为舆情治理体系完善提供支持。

3.1 公布透明准确的调查信息,建立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由河南省封丘县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的舆情处置可见,家长及网友关心的问题无疑是供餐企业的饭菜卫生指标检测结果以及教育局招标的过程是否存在问题,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反应迅速,成立调查组,调查过程中利用主流媒体对调查阶段性结果进行公开,建立了良好的舆情基础。但是舆情基础不应该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才去建立,而是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渗透并建立信任关系。纵观封丘学生呕吐腹泻事件的发生,除了本身存在的食品卫生问题,招投标不透明引发家长质疑是最大的问题。获得公众信任需要透明和准确的信息公开,以事实为出发点,做到有理有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缩小与公众认知的鸿沟,使信息被公众理解和信任[12-13]。政府机构要在最大限度上做到与公众凝聚共识,避免错误信息误导公众,确保事实的正向传播。

3.2 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积极引导公众正确认知

政府在网络中的舆情引导,是公众看待所有舆情事件态度的旗帜。根据河南省封丘县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的信息传播渠道分布可以得出,微博和新闻客户端成为主要传播渠道,在总传播量中占到了80%以上,发文量在前1%的传播主体,称之为意见领袖[14]。大多数网民都是转发微博或微信文章,原创微博或文章少之又少,可见在微博等媒体平台构建网络意见领袖体系对公众获取事件相关信息有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中,屏幕后网民的思维都不够清醒独立,言论的自由促成了公众对舆情事件的观点大趋势,很多还未知全貌的事件都已在众多网民评论中定性。这要求政府机构在发布信息与回复公众时内容要严谨,加强与网民沟通,给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调查结果,积极引导舆情。

3.3 随时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平台

具体分析河南省封丘县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的细节可以看出,学生与家长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学生表述“豆腐有点馊,烩菜有点腥”,但在就餐时却没有渠道反馈,并且依然选择进食;事发后当地疾控中心在对学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学校并未对当日食品进行留样,可见学校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问题方面,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原因则是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且认为饮食方面的小问题无关紧要。因此,需增加宣传教育频次,且宣教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卫生行政部门应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同时给予学校科学指导,各学校应积极配合,增加对师生科普的覆盖率,提高全校师生和食堂工作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15-16]。另外,可通过远程公开食堂或中央厨房现场加工车间、设置反馈意见平台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

3.4 完善食堂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机制

学校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被追究责任,在封丘县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发生后,校长“痛哭”也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校长无疑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但学校是教育主体,校长不是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餐饮公司招标也是由教育局等政府机构统一招标,校长是否可以履行好监管学校食品安全的责任有待商榷。

在国际视野下,美国在学校食品安全问题上实施分项目管理、各州教育机关以及地方学区委员会设立“食品和营养办公室”,实现了教育、卫生、市场监管的协调统一管理机制。这提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关键在于明确划分行政监管责任,填补学校在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及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责任上的空缺[17-19]。

3.5 加强与权威媒体合作,谨防炒作

部分媒体将炒作当作一种生存发展方式,特别是校园食品更能引发人的关注,更能牵动公众敏感的神经,推动热点舆情迅速形成。当学校出现食品相关问题时,很多家长极易顺势加入舆论大潮中,借以发泄不满情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平台变多,也不乏一些微博“大V”,在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刚刚燃起时,就会火速被爆料在网络上并快速流传,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更有甚者利用自身的粉丝关注量来替人发表观点从而获利。

在河南封丘县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中,第一次爆炸性搜索在“痛哭校长”新闻出现时,11 月28 日新华社进行报道时则掀起了第二次搜索热潮,可见权威媒体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分量,其掌握着主流信息曝光下大多数网友对事件的认知。因此,政府机构应该加强与权威媒体的合作,用贴近公众生活的语言清晰表达事实原委,消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鸿沟。同时利用舆情监测系统,用科技监测谣言并遏制谣言,当虚假舆情出现时,及时展开溯源和调查,避免炒作在公众间引起的不必要恐慌。

3.6 问题调查力求有始有终,力保每个事件都有结尾

河南封丘县学生营养餐后呕吐腹泻事件暴发后,当地政府反应迅速,成立调查组在第一时间压制住了负面舆论的倾向,体现了政府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但贯穿事件始终,最后以涉事送餐公司2 人被刑拘,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为结尾,就再没有新闻消息。整个事件涉及的招标到底是否存在问题、哪一道菜有问题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均没有得到解答。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教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事件多半成因复杂,调查时间长。因此,政府更应该加大调查力度,实时跟进事件进展,及时公布调查进程,避免公众质疑食品安全问题处理过程,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只解决一朝一夕,要力求每个事件有始有终,保证信息公开透明,总结经验教训,向真相无限靠拢,解答公众疑惑。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校园和食品安全的双重关键性,对校园食品安全舆情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政府在全力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基础上,更要做好信息透明的舆论导向工作。在对具体事件的舆情分析中,切中要害,抓住本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有力地促进校园食品安全舆情治理体系的建设。舆情治理体系再回归指导实践,以此形成良性反馈与循环,对科学地认识与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提高政府部门应对、处理相关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封丘县营养餐舆情
天然的指南针
中小学营养餐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营养餐“溢出垃圾桶”,谁之过
我爱家乡的田野
封丘县
舆情
舆情
多味营养餐
舆情
课间营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