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2023-10-08 07:10王会然
现代食品 2023年15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口味早餐

◎ 王会然

(河北师范大学 家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与健康愈发重视。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目标,饮食行为习惯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慢性病的发生与长期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能否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习紧张,脑力活动多,就业压力大,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高于一般成年人。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杨秋香等[1]调查河北某卫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发现虽然在校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常识,但膳食营养状况仍不乐观,存在三餐能量配比不合理、食物摄入种类和数量不合理等问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饮食行为与习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指导其合理膳食,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开展了此次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调查在校大学生540 人。

1.2 问卷调查法

调研人员设计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遵循知情自愿原则,大学生在线填写问卷,共回收问卷540 份,其中无效问卷8 份,有效问卷532 份,有效率为98.5%。

1.3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资料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我国各地市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与健康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1.4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个人资料、饮食行为与习惯、营养知识知晓及意识等方面。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餐食用情况

分析被调查者的早餐食用情况,结果见表1。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22.0%每天吃早餐,27.8%经常不吃早餐,有近一半的学生偶尔不吃早餐,0.9%的学生从来不吃早餐。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早餐食用情况不理想。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大学生通常上午的课程安排较多,脑力活动较多,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搭配不合理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精力不够,影响学习效率,长期不吃早餐会损害身体健康。调查及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早餐食用情况不理想的原因有3 个方面。①时间比较紧张,有的学生习惯晚睡,早上起床较晚,选择不吃早餐或在去教室的路上草草吃一口了事。②上午前两节没课的同学不愿去食堂用餐或购买早餐。③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不够,不能充分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及作息。

表1 大学生食用早餐情况表

2.2 奶类食物摄入情况

奶类食物营养成分齐全,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经常摄入奶类及其制品有助于人体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优质蛋白质,补充机体所需钙质。由表2 可知,被调查大学生中仅22.0%能做到每天摄入奶类食品,与郑杰玲等[2]的研究一致,大部分同学没有饮用奶制品的习惯,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严重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最好吃蛋类300 ~350 g;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 mL 以上液态奶;经常吃大豆制品”,大学生应重视奶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用饮料来代替水和奶。

表2 奶类摄入情况表

2.3 叫外卖情况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外卖业务发展迅速,外卖送餐受到大学生的欢迎。由表3 可知,12.0%的大学生每周经常叫外卖,62.8%的大学生偶尔叫外卖,25.2%的大学生从来不叫外卖。叫外卖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大学生选择外卖送餐的原因有3 个方面。①食堂饭菜样式较为固定,想调换口味。②错过了食堂供餐时间。③部分同学就餐不规律,有吃夜宵的习惯。外卖送餐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便利,丰富大家的就餐选择,但通常外卖的餐食口味较重、油盐含量偏高,卫生状况难以保障,大学生长期叫外卖不利于身体健康。

表3 叫外卖频率表

2.4 饮食口味喜好

饮食口味喜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目前针对大学生饮食口味喜好的研究较少。由表4 可知,30.1%的大学生日常喜好清淡饮食,26.3%的大学生口味偏甜,32.9%的大学生偏咸,10.7%的大学生偏油腻,部分同学日常饮食口味偏重。在“您选择食物时关注什么?”的调查中,82.9%的大学生关注口味、喜好,仅有13.0%的同学选择关注营养。由此可见,在日常饮食选择中,同学们对于营养搭配的关注度偏低,大部分同学更偏向于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选择食物,长期过多摄入含油、盐、糖较高的食物会增加罹患肥胖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贾月辉等[3]调研了齐齐哈尔市大学生的慢性病现状,发现营养不良、超重、肥胖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5.75%、26.12%、26.51%。刘堃等[4]调查发现,大学生慢性病潜在危险因素总体情况不乐观,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睡眠状况不良、吸烟和饮酒等是常见危险因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营养健康意识对大学生非常重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人们应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表4 饮食口味喜好表

2.5 就餐规律情况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人的生理状况不同,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也不完全相同。合理安排一天的餐次及用餐时间对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保障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16.0%的大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或晚餐,12.4%的大学生三餐不规律,32.7%的大学生能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详见表5。据调查,部分同学早上起床较晚,时间比较紧张,忽略早餐,有的同学因为减肥不吃晚餐。吕阳等[5]对西安市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调查结果显示,31.7%每天吃早餐,26.7%不吃早餐,近半数的同学经常忽略早餐,不规律就餐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

表5 就餐规律情况表

合理安排每日用餐的餐次、时间、食物分配及质量等是合理膳食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机体合理营养的重要途径。长期饮食不规律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大学生通常上午的学习任务较重,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血糖供应不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等问题,损害身体健康。

2.6 营养知识知晓度及营养意识

合理膳食知识的学习及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饮食习惯,提高其健康水平。调查显示,仅7.0%的大学生对合理膳食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绝大多数同学仅了解一些,结果见表6。由表7 可见,16.2%的学生会特意关注营养膳食相关知识,69.5%的学生则是无意中了解到相关知识,14.3%的学生表示不关注相关信息。在合理膳食、科学饮食意识的自评中,73.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科学饮食、合理膳食意识一般,见表8。

表6 合理膳食知识知晓情况表

表7 营养膳食知识关注情况表

表8 科学饮食意识自评表

目前大学生的合理膳食知识知晓情况并不乐观,科学饮食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应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合理膳食知识的宣传,让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增强营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自己的饮食,提高身体素质。

3 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合理膳食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现有的饮食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对基本的营养健康知识了解不足,在食物的选择上多凭自己的喜好,不太注重营养搭配,难以做到合理膳食。部分同学的饮食行为与习惯不科学,如不吃早餐、三餐不规律、挑食和偏食等。

针对此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建议。①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普及合理膳食知识。研究发现,营养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提高早餐就餐率,降低挑食、偏食、吃零食的比例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普及合理膳食知识。例如,开设营养与健康相关选修课程;在“全民营养周”等重要节点开展合理膳食知识的普及、宣讲活动;适时开展相关讲座;开设营养配餐、家庭烹饪等劳动教育课程等。多形式、多渠道的营养知识普及及实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基础上,能够指导自身的日常饮食,提高身体素质。②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是合理营养的重要方面,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多样化选择食物、规律作息、不盲目节食并注重饮食卫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贵在一朝一夕的坚持,大学生应注重自我管理,将营养健康理念与日常行为习惯相结合,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③加强食堂管理与建设。食堂是大学生日常就餐的重要场所,在管理与建设中应融入大健康理念。例如,食堂的菜品不仅要注重口味,也应注重营养搭配;菜品可配备营养标签,便于学生更好地选择食物;相关人员适时参加相关培训,贯彻营养健康理念等;要加强食堂建设,改进食堂服务,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存在诸多问题,相关营养健康教育亟待推进。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注重学习营养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膳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口味早餐
新口味为什么会“第二杯半价”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6种“败性”饮食习惯
多种口味
口味换不停
口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