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思政课主题学习育人路径实践研究

2023-10-10 01:31张涛王勇李宝玉吕莉娜王君王婧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主题学习思政课初中

张涛 王勇 李宝玉 吕莉娜 王君 王婧

摘要:本文从初中思政课程教学实际出发,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求,为解决学生知识碎片化、记忆机械化等问题,努力实现知识结构化、体系化和科学化,从社会实践主题学习和课堂主题学习两个维度入手,形成了一个主题学习实践育人路径和五个课堂教学育人路径。探索出了“156模式”主题学习课堂模型,为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初高中知识衔接、学生政治思维培养和逻辑能力提升进行研究探讨,把初中思政课从“思政小课堂”延伸到了“社会大课堂”,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有效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思政课;主题学习

(一)研究的主要动因

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道德与法治》、地方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党史课(本成果统称思政),课程目标均为立德树人。

2.学生中会考现实需要。按照课时安排,初中学段思政教师反饋教学时间紧张,应对学业水平考试完成任务较难等问题,采取主题学习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跨章节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时事政治融入常规教学提供契机。主题学习方式对于全人发展、提高效率、提升德育育人效果寻找路径,更好地应对中会考的需要,解决学生、家长、学校的现实需求。

3.课程标准指导方向需要。初中2011、2022版课程标准都以“主题教学”为指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自身实际,从学生教学中问题出发,聚焦学生成长所共同关注的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方面主题,并围绕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拓展性延伸,通过系列主题进行教学,提升学生逻辑分析思维能力。

4.初高中教学衔接需要。初中培养的学生升入高中后需要应对高考,学生思政逻辑分析能力很重要。

5.课程目标转型需要。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主题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6.传统教学方式转变需要。改变教师主导、灌输性教学过多的局面,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谋划需要。

(二)研究与拟解决问题

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掌握知识碎片化状态,对教材知识体系脉络层次不清晰;存在中考、会考等成绩压力问题;学习方式难以改变现状,自主性发挥不够到位,自主发展能力培养不足,初高中内容衔接问题;学生实践活动缺少时间、空间的问题。

2.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主题学习的文献研究;一线教师中广泛存在单纯教教材现象,过于注重教师立场,忽视学生“学会”与否、知识碎片化,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教材版本变化,中会考压力,统编教材授课时间紧张;学生政治思维的构建,思政课程立德树人效果提升问题。

(三)开展本研究的价值意义

1.构建思政主题学习课程观。思政课主题学习注重从动态生成的角度,教师重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不仅强调知识体系立体构建,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进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学生成长因子,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以主题学习的方式,从课程标准出发,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基于课程标准设立主题,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整合道德与法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党史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四个角度知识,从不同纬度设立主题学习活动,为初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进行新的画像。

2.提升学生思维力。有利于形成统编教材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积累的主题学习的主题、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和主题学习课例,给其他地区的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资源和方式,为学科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党史进课堂“八个主题”;将结合市教研总体工作的开展,针对思政教师同时兼职地方课程的优势,将地方课程划分主题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研究与实践的基础

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主义学说、杜威的“做中学”思想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2011版和2022版课程标准。

事实依据:我国在主题实践育人角度有积累,课堂教学有探索。主题学习方面已经有成功经验,与南京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一起研究,对于本市中学生主题学习角度的研究有课堂和实践的支持。

(二)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

(1)选题:通过调研,了解初中思政教学的现状,掌握本市实践基地,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2)论证:根据选题,确定研究范围、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制订研究计划,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

2.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4月-2016年6月)

(1)运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开展“育人路径”“主题学习”等核心概念的研究。

(2)运用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开展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党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主题学习育人路径的现状研究等。

(3)运用案例法、实证法、行动研究法等,推进区域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学习育人路径的整体设计与实践等。

3.形成成果阶段(2016年7月-2017年9月)

(1)通过个案法、经验总结法,开展推进主题学习育人路径的平台建设研究。

(2)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区域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学习育人路径的策略研究。

(3)总结提升:整理资料,撰写发表论文,课例实施,召开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4.应用实践阶段(2017年10月-现在)

在大庆市萨尔图区、让胡路区进行主题学习育人路径探索应用,效果显著。实践检验,推广延伸,推出主题学习“156模式”,推广大庆范式。

(三)研究与实践的方法

(1)运用文献法,了解课程标准中主题学习的理念和要求,了解主题学习已有的经验和策略,以主题活动和赛课形式形成可供我们研究借鉴的经验。

(2)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提高我们研究的针对性。

(3)运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自身实际设计主题,并对主题进行分析,形成主题学习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4)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主题学习设计的策略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方面去设计主题学习活动。

(5)运用案例法、行动研究法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课例研究,按照教师总体规划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并形成主题学习课例。

6.运用课堂观察法,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效果的研究,形成开展主题学习的观课策略和开展主题学習评课的策略。

(一)理论性成果

1.形成主题实践育人模式。包括六个步骤:一是依据课程要求、时代要求、学生实际确立主题;二是聚焦核心素养,制定学习目标;三是深化学习主题,整合活动内容;四是设计学习环节,细化学习活动;五是开展深度学习,凸显内化认同;六是强化总结反思,引领学生实践。

2.形成了课堂教学主题学习育人五种课型[2]&路径。一是主题单元型主题设计;二是破题型主题设计;三是大单元主题学习设计;四是教材体系型大单元主题学习设计;五是基于核心问题解决的主题学习设计。

3.形成了“156模式”。在主题学习框架下,开创“156模式”。模式内容为:“1”即一个新闻播报;“5”即五个步骤———目标展示、激情引趣、悟体验、分析归纳、指导践行;“6”即实现六个“度”———学习目标准确度、自主体验明晰度、合作学习有效度、展示提升精彩度、拓展延伸合适度、归纳总结思辨度。

(二)实践性成果

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将碎片化学习方式不断改变为条理性、系统化学习方式,教师以主题问题导学更加关注素养进阶、思维塑造等一系列结构元的构建,通过教师发现核心问题,融入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当中,充分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四个思想政治课的特征。

(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从“主题教学”到“主题学习”,把我们的研究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有利于教师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成长。

(2)将“主题学习”同2011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起来,让教师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它不仅强调的是知识体系政治性的内在的多重的整合,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这使主题学习有根可循,落在实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基于课程标准整合教材进行主题学习活动(主题设计和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能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时代发展确定德育实践主题。在主题学习过程中,结合大庆市红色精神传承主旋律,将课程标准提出的主题角度与道德与法治教材融合,把握主题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不仅形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24个关键词的主题体系,还形成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个维度的多个主题内容框架。

(4)探索出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体现思政课学科教与学的方式,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合,助推课堂实效性提升;特殊节点教育(七一、八一、一二九等特殊节点为主题教育主题)。

(5)明析主题设计路线。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认知水平,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主题。如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初中学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初中思政课的重要课程任务,结合2011年版课程标准,我们确立了“规则”这一学习主题,并将此主题与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机融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规则教育的教育点是不同的:对于基础习惯较差的班级,我们强调在开展规则教育过程中应以着重讲解现有规则为主要任务;基础习惯较好的班级,我们强调教学应重点引导学生制定合理规则、维护公德,做严于律己、帮助他人的公民。

二是依据教材内容,尤其是统编教材全覆盖后,发现教材编写组本身就是依据主题进行编写的。如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包含《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和《诚实守信》三框内容,仔细分析这三框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尊重他人的学习活动需要引导学生以礼待人,帮助学生学习以礼待人也需要引导学生注重在生活中尊重他人,也就是说尊重他人和以礼待人是在教学中难以割裂的一个主题,而这两框教学无论怎么演绎,最终都离不开“友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三是大庆市党史学习教育八个主题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48个主题。

(三)成果的特色

1.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最大特色是鲜明的课程意识。主题学习强调一切课程教学活动必须从解析课标开始,并据此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意义建构、螺旋上升的核心素养学习体系。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体系和寓于课程体系的课标成为自觉行动,其本身也是逐步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这与新时代课程发展脉络同向而行。

2.为教学主题设计提供多元视角,提升了区域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本成果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诸如破题型主题学习设计、主题单元型主题学习设计、大单元主题学习设计、教材体系型主题学习设计、核心问题解决型主题学习设计等十余个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模型。

3.丰富了学科课程实施技术,注重情感体验,提升区域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体验式教学是初中思政课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围绕主题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深化认识、在认识中转化为行为实践,增强学生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从教学技术上看,主题学习的课程体验和知识整合意识不断加强。

4.厚植课程知识的价值教育,有利于从德性规律处建构核心观念。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是中学思政课建设的基本遵循,凸显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大议题。主题学习注重从课程实施中的核心之处入手,引导教师将教育价值与教学主题、学生学习主题相融通,再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核心知识走向道德情操养成。

5.关注学生生活,在强调学科育人的基础上注重构建学生学习的“大格局”。“大思政课格局”是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发展的有效场域,这一场域建设需要打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推动课程思政、推行“互联网+思政课”模式、探索多元实践方式方法、完善校内外“合育”格局等途径,把学生学习有效扩展至社会大舞台。

6.关注重大主题进课程,在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了协同育人。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减少孤立、片面分解课标的现象,从而实现知识“去碎片化”。主题学习倡导关注知识、素养、情感的连续性,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形成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化的主题学习建构符合基于课程标准的主题教学,若干个具体的“主题教学”潜移默化的形成暗含“主线”的主题学习,符合思政课提出“八个相统一”[3]%及核心素养的主线教学。

经过实践,课堂教学主题学习和实践活动主题探索,从课程意识上建立大思政观,宏观把握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国情国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党史学习六个角度的知识,重组教材、模块化处理教材,从起初教师的主题教学使用频次较多,逐渐改变为学生主题学习。自2016年以来,依托教师主题设计,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意识不断完善。

基础教育成果方面:有2项荣获省教育厅一、二等奖,有2项荣获市一、二等奖;课题方面:包括省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学习育人路径实践研究》在内的多项课题结题;交流方面:关于思政课主题学习育人路径實践研究问题,在国内各省市做讲座70多场,如在锡林郭勒盟教学研究指导中心举办的会议上做了题为《主题学习课题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论文发表方面:2021年9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以“铁人精神”为主题的授课案例,2022年1月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八个相统一”视域的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影响因子辐射全国。2021年4月1日,党史学习主题课在《人民网》党史学习平台报道。

《我爱我家》一课在中央电教馆“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被评为部优奖;2020年疫情期间所授主题课程《开学第一课》影响较大,被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作为主题课分别在正能量官方平台、新浪平台等宣传报道;参编以主题为线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教材,并担任七、八年级《课程标准》主编工作;出版专著《主题学习实践路向》《当代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经过多年研究,初中思政课主题学习应结合当下深度学习继续进一步完善其主题框架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新课标指出,主题学习是从核心素养培养出发,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立足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立足城市大思政课情况,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现状,深挖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坚持边学习边实践,既要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又要兼顾升学的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学习新时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中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4.

[2]李宝玉,朱张虎.主题学习实践路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34-43.

[3]李志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主题学习思政课初中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探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以教师科研与学习实践为案例的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