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六个一”德育课程模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研究

2023-10-10 21:58徐永晨李爽刘艳辉商美娇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六个一德育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永晨 李爽 刘艳辉 商美娇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是培养学生正本清源、守正初心、培根固本的根本保障。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德育存在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德育队伍存在着凝聚力不强的问题;核心价值观落实缺少有效策略。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从构建课题实践、管理活动、课程评价三个维度,切实改进德育问题;采用1个约束机制、2个运行机制、3个动力机制提升德育凝聚力;实施“六个一”德育课程新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课程;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泰来县克利镇四里五中心学校是全县最偏远、交通最差的偏僻乡村学校。2011年,学校教育综合排名全县靠后。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学校管理从德育课题切入,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内容融入到德育工作中[1]。2016年,学校构建了“六个一”德育课程模式(见图1);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后,学校进一步进行实践探索,丰富了“六个一”德育课程模式,以提振教师精神、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校办学声誉;2017年2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题,被批准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十三五”规划课题(HXSY-DW0562),历时三年顺利结题。

学校对全体教师及3~9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广泛了解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梳理、归纳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存在着3类问题:

一是管理类的问题。德育管理重“管”轻“理”,缺少实效性、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一种口号。

二是课程类的问题。课堂教学“只教书,不育人”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课程。

三是评价类的问题。着眼少数学生的“三好学生”“星级学生”的评比方式,缺少面向全体的激励制度。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3类问题

基于学校教师队伍“一盘散沙”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口号的现实问题,学校以德育课题为突破口,聚集教师团队力量,构建德育课程模式,解决管理类、课程类、评价类的3类问题。其中,“3类问题”需要用模式解决,解决模式问题必须要德育凝心。

凝心=同一目标+共同用力。德育凝心,解决3类问题,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这一思考,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内容融入到工作中,既解决德育问题,又能共同缔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每课做、每日做、每周做、每月做、每学期做、每年做的新路徑,形成一以贯之,知行合一,久久为功的德育新格局[2]。

(二)解决问题主要思路

思想凝心→机制凝心→行动凝心→成效凝心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探索,思想凝心,提出德育管理新思路(2012-2015年)

解决德育管理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提振精神,从教师的思想观念入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达到思想凝心。

2012年,找“病灶”。采用访谈→座谈会→辩论会→研讨会→领导会的方式,找准德育管理“病灶”是缺少实效性、针对性。

2013年,看“远处”。召开师生“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活动;制定《三年规划》,绘蓝图;举行教师强校梦征文比赛,点燃梦想;利用自主研制的《教师专业发展手册》,找教师优点,指方向,燃烧激情,学校搭平台。

2014年,增“厚度”。师生“强校梦”主题教育活动;家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活动;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活动;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2015年,攀“高度”。创建学校的“一训三风”;构建以校训“艺体燃梦至善至美”为核心,一楼艺体、二楼梦想、三楼善美、四楼课程(成果展示)的教学楼文化。

2.构建模式,机制凝心,锚定3类问题创新机制(2016年)

学校通过召开教代会确定了“六个一”德育课程模式的课程实施方案:课渗一德,课程上化“只教书,不育人”为“教书+育人”;日行一善,管理上化学生“他主”为“自主”;周贯一条,管理机制上化“大而全”为“小+精”;月讲一词,管理的活动内容上化陈旧为融入“12词”;期评一最,评价上改面向少数为激励全体;年编一本,课程上化单主体为多主体。

启动了“三个机制”。在管理上建立1个约束机制,即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机制。在活动上建立2个运行机制,即学校、家庭、政府、社会联动共建的“四位一体”机制及“校长→3位副校长→中层领导→全体教师”机制,实施多主体、立体式联动机制改革。在评价上建立3个动力机制,即建立以“六个一”课程模式为内容的教师、班级、学生评价机制。

3.实践检验,行动凝心,优化4级6组新路径(2017-2021年)

实践研究按照“4级6组”进行:高级教师、市骨干及优秀教师、县骨干及优秀教师、新教师及校骨干4级团队;课渗一德、日行一善、周贯一条、月讲一词、期评一最、年编一本6个研究小组。学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六个一”德育模式总结会等。

4.成果推广,成效凝心,形成效果辐射新动力(2022年-至今)

利用国培讲座等时机推广学校德育课程模式做法;借助公众号“为了孩子的未来”,向全国宣传、推广本成果专著《村校6年,生命在拔节》,真实记录了2012年到2017年共6年时间,学校教师实践研究的奋斗历程;“学校就应该给学生奔跑的力量”“在德育课程体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火慢炖’养习惯”等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

(一)课渗一德,“大”课堂提素养

课渗一德的“一”是指课堂一以贯之地进行德育渗透。每位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真正让课堂回归到育人的本质上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创造、实行“五步渗透管理法”,即制度保障→亮点立威→集体备课→课堂问效→评价机制。学校制定了《课堂德育渗透制度》等规章制度,纳入教师考核中;通过自己找、同事互助找、学生帮助找等办法,发现教师在教学、育人等方面的亮点;各学科教师进行同类学科集体备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价值观“12词”等德育内容,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听、评课和检查教师备课等形式,落实教师课堂德育渗透;采用学生、家长问卷的方式,评价教师在课堂德育渗透和课堂育人情况。

(二)日行一善,“微”进步促成长

学校以“我和昨天比进步”为“微”进步抓手,转变学校管理方式,由学生“他主”管理变为“自主”管理,落实实践育人。落靠学生点滴进步,汇聚每天的“微”进步,唱响“我和昨天比进步”主旋律,积跬步以至千里,培养“大写中国人”。

以校训“艺体燃梦,至善至美”为导引,以三楼“善美”主题文化为中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建校园“善”的文化气场;学校教学楼的楼道每层设计两个“日行一善:我和昨天比进步”专栏,引导学生每天早晨以卡片的形式,主动张贴自己在昨天践行核心价值观“12词”的进步情况(细化到具体事例),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班级利用主题班会、班级布置等开展“我和昨天比进步”主题教育活动;家长利用班级群,“晒一晒”孩子在家的点滴进步情况。

(三)周贯一条,“小”习惯抓衔接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学生养成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抓精小事。以周贯一条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解决管理的机制问题,切实解决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不衔接的问题,实现小学到初中学生习惯养成内容一体化。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词”等德育内容细化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从1年级至9年级按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参照守则、规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1至9年级学生好习惯一览表》,并按照“理念指导→列出清单→专家调整→征求意见→公布实施→修改完善”的程序进行落实。

理念指导:树立“目标引领内容”理念,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段目标。

列出清单:以年组为单位,列出年组学生问题清单和本年组学生应该具备的好习惯内容,填写《1至9年级学生好习惯一览表》。

专家调整:专家组在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后,遵循养成教育规律,调整、修改、完善《1至9年级学生好习惯一览表》(见表1)。

征求意见: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

公布实施:根据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内容后实施。

修改完善:表中的具体内容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微调。首先,學校根据上周学生的突出问题或本周将开展校会等大型活动,结合表1提出1个“学校周规范贯彻中心”,写在班级黑板的一侧。学校组织巡视组、学校领导、学生会齐抓共管,主要抓好这一件事情。其次,班级参照学校的本周规范贯彻中心,结合表1和本班实际情况,抓好一个更细、更小、更具体的事情,“学生自管会”提出班级的“班级周规范贯彻中心”,并写在黑板的另一侧。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干部共同抓好这件事。最后,利用班级的家长群,公布班级规范贯彻中心,联合家长共同抓好。

(四)月讲一词,“融”德育搞活动

概括起来为“1+x+y”。“1”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语划分到12个月,每月落实一个词语。如,4月份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是“民主”,各班级在家委会参与下,模仿3月份的国家“两会”开会流程,选班级干部,发扬民主。“x”是指落实上级文件和校本活动,如12月份上级下发文件开展雪雕活动,结合建党百年,确定活动的主题是爱国,那么,“x”是爱国;如果学校开展清扫街道实践活动,这个“x”是生态文明教育。“y”是指班级从事班本活动中落实12个词中的某一个词语。这样便形成了“1”(月主题)+“x”(落实上级文件和校本活动)+“y”(班本)的深入、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五)期评一最,“点”聚焦做评价

改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星级学生等面向少数同学的评价方式,着眼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家庭、社会中某一“点”之最的评比,为他们幸福的人生奠基。

依据表1,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突出的具体行为进行表彰奖励。评比聚焦:校园之“最”的评比着眼在具体的“点”,如正步走最标准、年组男生100米最快、被子叠得最整齐;评比方式:周评→月评→学期评;评比类型:班级之最、年组之最和校园之最(如运动会);评选流程:班级之最→年组之最→校园之最;颁奖仪式:班级颁奖(班级之最)→年组颁奖(年组之最)→学校颁奖(校园之最)。评比内容、方式注重家校共育、社会参与。在班级、年组、学校表彰奖励所有获奖学生,还要把他们的事迹和照片张贴在班级或年组文化墙、学校宣传橱窗等学校最显著的位置上,升旗仪式上介绍旗手校园之最的事迹。学生评价内容实施“全覆盖”,一是德、智、体、美、劳;二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是上学、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等。

对教师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节,不仅表彰校、县、市级优秀教师(综合奖励),还奖励教师在师德等方面的某一“点”的“校园之最”(单项奖励)。

(六)年编一本,“写”故事显主体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学校的文化呈现方式很多,如一训三风、标识等。但由于文化参与的主体比较单一,学生和教师参与非常少,鲜有以故事书为载体的文化呈现方式,以故事为题材的书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完成。

把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整理、编辑成书。成立了课渗一德、日行一善、周贯一条、月讲一词、期评一最等5个编写组。每组采用征稿等形式,以故事为题材,编撰故事集,最后合成一本书。年编一本作为校本课程,学校一直有兼职教师授课,既是新生入学的必修课程,又是学生校本课程必学内容。

(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

德育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施课程模式以来,学生多次在省市县级比赛获奖:如获省“读书状元奖”1人;跆拳道8级1人;参加省级艺术奖2人、艺术考级3人;参加省书法大赛3人。刘宁老师负责的学生写作社团在《小雪花》《作文周刊》等发表故事题材的学生习作61篇。

德育模式提升教师幸福感、成就感。徐永晨老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黑龙江省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体育先进个人等;李爽老师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师德标兵;有10人获得市级优秀教师、5人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2人获得省级一师一优课;2人获得市級和谐班集体展示特等奖。教师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公开发表文章成为了常态,10年来,累计发表文章478篇。

德育模式打造特色学校。学校德育凝心明显增强。2012年构建、实施“六个一”德育课程模式以来,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从全县排名靠后,逐步走向全县教育的前列。2017年获得了“县级先进集体”,是2005年以来(12年),第一次获此殊荣。2017年,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019年、2020年均获得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命名为“冰雪特色学校”,同年获省艺术展最佳组织奖;2020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排球特色学校”。

育人模式提升教育的影响力。2021年4月23日,泰来县教育局在学校召开了“泰来县德育重点工作推进会”现场会,深入推广德育课程模式的实践做法。2020年12月30日,徐永晨应江南大学至善学院的邀请,做了题为《着眼立德树人立足习惯养成》的公益直播讲座,培训领导和教师1.73万人,培训效果显著。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用“六个一”德育课程模式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实地考察、学习兄弟学校的做法,提升教师的科研专业底气;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将相关专家请进来,到学校讲学、实地指导工作。

学校历时10年,通过研究、实践“六个一”德育课程,探索新时代学校育人新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工作中,积极探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3],加快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7年的实践检验,成效显著,可为基础教育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毕红梅,吴明涛.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贡献[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3).

[2]刘仓.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2).

[3]董兆伟.坚持人民至上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22(1).

见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六个一德育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六个一”立家规、育家风、严家教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